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农药残留问题,对各种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有越来越严格的规定。很多国家把农药残留限量视为技术壁垒,对农副产品进口进行限制,保护农业生产。
四、控制残留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栽培措施
一要选用品种要抗病虫;二是轮作要合理,减少土壤病虫积累;三要培育壮苗,密植合理,灌溉施肥要合理;四要采用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将病菌杀灭;五要采用味诱、灯诱等物理方法,将害虫诱杀。比如:灯光诱杀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及金龟子等害虫;用性诱剂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
(二)采取生物防治方法
防治时充分发挥田间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首先选用的栽培方式要适合天敌生存和繁殖,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如果园生草栽培法,利于天敌生存环境的保护,保护天敌的目的能达到。其次要注意,一旦发现害虫危害农作物,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化学农药应尽量避免使用,生物农药应优先选用。常用生物农药种类有:BT生物杀虫剂和抗生素类杀虫杀菌剂,如农用链霉素、甲氧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井冈霉素、农抗120、浏阳霉素等。保幼激素类杀虫剂,如灭幼脲、抑太保。植物源杀虫剂,如苦参素、绿浪等。昆虫病毒类杀虫剂,如奥绿1号。
(三)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在生物农药难以控制的农作物生长后期,进行防治时可用这类农药。多杀菌素(菜喜)、安打、虫酰肼(美满、阿赛卡)、安克、氟虫腈(锐劲特)、虫螨腈(除尽)、菊酯类、伏虫隆(农梦特)、农地乐、吡虫啉(蚜虱净)、辛硫磷、除虫净、杀毒矾、霉能灵、霜腺锰锌(克露、克丹)、腐霉利、扑海因、敌力脱、扫螨净、甲霜灵、嘧菌胺(施佳乐)、多菌灵、可杀得等农药比较适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禁使用,如甲基1605、呋喃丹、氧化乐果、3911、甲胺磷等。农药在使用中要选用适合的农药,农药使用要适时。使用次数和浓度严格控制,用药方法要合理。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种类农药,防止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严格执行。
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
正确施用农药不仅使农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治,而且盲目增加用药量的问题得以避免,农业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合理正确使用农药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标签要认真阅读,防护用具按要求穿戴:阅读标签时要仔细认真,即使对此种农药非常熟悉,因为容易忘记细节,而且标签也常常修订,所以阅读时仍需认真。如果要求穿戴保护装备和防护服,不管穿着有多不舒服,为了安全也要忍耐。
(2)施药器械要经常校准:浓度和施用剂量要在标签上制定用量或植保部门的推荐用量的范围之内。施用器械要准确校准,计算目标面积用药量的关键是施药器械的出液量。
(3)施药器械正确使用:施药器械确保处于良好、干净状态和运行正常。施药器械运行不正常不仅会对施药人员有不必要的危险,而且可能会对作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施药器械运行不正常会在施药过程中浪费额外的时间去调整和修理设备,使农药在外暴露过度。不能用嘴吹吸堵塞的喷头、软管或管线,应采用其他方法修复。
一、农药使用的安全准则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除了穿戴防护服外,农药的安全使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准确计算施药量和施药液量
药量一般指单位面积用量,常以每亩或每公顷多少克(千克)或多少毫升(升)来表示。浓度是指农药加水稀释后的浓度,一般以多少倍液来表示。要做到适量用药,农药标签说明书先必须读懂,用量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随意增减农药用量和浓度,高了,易发生药害,引起残留,污染环境;少了,影响药效。
施药量和施药液量可以根据农田面积和作物种类预先准确计算。
施药量的计算可以参考有关手册,或参照已有的经验。我国已有大量植物保护手册出版,都可供参考,但各地区所出版的手册是最好的参考,以便更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为在不同地区同一种病、虫、杂草的发生发展规律会有所变化。要特别注意对除草剂的使用,特别是磺酰脲类和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及当地尚未用过的药剂,其他地区的使用经验最好不要轻易照用。
施药液量的多少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决定,植株生物量大,施药液量相对就多。病、虫害往往发生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因此,也会相应的调整施药液量。施药液量的多少对农药用量有直接影响。用户最清楚自己的农田情况,注意积累每次施药的经验即可掌握。
农药配制时的安全性问题施药者在农药配制时直接接触尚未稀释的高浓度农药,沾染农药风险的机会最大,需要特别注意。根据我国农村各地的情况,配药时最容易沾染农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开瓶取药时,专用的移取药液的工具一般不会有,而是从药瓶中直接倒出。很多都是直接倒入喷雾器中,药液在这时极易流淌到喷雾器桶身,并且会顺瓶口流淌到药瓶瓶颈和瓶身,这种现象极易造成操作人员同药液接触,因此,很容易发生污染和中毒,尤其是高毒农药。
其次,一般取药时都不戴防护手套,农药原药同手的接触更容易。因此,用户在进行农药配制时必须坚持戴防护手套,手套可选用薄膜橡胶材质。
(二)农药喷洒时的安全性问题
农药在喷洒时已经是加水稀释后的稀释液,中毒风险性已降低了好多。但高毒农药药雾飘洒到操作人员身上仍有中毒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所以,高毒农药在喷洒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尤其必须加以防护鼻、眼、口等特别敏感部位。
也必须注意喷雾时发生的药液滴淌问题。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在我国目前仍大量使用,这种喷雾器的许多部位容易有药液渗漏现象发生,特别是开关、握柄、药液箱盖等部位,药筒顶部也容易有冒水现象发生。此外,各部分的接口处也容易因垫圈损坏而发生漏水现象。渗滴水量比较大,药液渗透防护服接触人体也有比较大的概率,因此喷雾器械在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确保不会有药水渗漏发生。操作人员喷洒药液时应从农田的上风向开始,使喷头在下风向。在施药作业现场必须有肥皂和足够的清水供清洗之用,并且不可与饮用水放在一起。
(三)施药作业结束后的处理
1.常规施药田块的处理田块施药之后,作物、杂草上都有一定量的农药附着,一般经过4~5天后会基本消失。因此,施用过农药的田块应该树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在施药后的一定时间内人、畜禁止进入。
2.施用过高毒农药田块的处理棉田施用过高毒农药之后,人、畜在3~5天内都不可进入。施药后的稻田要巡视田埂,防止田水渗漏和溢出对水源造成污染,田水在3天内不放出。设置警示牌,施药日期应标明,农药名称、禁止进入的日期也要标明。
3.注意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区别农药安全间隔期与施药后的禁止进入期不要相混淆。安全间隔期是从施药至农作物收获之间必须经过的日期,以确保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降解到允许水平之下,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施药后禁止进入间隔期是从施药后至可以进入之间的时间。同一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不同剂量、不同施用部位的安全间隔期是不一样的。
二、农药的科学施用
(一)掌握农药性能,合理选用农药
农药有非常多种类,有不一样性能作用,因此选用农药要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来讲,杀虫剂用于杀灭有害昆虫,除草剂用于铲除杂草,杀菌剂用于预防和杀灭病原菌等,杀虫剂不能用于杀菌,不仅起不到杀虫的作用,而且增加了防治费用,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用药量、用水量和施药次数往往随意增加。其实,要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按照农药标签规定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用就可以了。
防治效果好坏还取决于施药的质量,即药效的发挥程度和药液均匀的覆盖度,如在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时,要注意使其植株叶正面、背面都均匀的附着药液,否则,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形成新的虫源和菌源引起再次暴发,药液应该均匀喷到作物上以不往下滴为好。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地乐胺时,土壤墒情差,必须加大施药液量,以便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
农药使用剂量和增加施药次数一味加大会使病原菌、害虫和杂草的耐药性强化,不仅增加施药成本,对药效的发挥造成影响,还会出现药害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因此,用药时应该严格按照农药产品标签规定,并注意合理轮换使用农药。
(二)掌握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时用药
施药敏感作物和作物的敏感期要避开,以防止药害发生。要根据药剂的不同特性和病、虫、草的发生特点,选择最佳用药时期。一般施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如棉花枯萎病,好的防治效果是在病害初期用杀菌剂灌根,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也不易控制,就很难挽回损失。稻飞虱、甜菜夜蛾等容易防治时期一般在卵孵盛期或低龄幼虫期。针对生物农药药效较慢的特性,施用期可以适当提前。因此,多数农药不是效果不好,而是最佳施药时间没有选对。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不同有害生物的危害,如水稻在生长时期,不仅受到稻曲病、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侵扰,也会受到鸭舌草、千金子、稗草、莎草等杂草的竞争。这些有害生物有不同的发生时期,因此,要针对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防治对象及时用药防治,将农药用在"刀刃冶上才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使用除草剂在杂草萌芽期或三叶期以前效果最好,稻穗颈瘟宜在水稻始穗至齐穗期施药,防治水稻二化螟,宜在幼虫初孵期施药。
(三)合理轮换和混用农药
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防治某一种病虫,就会产生抗药性;而如果轮换使用不同品种而性能相似的农药,农药的防治效果就会提高。农药的合理混用不但可以提高防效,而且防治对象还可以扩大,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但不能盲目混用。否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使药效降低,甚至造成人畜中毒等。
混用时,必须注意:一是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或碱性物质混用,一旦混用这类农药就会很快分解失效。二是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现象的农药剂型或肥料,不能相互混用。四是混合后产生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剂型,不能相互混用。三是混合后会有化学反应产生,以致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或肥料,不能相互混用。
在田间混用复配农药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不起化学变化两种混用的农药不能起化学变化。农药的生物活性的基础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所以混合后有效成分、溶剂、表面活性剂等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化学变化要在农药使用时特别注意。因为这种变化有可能对有效成分的分解失效有影响。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在较强碱性下也会分解。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碱性条件都比较敏感。酸性条件下,一些农药也会分解。有机硫杀菌剂大多对酸性反应比较敏感,混用时要慎重。总之,不能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用当做简单的事情,首先要研究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其混合后的生物效果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试验证明,对人畜、环境保证安全,防止或延缓病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
2物理性状不变混用时应保持农药物理性状不变,使混用的农药药效得以发挥,而且防止因物理性状的改变而产生药害。两种农药混合后产生分层、沉淀和絮结,禁止混用这样的农药,另外,混用后有乳状破坏出现,悬浮率降低甚至会析出结晶,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混用。
3毒性不应增加不同农药混用对人、畜、家禽和鱼类的毒性不应增加,对其他有益生物和天敌的危害也不应增加。混用农药品种要具有不同的防治靶标和不同的防治作用方式。农药混用的目的之一就是兼治不同的防治对象,以达到扩大作用的目的,所以要求混用的农药具有不同的防治靶标。另外,农药进行混用时要根据农药作用方式选择具有不同作用的。如杀卵剂或具有杀卵活性的杀虫剂与不具有杀卵活性的杀虫剂混用。
4能增加药效不同种农药混用的目的是在药效上有增效。农药混用的目的与原则之一是要达到增效作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混用后应降低。
5降低成本农药混用应能降低农药成本。
(四)搞好肥水管理,提高防治效果
肥水的管理与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平衡施肥有利于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抵抗病虫侵害,而偏施氮肥过量,病虫的发生程度会加重。施用除草剂后保持浅水层,对除草剂药效的发挥有帮助,杂草中毒死亡速度加快。因此要做到科学用药,提高防治效果,搞好肥水的管理很重要。
(五)温室内的操作的注意事项
温室环境特别小,在温室内施用农药会有一些儿特殊问题存在。一般情况下,工人工作时必须在温室内,空间十分有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工作人员与植物和其他处理过的表面一直都有接触。为了保持温室处于理想的温度,温室的通风系统经常保持在最小的状态,因此,水雾、露水、烟雾以及灰尘会相对较长时间残留在空气中,对人也就有更大的危险。
由于空气在温室内流动量减少,没有雨水的冲刷、稀释或结合产生化学变化降解,以及温室的玻璃对紫外线光的过滤作用,在温室内作物或其他物体表面上施用的农药比露地上的分解速度慢。
为使施药人员和作物的安全有保障,温室内施用农药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农药要选择对病虫害高效而对人体和动物危害最小的。
(2)当施用的农药有毒,尤其是熏蒸剂时,施药者应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
(3)施用高毒农药后,如熏蒸剂,要把警告标示贴在在温室的所有出入口,禁止随意进入。
(4)标签上有要求通风的,按照要求的时间在温室通风之前,未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的人员禁止进入。
(5)温室内工作人员应该避免皮肤接触处理过的作物和其他物件表面,以减少过敏反应、对皮肤的刺激和农药通过皮肤的渗入。如果做不到,应当穿戴防护服,并经常清洗。
三、残余药液及废弃农药空包装的安全处理
(一)避免剩余药液
喷药前应了解以下信息,仔细阅读标签。(1)每667平方米(亩)用药量。
(2)农药的稀释倍数。
然后根据要施药作物的面积,计算出正确的所需药液量,再把所需用药准确的量取或称量,将其稀释为所需要的浓度和药液量,确保使用完所配药液。
(二)剩余药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