有一次,李广率领1万人马从雁门关出发去攻打匈奴。匈奴一心要活捉李广,事先布置了埋伏。双方一交战,李广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李广杀得兴起,见敌人大败,便一马当先,追了上去。不料,敌人的伏兵四起,把李广团团包围,这时他才知道中了敌人的诱兵之计。李广带领少数兵将,困兽犹斗,使出全力与敌人搏杀,只想杀开一条血路,突出重围。敌兵知道,被围的是李广,个个都想活捉他,领重赏,一窝蜂似的冲了上来,把包围圈里的汉兵打得死的死、伤的伤。李广也负伤倒下,成了匈奴的俘虏。
匈奴兵捉到李广,如获至宝,高兴得跳了起来,争着要把他送到大营去请赏。他们见李广受了伤,就用绳子编成一张类似吊床的大网,把李广放在上面,吊在两匹马中间驮着。李广虽然负了伤,但头脑很清醒,一直闭着眼,听着周围的动静,苦苦思索着脱身之计。他的这副姿态,再加上鲜血遍染的战袍,看上去,真像一个生命垂危的重伤员。押送他的匈奴兵都以为他伤势太重,失去知觉,只顾谈论领到赏金后如何快活,谁也没有理会这个躺在吊网上的战俘。
李广虽然纹丝儿不动地躺在吊网上,但是不时悄悄睁开眼,观察身边的动静。大约走了十几里地,李广偷偷瞅见旁边的一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便猛地一挣扎,纵身一跃,跳到那匹马上。他迅疾夺了那个匈奴兵的弓箭,把他推下马去,快马加鞭,向南飞奔。押送他的匈奴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惊呆了,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广已经跑出一段距离。匈奴兵们气急败坏地追了上来,又是喊叫,又是放箭。李广听到后有追兵,立刻开弓放箭,把跑在最前面的几个匈奴兵都给射倒在马下。这样一来,后面的人再也不敢追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这只曾经被擒的猛虎逃回到山林。
李广一口气跑了几十里,遇到了他的部下,大家会合一处,进了雁门。李广虽然脱了险,但是这次出击行动却遭到失败。按当时的法律,是应该被杀头的。只是因为他过去战功大,在士兵中威信高,又缴纳了赎罪金,朝廷才免了他的死罪,改成贬为民。
李广在负伤被俘,又有敌人重兵押送的情况下脱险,的确是一个惊人的奇迹。这既表现出了他的“勇”,又表现出了他的“智”,是智勇结合的一个典型事例。他在当了俘虏的情况下,装死待机,大大麻痹了敌人,使敌人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性,也就给他制造出较多的逃跑机会,最后终于冲出险境。
江充计骗当朝皇帝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建立过许多显赫的功业,但是他的晚年却昏庸无道,任用奸佞。江充就是他最信任的一个无耻之徒,施用过许多奸谋坑害无辜,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江充原来是赵国邯郸人,当过赵王的门客,因坑害了赵太子,改名换姓,潜逃到长安。他有一副精明的头脑,又有一张灵巧的嘴巴,使出摇唇鼓舌的本领,很快就在宫中混上了差事,巴结上了汉武帝。
当时,汉武帝已经立了卫皇后生的刘据为太子。后来,武帝宠幸的约七夫人生下了弗陵,深受武帝的喜爱。江充就认为,将来当皇帝的肯定是弗陵,便处心积虑地在汉武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离间他们的父子之情。
有一天,汉武帝睡觉,梦见许多木头人拿着棍棒打他,吓得他惊叫起来。从此,他病倒在床。江充觉得,这是一个进谗言的好机会,便煞有介事地对武帝说:“陛下的病全是由别有用心的人使用巫蛊之术造成的。臣请求捉拿这些咒骂陛下的人,把他们千刀万剐,使陛下早日恢复健康。”所谓“巫蛊之术”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迷信把戏,据说把木偶人埋在地下,用巫术诅咒就可以伤人害命。汉武帝本来就很迷信,再加上晚年日益严重的猜忌心理作怪,就相信了江充的话,真的以为有人在用“巫蛊之术”谋害自己。于是,他就授予江充权力,搜查、法办这些诅咒自己的人。
江充捧着汉武帝的圣旨,带着士兵衙役毫无顾忌地到文武官员和老百姓的家里去搜查,凡是挖掘出埋在地里木头人的人家,一律被处死。在不长的时间里,由于沾上这件事而受害的人有好几万。弄得上上下下,人心惶惶,全国笼罩在一派恐怖气氛之中。
江充有一个心腹叫擅何,吹嘘自己能够用肉眼识破“巫蛊之术”。他对汉武帝说:“据我施用法术观察,宫里邪气很盛,有人正在用巫蛊术陷害陛下。如果宫里的邪气不消,陛下的病永无去日。”汉武帝便糊里糊涂地给江充下了一道诏书,让他到宫里搜查。其实这正是江充耍的鬼把戏,以便达到谋害太子的目的。
江充指挥随从闯入宫中,到处挖掘,果真挖出不少木头人,尤其在卫皇后和太子住的两个宫中挖出的特别多。太子宫里还刨出了一条布帛,上面写着咒骂皇帝的话。江充见到这些“罪证”,脸上露出了奸笑。扬言要上奏皇帝。他又想,太子已经被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这样把太子交给皇帝,太便宜他了,于是派人去请太子过来,要当众好好戏弄戏弄他。
其实太子根本没有埋过什么木头人,那条布帛也是别人栽的赃。太子想,现在江充一手遮天,纵使自己能够对父亲当面解释,也是不会取得相信的。太子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在江充没有报告武帝之前,他就先派武士把江充一伙逮住。江充被押进来之后,太子指着他骂道:“你这个无耻小人,算计了赵太子还不够,现在又来坑害我们父子!”说罢,命令武士杀掉江充。那个自称能识破“巫蛊术”的檀何,则被用火烧死,得到应有的下场。
然而,太子的这一举动可把事情闹大了。江充的几个亲信逃到甘泉宫,向武帝夸大其词地说太子造了反,杀了江钦差。武帝信以为真,派丞相刘屈难带兵去捉太子。太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能号召的人都组织起来,真的造起反来了。双方拉开了阵势,在长安城里混战了好几天,伤亡了数万人,把一个繁花似锦的京城糟蹋得一塌糊涂。最后,太子兵败逃走,在被围捕时自杀身亡。他的3子1女都同时遇害。卫皇后也因受到牵连而被迫自杀。
然而,这场悲剧并没有结束。第二年,丞相刘屈难和在边关抗击匈奴的将军李广也被指控从事“巫蛊”活动诅咒皇帝。刘屈难被杀,李广的家属被逮捕审问。李广在一气之下投降了匈奴,他统帅的7万大军全军覆没。汉武帝一生多次取得对匈奴用兵的胜利,最后却由于“巫蛊”之祸在军事上遭到如此惨败,不能不使他受到巨大震动,后来他觉出所谓“巫蛊”活动,纯属是江充等人制造的冤案,于是又下令诛灭江充全家,以此给受害者昭雪。汉武帝知道真相后,对太子的死倍觉痛悔,然而,死者岂能生还?为了寄托哀思,汉武帝下令修了“思子宫”、“归来望思”台,可是,这对于江充之流造成的灾难又能有什么补益呢?
江充称得上是一位谋略老手,不过他搞的是坑害他人的阴谋。他依靠阴谋发迹,依靠阴谋害人,最后却折进自己挖下的阴谋陷阱之中,落得个身首异处,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正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像江充这一类无耻之徒是不足为齿的,倒是谋略被这一类人用来祸国殃民的历史教训,却值得永远记取。
李广巧布迷局
李广是汉武帝时代的一位名将,骑马、射箭、使刀枪样样精湛,在抗击匈奴的战斗中,他常常使用奇战胜敌。匈奴兵都称他为“飞将军”,听到他的名字,无不闻风丧胆。
有一次,李广率领军队在上郡(今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与匈奴作战。随军的一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在草原上放马飞奔,不意遇到3个匈奴兵,双方打了起来。那3个敌兵的箭法非常好,不仅射伤了带队的那位宦官,而且射中了大部分汉兵。宦官带着伤狼狈地逃回军营向李广报告,李广语气果断地说:“你们遇上了敌人专门猎雕的射手。”说完,点起100名骑兵,飞身上马,冲出军营。那3个匈奴兵没有骑马,不多时便被追上。李广熟练地取出弓箭,与他们对射起来。片刻工夫,3个人中,有两个被射死,一个被活捉。汉军把俘虏捆绑起来,挂在马上,洋洋得意地往回走。
李广一行没走出多远,就看见一大队匈奴骑兵追了上来,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足足有好几千人。李广手下的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了。他们虽然曾经跟随李广打过许多仗,但是与超过自己几十倍的敌人交手,还从来没有过。他们紧张地看着李广,希望他能想出好办法来对付强敌。李广倒很镇定,对大家说:“我们已经离开大营几十里,如果往回跑,敌人一定会追上来,我们这100来人就会被消灭。现在大家只有保持镇静,迎上前去,匈奴兵以为我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攻击我们。”士兵们对李广一向很敬佩,相信他的胆略和智慧,听了他的话后,心里有了底,很快镇定下来。
李广带着大家缓慢地迎着敌兵往前走,到了离敌人只有两里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发出命令:“一齐下马,卸掉马鞍!”士兵们一听就急了。问道:“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万一打过来怎么办呢?”李广说:“不用担心。这样做敌人就更加相信我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了。”士兵们都执行了他的命令。
事情果真像李广所预料的那样。匈奴的大队兵马遇到李广等人的时候,他们的将军就感到很奇怪,摸不准这百余名汉兵是干什么来的,于是命令全军摆开阵势,仔细地观察汉兵的动静。后来看到,汉军不仅没有被吓跑,反而迎上前来,匈奴兵将领就怀疑汉军在使用诱敌之计,命令部下守住阵脚,不许贸然出击。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他命令手下的一位骑白马的将领率领一小队人马前去挑战。李广看到后,纵身跃上马鞍,只带十几个人前去迎战,只一箭,就射死了那位白马将军,其余的匈奴兵吓得抱头逃回。李广也不追赶,从容不迫地返回原来的地方,下了马,卸了鞍,很随便地与士兵们躺在一起。匈奴兵将领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更相信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天色渐渐黑下来了,夜幕笼罩了整个大草原。匈奴兵将领的心反而倒虚起来了。他联想到以前误中汉兵的埋伏,被杀得大败,死里逃生的可怕情形,生怕眼前的汉兵再玩同样的花招。如果汉军真要在半夜里发动总攻击,那还有活路吗?想到这里,他传下命令,要全军连夜撤走。就这样,李广凭借着自己在长期战斗生涯中形成的智慧和胆略,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对峙了整整一天,最后安全地返回了营房。李广在强敌虎视眈眈的窥伺下,巧布迷阵,智退敌兵,不仅利用了匈奴兵多疑的特点,而且还依靠将士们对他的无比信赖。正是由于有这种信赖,士兵们都坚决服从李广的指挥,保持了高度的镇静态度,在与匈奴兵长时间的对峙中,没有露出一丝一毫的破绽,一直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否则的话,哪怕只流露出一点惊慌,也会被敌人看破虚实,带来完全相反的后果。
昭帝临朝辨忠奸
汉武帝临死前,立8岁的弗陵为皇太子,并嘱托霍光、金日碑、上官桀3个大臣辅佐执政。武帝死后,弗陵即位,这就是汉昭帝。
在3个辅政大臣当中,金日碑死得最早。剩下的霍光、上官桀2人意见常常不一致,矛盾很深。霍光在汉武帝时代与匈奴打过很多仗,因功劳大而升为大将军,为国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辅佐昭帝。上官桀则不然,他与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的关系很好。刘旦因为没有当上皇帝参与谋反而受到朝廷处分。昭帝继位后,上官桀与刘旦仍然保持着私下的来往,并商量好,时机一旦成熟,就推翻昭帝,立刘旦为帝。正因为如此,他们便把霍光当成阴谋篡权的最大障碍,处心积虑地打击他。一次,霍光外出检阅御林军,事后又把一个校尉调到大将军府里来。上官桀便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他让自己的亲信模仿燕王刘旦的口气和笔迹给皇帝写了一封信,派心腹经过乔装打扮递进宫里。
14岁的汉昭帝接到这封自称是燕王来的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据闻大将军霍光外出检阅御林军,居然坐着和皇上一样的车子,又自作主张,擅自调用校尉,可见他心有异志。我担心他对皇上不利,愿意奉还燕王的玉单,到京城来保卫皇上。”昭帝看了一遍又一遍,放在了一旁。
第二天早朝,霍光听说燕王上书告发他,心里很害怕,躲在偏殿的画室里等待发落。昭帝临朝时,不见霍光,便问:“大将军为何未来?”上官桀幸灾乐祸地回答说:“大概是因为被燕王告发,不敢入朝。”昭帝派人去请霍光。霍光见到昭帝,赶紧摘下帽子,伏在地上请罪。上官桀见霍光请罪,以为这是一个落井下石的好机会,想再添油加醋地说上几句,把霍光扳倒。昭帝却和颜悦色地对霍光说:“大将军请戴上帽子,朕知道有人在陷害你。你没有罪。”这番话对上官桀和与他亲近的那些大臣来说,好比是泼了一盆冷水,而霍光听了又是高兴又是奇怪。他恭恭敬敬地给皇帝磕了头,说:“陛下为什么这样说?”昭帝说:“大将军检阅御林军的地点离京城不远,调用校尉也是最近的事,一共不到10天工夫。燕王远在千里之外,怎么会这么快就能得到消息?即使知道了,马上派人来上书,也来不及赶到这里。再者,如果大将军真要谋反,也用不着调一个校尉。我看,写这封假信的人才是别有用心。”霍光和其余大臣听了,都很佩服这位少年皇帝的聪明伶俐。
昭帝讲完这番话,严厉下令捉拿制造和进呈假信的人。上官桀虽然做了防范,但是昭帝追问得很紧,怕事情败露,多次出面阻挠,说:“区区小事,不必认真追究。”昭帝不仅没有听从,反而对他的忠诚发生了怀疑。后来,昭帝果然发现了上官桀和燕王刘旦的政变阴谋,派霍光把他们一网打尽。上官桀父子及同谋大臣被杀,燕王刘旦等自裁,国家避免了一次内乱。
汉昭帝在位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却能够明辨忠奸,任用贤良,他当政的那几年,天下很太平,用史书上的话来说是“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汉昭帝识破假信,似乎算不上用谋略,但使用了政治智慧,这与运用谋略具有一样的意义。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识破假信,戳穿阴谋分子耍的诡计。并进而治裁了佞臣,保护了忠良,确实很了不起。
司马相如夫妇“诈”财
司马相如不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风流才子。他与四川临邛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同样是流传千古的动人佳话。司马相如原来当梁王刘武的门客,刘武死后,他回到家乡四川成都。有一次,他到临邛的财主卓王孙家中做客,见到了卓富翁的在家守寡的女儿卓文君,两人一见钟情。卓文君不顾父亲的反对,乘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她们返回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