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护自己的好奇心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美国)
好奇心的重要性
曾有专家指出:好奇心就是人们面临新奇刺激情况下,产生惊奇而要探明现状和原因的一种倾向。对新鲜的事物和现象,人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对于我们的青少年来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宝贵的好奇心正是他们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们学习求知的原动力。
在人的成才道路上,兴趣是起点,爱好是行动,产生兴趣的直接原因就是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重要的创造性品质和素养之一。它能激发我们去积极思考,并引导我们去对那些不了解而又渴求知道的事物和现象产生疑问,提出“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和见闻,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将有所帮助。很多著名科学家就是从读书时代就具有超出常人的好奇心,总是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用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的乐趣来激励他们永不懈怠的去探索,去寻求答案,最终赢得成功。
虽说好奇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开端,它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但在童年时期,还谈不上固定的、深刻的兴趣,只是对某些事物感到新奇,对世界上的一切感到新鲜。那时期的好奇心是幼稚的、自发的。他们那天真无邪、不知疲倦的头脑,常常会涉猎各种各样的对象,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疑问,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对所了解的内容总是频繁转换,新颖不俗,甚至是发生跳跃式的变化。
可是,好奇心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们青少年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一旦不把握好方向,青少年就将误入歧途。
可以说,网络是当今时代的新生事物。对于好奇心大,求知欲强的青少年自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固然要承认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确实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但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在青少年的身上还存在着和好奇心相并列的一个孪生兄弟——自控能力有限。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上网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占15%,中国仅仅为2%。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好奇心的不良影响在这里占据了上峰。如果自己再不清醒,来精心呵护自己的好奇心,那你们将会成为网络这一高科技下的牺牲品,由此而引发的将是一连串的社会问题。
然而,如果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期间,好奇心得到激励,就立即会积极主动地感知有关事物,逻辑记忆加强,想象力丰富,学习热情高涨,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增强。为使好奇心得到满足,他们能深入理解老师课堂讲授内容的实质,有时甚至很少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限制,而是广泛地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新知识。书籍、报刊、杂志、电影、录像、课外活动小组、校外、青少年宫活动等都是青少年忠实的良师益友。有强烈好奇心的青少年,看书时注意力能高度集中,能排除内外种种干扰,能和书中主人公在情感上同频共振。在课堂上能勇敢地向教师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能按照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想开去。
青少年的好奇心是正确思想的导因,有助于科学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身。正如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说:“好奇,总是与求知欲联系在一起。”
当第一条泥盆纪鲫鱼过烦了泥水中的生活,为绚丽多彩的陆上世界所诱惑时,它便挣扎着从泥水中爬上岸;
当第一只森林古猿过烦了在树上爬上爬下的生活,对陆上平坦的生存环境感兴趣时,他爬下树木,试探着走向林边的空地。
当第一个北京人从地上拿起被“天火”烧焦的野味,把它放入口中时,他感到的不再是“茹毛饮血”的感觉,便有了再吃一口的念头,从而使他的部落走出了生食的境地。
当古人看到石块儿撞击在一起冒出奇妙的火花,猛然有了“钻木取火”的念头,便产生了“人火”,从此他们告别了靠“天火”生活的束缚。
当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啪”的砸在他的头顶,他伸手捡起那个苹果,产生了疑惑:“它为什么落到地上、砸在我的头上而不飞向天空、落到月亮上呢?”这时,这个苹果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便开始认真研究,也就有了牛顿定律,有了近代物理学。
当有两个人看到天空的鸟儿能自由自在的飞翔,便也想如鸟儿一样飞在空中,他们开始致力于飞翔的研究。终于,有了飞上天的工具。
当人们仰望高远的太空,看着那满天的星斗、圆圆的月亮时,产生了玄妙的幻想:天上到底有什么?星星是不是也和我们居住的地球一样?月亮上是不是真有广寒宫?嫦娥和玉兔生活得怎么样……
是的,好奇心是兴趣的姊妹,它消除了人类的无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妙。
好奇心来去无影,它刁钻古怪,逗你紧追猛跑。每当你抓住它时,你心中就会出现不少谜团。好奇心一本正经,好奇心滑稽可笑。它有时很没劲,但有时又很火爆。好奇心很刺激,好奇心很深奥。好奇心很古老,好奇心很新潮。好奇心千变万化,让你捉摸不定。但有一点不变,好奇心永远很好奇,使你的心永不老,让世界向着未来奔跑。
在谈到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时,大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几十年后我还记得那本书(某本科学著作)给我带来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他还说:“任何一本好的入门书,它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唤醒读者对该学科所探索的对象产生一种惊异感,而并不在于它向读者灌输了多少知识。”正是因为如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期读到一本新奇的读物或一本奇妙的科学著作,往往是产生兴趣的最初根源,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道路。
可以说,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的天然习气。
揭开大石头的谜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他小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们有的藏在草垛背后,有的藏在大树背后,而他最喜欢藏的地方是一块大石头的背后。
有一天,小李四光突然想到,在平整的草坪上,这块凸起的大石头屹立在这儿,显得十分不相称。于是,他就去问村里见多识广的陈二爹。“陈二爹,您说坪上那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噢,别人都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小李四光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爸爸:“爸爸,陈二爹说,坪上那块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您说是真的吗?”“也有可能。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叫‘陨石’。”
“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我也不能确定。”李四光感到很不满足:“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父亲回答不了他,他就下决心,一定要当个科学家,探求其中的奥秘。
李四光从小上的是私塾,后来到武昌求学。他到武昌水陆街报名,小心谨慎地从钱袋子里掏出一元钱买了张报名表。由于工作人员态度不好,弄得他很紧张,在填表时把自己的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填错了就得新买一张报名表,对借钱来读书的李四光来之不易。他想了想,决定把原名李仲揆改了,他把“十”改成了“李”,把“四”保留了下来。“李仲揆”变成了“李四”,他觉得太俗,这时他抬头看到大厅中央一块横匾上有四个大字:“光被四表”,于是就在“李四”后面加了一个“光”。
李四光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高等小学堂,没过几年,便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在日本学的是造船专业,回国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当时中国根本没有钢材来建造船只。于是1913年7月,李四光去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专业,他想学成归国后把我国的铁矿开采出来炼成钢,这样就有造船的材料了。可是一年后,他又决定改学地质,因为他觉得,如果不知道矿藏在哪里是不能开采的,还是不能达到目的。这样,学地质便成了他终生的选择。
回国后,在太行山脉的一次地质考察中,李四光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存在的遗迹。这时,李四光才意识到,故乡那块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砾石。
1933年,李四光回到故乡,对这块大石头进行了仔细考察,鉴定出它是片麻岩,不是陨石。而在那一带地区的地层外没有这种片麻岩,说明它不是原来就有的石头。哪里有片麻岩呢?秦岭!如果这是事实,究竟是什么力量将其推移到这么远的地方呢?冰川!只有冰川能将它推移到这儿。
进一步考察后,李四光发现这一带广泛分布着冰川带来的砾石和黏土堆积物,他专门写了一篇《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特别提到了他儿时捉迷藏玩的大石头。这个“使他迷惑不解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1.要呵护好自己的好奇心,就得让自己多接触环境和实物,开创感性空间;
2.要呵护好自己的好奇心,就要给自己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3.要呵护好自己的好奇心,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去积极思考、勇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