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编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南
29223300000013

第13章 农药的安全使用(8)

处理时先把导气塑料管置放在土面上,再铺上塑料膜,并把塑料膜周边压到土下20~30厘米深,再用土压住以防止溴甲烷从四周逸失。把溴甲烷钢瓶出口同蒸发器的进口相连接,蒸发器的出口再通过塑料软管同地膜下的塑料导气管连接,连接处用土压埋。

溴甲烷钢瓶放在地磅上以便称重。加热器放在蒸发器下面并开始加热。打开钢瓶阀门,并同时记录钢瓶重量。溴甲烷气体即开始送到地膜中,向土壤下面扩散渗透。溴甲烷的沸点是3.6益,钢瓶阀门打开后部分溴甲烷即迅速变成蒸气排出,并使钢瓶中余下的溴甲烷温度迅速降低到0益以下而呈液体溴甲烷排出,必须通过加热器加热才能使它全部变成气体溴甲烷。所以称为"热法熏蒸冶。钢瓶所减少的重量就是施用到处理土壤中的药量。

溴甲烷的施药量每平方米土面35~100克不等,一般在50~80克,使用时必须仔细参阅使用说明书。溴甲烷对人有毒,除呼吸系统外,对皮肤的灼伤也会很严重,使用时必须注意防护。土壤熏蒸以后,经过24小时可以揭膜放气,须在夜间进行。约1周以后才可播种或移苗。

溴甲烷热法熏蒸技术已经同拖拉机地膜覆盖技术相结合,施药和覆膜可以同时进行,从而提高了溴甲烷覆膜熏蒸的工效。

于冷法。把溴甲烷分装到小型定量压力罐中,如"甲基溴980冶(商品名),有"1磅装冶(454克)和"1.5磅装冶两种商品。这种小包装在使用时无需加热,所以称为"冷法熏蒸冶。小包装各配有1只专用的破罐钉,使用比较方便,适用于苗床、小块农田和温室土壤熏蒸。冷法熏蒸不需要加热器,也不需要通气管道。把压力罐斜放在地膜下面预置了破罐钉的1块平板上。把地膜布置妥当以后,用手掌隔着地膜把压力罐对准破罐钉压下,即可压破。溴甲烷即从破孔喷出。溴甲烷已列为环境受控物质。已经或正在使用的地方,应采取各种方法降低溴甲烷的单位面积用药量。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把溴甲烷覆膜熏蒸同阳光暴晒相结合,提高土壤温度,即可大幅度降低溴甲烷的用药量。延长覆膜熏蒸的时间并可以降低用药量。

(三)土壤施药法

土传性的病虫害,除上述土壤熏蒸法以外,用得更普遍的是土壤施药法。只要所选用的农药对口,而且对土壤的适应性也好,处理的方法和条件合适,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施药作业常可与土壤耕作结合起来进行。但这种方法耗药量大。

土壤是土传性病虫以及杂草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生态环境。施入土壤的农药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影响了病虫杂草的生长发育而产生防治效果,也可能直接对病虫杂草发生致毒作用而产生防治效果。一般说来,这两种方式可能是同时存在的。

1.土壤施药的基本原理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可能有3种存在形态:第一种是以固态农药施入土壤,农药的颗粒混存在土壤颗粒之间,农药颗粒可以同有害生物直接接触而发生致毒作用。第二种是农药溶解于土壤水分中,在这种状态下农药可以随土壤水分移动,因而具有较好的扩散能力,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但是有些农药虽然能溶于土壤水中却容易被土壤颗粒吸附而不能移动,因而其作用范围受到限制。第三种是药剂以气体状态扩散分布在土壤中,这种状态下药剂表现有明显的熏蒸致毒作用。上文所述的溴甲烷是完全以气体状态进入土壤而起作用的,是一种典型的熏蒸剂,但是也有许多农药则是以触杀作用为主而兼具熏蒸作用。农药也可以以其他特殊形态进入土壤,如颗粒剂、胶囊剂、微胶囊剂等。这些药剂大多具有缓释作用,药剂有效成分从颗粒或胶囊中缓慢释放出来,因而药效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颗粒剂则有几种不同情况,包衣型颗粒剂的有效成分是包覆在填料颗粒的表面上,崩解性颗粒剂在水中会很快崩解分散,这两种粒剂都不具备缓释作用。捏合型颗粒剂(即有效成分与填料是混合在一起造粒)和非崩解型颗粒剂可能具有缓释作用,取决于粒剂的配方和造粒的工艺。

土壤是非常繁杂的环境,土壤的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成分和团粒构造、土壤水分以及土壤的pH值等,变化都很大。土壤微生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及其变化都会对农药产生影响,使农药的性能、生物学效果及农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残效期发生变化。雨水、灌溉水或其他地表水也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和残效期。

所以,进行土壤施药时必须考虑到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农药和当地土壤的性质可以作出初步分析判断,但有些问题则必须通过试验和测试加以查明,例如:入土的农药对于土居性有益生物的影响、对于下茬作物的影响(我国在除草剂的使用中已发生过多次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的问题)以及对地下水的影响。涕灭威的使用在有些土壤中容易发生药剂向地下水渗透而造成地下水污染问题。

2.土壤药剂处理方法

(1)土壤全面处理。即对整块农田进行药剂处理,在播种前进行。这种处理方法对土居性病虫害以及杂草的防治比较彻底,但所耗用的农药量也比较大。有些病虫杂草只有采取这种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例如某些线虫、小麦吸浆虫、枯萎病、黄萎病等。

苗圃土传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采用土壤全面处理,由于面积较小,处理较为方便,经济效益也比较好。

进行土壤全面处理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多种,可根据土传病虫害和杂草的种类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特别是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来决定。分布比较浅的可采取喷雾法、撒粉法或撒粒法,分布较深的则需采取浇灌法或土壤熏蒸法。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把浇灌法与农田喷灌结合起来进行(称为"化学灌溉法冶)。

采取撒粉法时,必须结合进行土壤耕耘耙耱,才能把药剂较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所用药粉最好先用细干土混拌稀释,可以增大体积,便于撒施均匀,并可降低粉粒的飘移危险。撒施完毕,根据农田面积的大小,需用耘锄、耙或圆盘耙处理土壤,把农药深翻入土,并采取交叉耕耙,以便尽量使药剂同土壤混合均匀。

撒施颗粒剂代替撒粉法可以避免粉粒飘扬的问题,但成本稍高。(2)沟施法。沟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播种时把药剂施于播种沟中。这种方法要特别注意所用药剂是否对种子有药害以及发生药害的条件,以便预先加以防止。另一种是在作物的行间或行边开沟施药。此法多在作物出苗后或生长中后期选用。

(3)局部土壤处理。采用营养钵育苗法常把药剂施在钵土中,把营养钵移到田间后,就是一种局部处理。对于株距较大的作物和果树,为了节省用药而把药剂施于株基部周围的土壤中,也是一种局部处理,采用药液浇灌法较多,以利于药剂渗入土面下。用浇灌法时要考虑到药剂的剂型。用可湿性粉剂配液浇灌时,由于土壤对粉状药粒的过滤作用,药剂往往易被截留在土壤表层。所以要把土壤刨松,开一凹沟,以利药剂渗入土壤下部。

在植株基部土面钻孔施药(例如在棉田施用涕灭威),也是一种土壤局部处理。

(四)种苗处理法

把药剂施在种子和苗木上的一种施药法。种苗上往往带菌,在播种和栽植以后引起植株发病。如果预先用药剂处理种子,可防止发病。种苗处理也可保护种苗入土后不受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线虫的侵袭和危害。

1.种苗处理法的基本原理用药剂处理种苗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是如何使药剂黏附到种子的表面和苗木的易受害部分。此外必须考虑到,当种子和苗木入土萌发、生长后,药剂是否会引起药害。这两方面的问题与药剂的剂型、理化性质和使用技术都有关系。

(1)药剂的剂型。农药有多种剂型可供选用。但对于种苗处理来说,应根据种苗的种类、药剂的性质以及使用的目的来选择。处理种子时,与种子的大小、表面构造就有很大关系。许多蔬菜种子、玉米、高粱种子表面很光滑,药粉不易沾附上去,尤其当药剂粉粒较粗时更难黏附,所以必须选用专用的拌种用粉剂。棉花种子有一层绒毛极易黏附大量药粉,油菜种子表面也比较容易黏附药粉,不仅要考虑到剂型,还要考虑处理的方法。苗木处理大多是处理根系,虽然沾药粉也是一种处理方法,但更多是采取药水浸渍法,须选用可配成药水的剂型。当然种子处理也可以用药水处理,这种方法称为浸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