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孔子学做人智慧
29224300000045

第45章 满脸悲壮不如一身轻松

孔子对子路讲他是乐天派,"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此事见孔子中庸之道:1.悲观不如乐观。2.乐观不如"不观"---从此不再观看那些人表演,只在固有之道中逍遥自在。

满脸悲壮不如一身轻松

据《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楚国的叶公问子路:"你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呀?"

子路不回答他。

孔子知道了就说:"你怎么不说:他做人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中庸之道

1.悲观不如乐观。

乐观可以节约成本,有利身心,我们仅从这一点讲都应该乐观。我们做人做事应该经常盘算:这样划不划算?如果划算就做,不划算当然就算了。人生是一笔大生意,是赚还是赔,你要精打细算。

周游列国时孔子是这样盘算的:我现在不得意,如果再把自己赔进去,那就更不划算了。因此孔子说他"乐以忘忧",实为明智之举。

世上有两种快乐,一种是先天的快乐,如婴儿吃奶。

一种是后天的快乐,如孔子周游列国失败而快乐。

"后天的快乐"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但他并非勉强,同样发自内心,因此同样快乐。

所谓发自内心就是发现了固有之道,也即孔子说的"一以贯之"。

2.乐观不如"不观"---从此不再观看那些人表演,只在固有之道中逍遥自在。

所谓"不观",是我生造的词,指不再关注了,不再观看了,不再有喜乐之心。

悲观不如乐观,乐观不如"不观"。孔子最后退回到鲁国,就是他不再关注世事了,不再观看那些人表演了,当然自己也不再表演了,因此不再有喜乐之心,只在固有之道中逍遥自在,做一个快乐的教书匠而终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