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编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南
29223300000016

第16章 农药中毒及事故处理

引起农药中毒的原因

一、安全事故易发期

据统计,在施药季节中从事与农药有关的人员最容易过度接触农药、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段有三个时期是,施药人员应特别注意。(1)早春。新员工或没有经验的员工在他们获得一些培训和经验之前第一次开始从事与农药相关的工作,在新员工身上最容易发生农药过度接触污染事件。

(2)夏天高温季节。夏季是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农药使用频率比其他时段相对高,而且夏季天气炎热,施药人员穿着防护服和呼吸保护器会有很累或者不舒服的感觉,因此施药人员容易冒很大的危险与农药直接接触。而且,炎热的天气很容易引起施药人员脱水,从而使某些农药侵入人体更容易。

(3)季末。即在收获前或者收获季节,此时由于工作量大的原因,工人和机器都有较大压力,长期的劳累,往往容易不太在意;而小剂量的农药被反复摄入,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开始表现症状不会很明显,而长期如此,则会引起胆碱酯酶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由于使用了一个季节,器械功能有所降低,从而会有潜在危险存在。

二、农药中毒产生的原因

(一)生产性农药中毒

农药中毒有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两类。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中毒叫生产性中毒,其原因如下:

(1)施药方法不正确,如人向前行左右喷药,打湿衣裤;几架药械同时喷药,未按梯形前进和下风侧先行,引起相互影响,造成污染。

(2)配药不小心,药液污染手部皮肤,又没有及时洗消;下风配药或施药,吸入农药过多。

(3)喷雾器漏药,或在发生故障时徒手修理,甚至用嘴吹堵在喷头里的杂物,造成农药污染皮肤或经口腔进入人体内。

(4)喷药后未洗手、洗脸就吃东西、喝水、吸烟等。

(5)连续施药时间过长,经皮肤和呼吸道进入的药量过多;或安排劳力不当,在施药后不久的田内劳动。

(6)不注意个人防护,如不穿长袖衣、长裤、胶靴,赤足露背喷药;配药、拌种时不戴橡皮手套、防毒口罩和护目镜等。

(7)在科研、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防护不严污染严重而发生中毒。

(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产生的原因了饮用水源。

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农药而发生的中毒叫非生产性中毒,造成非生产性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

(1)乱用农药,如用高毒农药灭虱、灭蚊、治癣或其他皮肤病等。

(2)施药后田水遗漏或清洗药械,污染保管不善,把农药与粮食混放,吃了被污染的粮食而中毒。

(3)食用近期施药的瓜果、蔬菜、拌过农药的种子或农药毒死的畜禽、鱼虾等。

(4)用农药包装品装食物或用农药空瓶装油、酒等。

(5)有意投毒或因寻短见服农药自杀等。

(6)意外误接触农药中毒。

(三)影响农药中毒的相关因素

1.农药剂型乳油发生中毒较多,粉剂中毒少见,颗粒剂、缓释剂较为安全。

2.农药品种及毒性农药的毒性越大,造成中毒的可能性就越大。

3.施药方式撒毒土,泼浇较为安全;喷雾发生中毒较多。

4.气温气温越高,中毒人数越集中。有90%左右的中毒患者发生在气温30益以上的7~8月份。

农药中毒事故的处理

一、因地制宜进行现场急救

整个抢救工作的关键是现场急救,目的是将中毒者救出现场,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并给予必要的紧急处理,保护已受损伤的身体,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并打下基础。

采取急救措施时应根据农药的品种、中毒方式及中毒者当时的病情。

利用当地现有医疗手段,对中毒者进行必要的现场紧急处理。对出现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的严重中毒者,应立即按常规医疗手段进行心肺脑复苏。如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应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使用呼吸器),给予吸氧,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或注射呼吸及兴台剂等。如出现抽搐现象,可用安定类药物控制。

(1)立即使患者脱离农药和污染环境,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使呼吸畅通,必要时吸氧和进行人工呼吸。

(2)用大量清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和眼睛。

(3)救援者穿上靴子、戴上手套,尽快给患者脱下被农药污染的衣服和鞋袜,然后把污物冲洗掉。在缺水的地方,在去医院治疗之前,必须将污物擦干净。

(4)误服农药的需饮水催吐(吞食腐蚀性毒物的不能催吐)。(5)中毒者出现惊厥、昏迷、呼吸困难、呕吐等情况时,在护送去医院前,除检查、诊断外,应给予必要的应急处理:如取出义齿,将舌引向前方,保持呼吸畅通,使人仰卧、头后倾、以免吞入呕吐物,以及一些对症治疗的措施。

(6)心脏停搏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中毒事故发生后,及时、科学、适当地急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急救不能代替专业的治疗。急救只是在不能获得专业医疗之前给患者减轻症状的一种措施。发生农药中毒紧急事件时,立即拨打求救电话,要像发生火灾、交通事故一样,病人获得专业医疗治疗越快,康复的机会就越大。

二、向医生叙述情况

在现场急救的基础上,中毒者应立即被送医院抢救治疗。医院内急救除了要根据中毒者的症状和病情实施常规的医疗救助手段外,还应根据农药中毒特点采取相应的医院内的抢救措施。农药中毒的病例在医院很少被医生接触,医生不会十分清楚农药中毒的症状和处理方法,而且农药中毒症状与其他疾病和中毒症状很相似。因此,发生中毒事件后,病人应将与农药的接触史主动告诉医生,包括与农药接触的过程、接触方式(如误服、误用、不遵守操作规程等)、农药种类并出示农药的包装。如中毒严重不能自述者,周围人及家属应尽量将中毒的过程和细节叙述详细,使医生对中毒症状及时准确掌握并及时采取治疗方法和使用对症的解毒剂。非医务人员千万不要自带或给他人使用任何解毒剂作急救使用,解毒剂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去除农药污染源

(一)经皮肤引起的中毒者

根据现场观察,如发现身体有被农药污染的迹象,被污染的衣裤应立即脱去,用清水迅速冲洗干净,或用肥皂水(碱水也可)冲洗。如是敌百虫中毒,则不能用碱水或肥皂,只能用清水冲洗。若农药溅入眼内,立即连续用淡盐水冲洗干净,然后有条件的话,可滴入0.25%氯霉素眼药水和2%可的松,严重疼痛者,可滴入1%~2%普鲁卡因溶液。

(二)吸入引起的中毒者

观察现场,如中毒者周围空气中有很浓农药味,可判断为吸入中毒,应把中毒者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领、腰带,将义齿及口、鼻内可能有的分泌物去除,使中毒者仰卧并头部后仰,保持畅通的呼吸,身体要注意保暖。

(三)经口引起的中毒者

应尽早采取引吐洗胃、导泻或对症使用解毒剂等措施。但一般在现场条件下,引吐的措施来排出毒物只能对神志清醒的中毒者采取(昏迷者待其苏醒后进行引吐)。引吐的简便方法是给中毒者喝200~300毫升水(浓盐水或肥皂水也可),然后用干净的手指或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位引起呕吐,并保留一定量的呕吐物,以便化验检查。

四、急救注意事项

(1)急救农药中毒者,应尽快诊断明确,把中毒原因确定。如遇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急性发作而无法迅速作出判断时,应根据中毒症状表现,边抢救边检查病因,争取时间,不要耽误治疗。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医院内的急救手段,可在中毒现场第一时间内实施,为减少中毒造成的身体损伤及挽救生命创造条件。

(3)应根据不同农药品种引起的中毒特点及中毒者症状表现使用急救措施。相应的急救措施应根据引起中毒的农药采用,根据中毒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4)须在人的神志清醒时采用引吐,不能在中毒昏迷时使用,以免因呕吐物进入气管造成危险。

(5)应在中毒者清醒时进行洗胃。抽搐者应控制抽搐后再行洗胃。洗胃插胃管时动作要轻,避免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发生。中毒者服用腐蚀性农药,可先行引吐,不宜洗胃,然后口服蛋清及氢氧化铝胶、牛奶等,以保护食道及胃黏膜。

(6)特效解毒剂的品种在不断增加,但很多毒物尚无特效解毒剂。因此在急救治疗过程中,不能忽略其他综合治疗手段而单纯依赖解毒剂。同时,由于有些解毒剂本身就可造成毒害作用,使用时应对症下药,确切使用。

预防农药中毒的注意事项

一、对农药使用者的医学监管

接触和使用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等胆碱酯酶抑制剂类的农药人员,胆碱酯酶的血液检测非常必要,应在施药的季节内定期到医院检测。在施药季节应每周检测一次,观察胆碱酯酶是否正常。

主要是为每个人建立一条其本人在正常情况下的血液中胆碱酯酶量的参考基线。如果胆碱酯酶检测值比其基值低50%,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类农药有关的工作该人员应当停止从事,其工作习惯改良以及胆碱酯酶值回归正常时才能继续工作。

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害,要按照当地植保技术推广人员的推荐意见,采用综合防治(IPM)技术,当使用农药防治时,选择对路农药,用正确的施用方法,施用经济有效的农药剂量,在适宜的施药时期,不得随意加大施药剂量和改变施药方法。

二、减少中毒事故的几点做法

农药使用者在从事接触农药的工作中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使用农药前仔细阅读标签,并且操作时遵循标签上的告示;用药前,必须了解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采收上市时农药残留不超标。必须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的间隔天数。

(2)尽量不单独工作,年老、体弱、有病的人员,儿童,孕期、经期、哺乳期妇女,不能施用农药。工作时始终穿上专用防护服;田间施用农药时,必须穿防护衣裤和防护鞋,戴帽子、防毒口罩和防护手套。

(3)必须单独运输农药。修建专用库房或箱柜上锁存放农药,并有专人保管,防止孕妇和儿童进入农药库房。农药不得与蔬菜、瓜果、粮食、食品及日用品等物品混运、混存。

(4)要及时正确维修施药机械出现的滴漏或喷头堵塞等故障,禁止用滴漏喷雾器施药,更不能用嘴直接吹吸堵塞的喷头;确保使用的装备是干净的,装备须经过校准和确保工作正常。

(5)配制农药,要选择专用器具量取和搅拌农药,决不能直接用手取药和搅拌农药,在户外混配农药,如果必须在室内混配应确保混配区域,无小孩或家畜家禽。

(6)在混配或处理农药时,避免吃、喝、抽烟以及用手擦脸或揉眼;

(7)在拆封袋装或罐装农药包装时,尽量保持标签的完好,使用完后立即将包装重新密封;

(8)按照推荐比例准确计算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99号和第274号公告,在中国禁止使用甲胺磷等23种(类)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9)要慢慢倒灌液体、粉剂、尘粉剂,避免任何溅洒或滴漏;克百威(吠喃丹)、涕灭威、甲基异柳磷等剧毒农药,只能用于拌种、工具沟施或戴手套撒毒土,严禁对水喷雾。

(10)当发生溅洒时,应立即将被污染的衣服脱掉,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皮肤,换上干净的防护服,将溅洒的物质清理;施药结束后,要立即用肥皂洗澡和更换干净衣物,并及时洗净施药时穿戴的衣裤鞋帽。

(11)始终要选择适宜的天气施用农药。夏季高温季节喷施农药,要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进行,中午不能喷药。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田间喷洒农药,要注意风力、风向及晴雨等天气变化,应在无雨、3级风以下天气施药。下雨和3级风以上天气不能施药,更不能逆风喷洒农药。

(12)带上一定量的干净水,用于紧急情况下清洗眼睛和皮肤;施药人员有头疼、头昏、恶心、呕吐等农药中毒症状出现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将污染衣裤脱掉,及时带上农药标签到医院治疗。

(13)处理完农药之后,及在吃、喝、抽烟或进入休息室之前,应彻底清洗,将手脸洗净后方可抽烟、用餐、饮水和从事其他活动。配药、施药现场,严禁抽烟、用餐和饮水。

(14)千万不要将农药遗忘在田野、工作场所或交通工具上;施过农药的地块要竖立警告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禁止进入田间进行放牧、割草、挖野菜、农事操作等。

(15)预先做好施药计划。蔬菜、果树、茶树、甘蔗、花生、中草药材等作物,严禁使用国家明令限刚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以防食用者中毒和农药残留超标。

(16)把农药存放在原先的容器中并保持密封;农药应用原包装存放不能用其他容器盛装农药。农药空瓶(袋)应在清洗三次后,远离水源深埋或焚烧,不得随意乱丢,不得盛装其他农药,更不能盛装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