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2922200000010

第10章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2)

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并不是父母的错。在我们的社会里,父母的职能令人遗憾地被低估和误解了。大多数父母都期望能致力于小家庭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却发现自己承担的种种职责已足够占去三个人的全部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使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

安排专门时间和孩子一起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父母难得与孩子在一起的问题,可以较容易而又行之有效地密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沮丧的、经常责备自己不够称职的父母们也是一剂良药。当父母使用专门的时间致力于改善与子女的关系时,内心深处的对于爱和亲密关系的需求也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我们还会充分体验到身为父母的自豪感。由于安排专门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是以一种活泼的形式倾听孩子,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向父母讲述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从一开始你就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这不是漫不经心地玩耍,也不是随意地交流。你要注意孩子的所有表现,包括讲话、表情、语调、姿势、动作等等。要运用你全部的感官去捕捉信息,权当你自己完全不了解孩子。

3.创造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让孩子小时候养成早起晨跑的习惯,或者星期天就全家一起去爬山。孩子上初中以后,可以教他们打棒球、网球或桌球,也可以教他们下象棋和围棋。因为每天一起运动、玩耍,家长与孩子之间,当然就会有许多共通的话题。

在日本不少家庭中,母亲往往会负责修剪孩子的头发等看似琐碎的工作,当然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而是借此起到意想不到的亲子效果。想想看,母亲一面为孩子们剪头发,一面和他们谈谈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交往的情形,真是其乐融融啊。

多与孩子在一起,能给孩子提供向父母学习的机会,还会促进家庭成员的交流,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斯宾塞还建议,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那么,父母应该坚持每周几天有规律地与孩子一起玩耍,并保证遵守时间规定,持之以恒。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如果再规定严格的玩耍时间则是比较笨拙的做法,应该随时寻找机会参加适合他们的积极的活动。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箴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父母的不要总以家长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动辄打骂孩子,伤孩子的自尊,而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成为孩子不设防的朋友。

有些父母对孩子总是像上级对下级那样,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尊严,从不顾及孩子的想法。一遇到孩子与自己有意见分歧时,不问青红皂白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这样的父母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破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更别说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了。也许是这个原因,很多孩子都喜欢与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为那些成人对待他们很像同辈,而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这种气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倾向于跟父母拉开距离,有些事情宁愿告诉好朋友甚至不相干的人,也不愿向父母吐露。孩子们都有这样的心理:觉得自己大了,成熟了,应该自由飞翔了,应该与父母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平视而不是仰视。此时,父母的爱让他们觉得沉重,让他们觉得翅膀受到束缚。这时,做父母的应该想办法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问题就会解决了。

1.尊重孩子

父母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虽然是子女的角色,但与父母一样,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一个与自己平等的角度来与之交往。当然,只尊重孩子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获得孩子的信任,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2.建立信任关系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他们关系的重要方面,因为不信任会使亲子关系中出现抵触现象,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合格的父母还必须经常用正直和诚实的行为去获得孩子的信任。要获得孩子的信任,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蒙骗孩子。对孩子的提问,包括像“死”和“性”等传统禁忌的话题,也应做诚实的回答。另外,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什么,孩子往往会将成人的许诺当作誓言,如果许下了承诺却没有做到,就会有损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严重的还会让孩子不再相信我们。

孩子到了懂事的年龄,父母就应当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以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父母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这样说:“你所说的确实是真的吗?”或“不要对我撒谎!”这样会让孩子恐慌,还会有一种不被信任的愤怒。即便他们撒了谎,也不要用怀疑、责备的目光看着他们,要相信他们是诚实的,并慢慢引导他们说出真相。

孩子信任父母的标志,是遇到问题时能找父母解决,把父母作为一位知心朋友对待。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很信任他们,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孩子才会把他们内心中的秘密透露给我们,并乐意让我们分担他的喜怒哀乐。

父母对待孩子态度的一致性,是孩子对父母信任的基础。孩子们都有这样的天性:当他们能够预料到父母的意图以及父母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时,就会觉得比较安全。只有他们觉得与父母在一起比较安全,才会信任父母,也才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3.用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

父母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什么、感受什么、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让孩子真正接受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必须是真诚的、恳切的,不能有丝毫的虚假,这就要求父母必须在孩子面前坦开心扉,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比如,当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时,当我们受到上司和同事的误解时,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很伤心;当孩子的某些行为让我们生气时,我们可以明白无误地向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4.做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

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要在生活与学习中注意观察,在经常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上,随时掌握孩子的心里感受、情感波动,用正确的心理知识引导孩子、疏导障碍,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

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交朋友

父母箴言

对于孩子交异性朋友,应该抱有一种理解、尊重和支持的态度。禁止孩子与异性交往或者向孩子发难,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易造成性心理偏差,影响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上了初中的甜甜变得很爱交朋友了,不仅和女同学关系亲密,还有很多要好的男同学,有时还和这些男同学一起到家里复习功课、在街上闲逛或者出去郊游。父母对此非常担忧,怕女儿与这些男孩子们交往时一不小心闹出什么乱子来。甜甜的情况是很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都会遇到的,青少年喜欢广交朋友,因为“喜欢与人相处”、“渴望被人爱”是人的本性,再加上青少年对异性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很乐意在一起相处。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交友,包括交异性朋友的好处总结为八条:第一,为彼此带来稳定感;第二,共同度过快乐的时光;第三,获得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经验;第四,发展宽容大度和理解力;第五,得到掌握社交技能的机会;第六,得到批评他人和受他人批评的机会;第七,为将来提供求爱的经验;第八,培养诚实的道德观。

作为父母虽不能过多干涉孩子交异性朋友,但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之间的交往。

进入青春期,人的性意识开始觉醒。青春期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与异性交往中满足自己对异性的好奇心,以及释放性心理能量。正常的男女间的交往有利于相互了解,消除男女之间的神秘感,还可以得到智力上互渗、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和学习中互激的作用。善于与异性交往的青少年往往是开朗、活泼的,心理不受压抑。但一定要区分开友情和爱情,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友情是以友爱为出发点,是有共同目标的朋友之间的深切感情,爱情是以性爱为基础,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活动。爱情是两性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需要通过理智、道德、意志来实现,需要负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青春期”的异性关系是一个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问题的问题,大多数父母、老师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或者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或者不由分说地去制止,很少与青少年开诚布公地沟通,更不会为他们提供指导。但是在茫茫人海中,除了男人就是女人,异性交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还是每个人一生中、现代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形式之一。所以,如果父母真的关注孩子的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就必须让孩子具备与异性相处的本领,教会孩子正确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青少年的交往往往是凭直觉进行的,是纯洁和美好的,对这种友谊父母应当格外尊重和鼓励。让孩子与异性自然交往,告诉他不要把异性视为特殊对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形成一种人为的紧张和过分激动的心态,也不必因对某个异性有好感,愿意与之交谈、接触,就认为自己爱上了对方,或以为对方对自己有情,错把友谊当爱情来追求。父母也不要把青春期的异性交往看作是“早恋”,是一种“错误的要求”或“会闹出乱子的坏事”,而想办法去“制止”、“拆散”。

父母要教育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用平常心态对待异性朋友,控制性冲动,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端正性观念和批判“性解放”思潮。有人认为只要女孩愿意、男孩不吃亏,男女之间的性交往是很正常的。其实不然,男孩一旦放纵自己,不仅会给女友带来灾难,也会使自己产生强烈的罪恶感。

其实,学会与异性交往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按照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一个正常人从初中开始就需要学习建立异性友谊,因此与异性交往并非是“长大以后的事”。相反,如果真的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但是与异性交往时,要掌握好尺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孩子充满希望和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愿表露。这时如果得到积极的引导,他们便会打开美好而神秘的心灵之窗,让热情、才智源源地流淌出来;如果受到强制的压服,他们便会把受了伤的心灵深藏起来,让压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成人不应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批评他们,因为孩子交朋友多数并不是成人的谈情说爱。倒不如在青春期阶段,增加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学的教育,使孩子们一方面大大方方地与异性交往,一方面又增加理智的意识,学会锻炼自我感情的调节与控制。

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孩子处在成长的阶段,多结交一些异性朋友对成长和学习本身是大有裨益的:可以促使孩子形成博爱的精神,养成热情、宽厚待人的习惯,有利于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学业的进步,并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反之,则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为人处世不合群。每个做家长的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孩子的异性朋友。只要孩子自己觉得能谈得来、关系融洽,能从对方那里学到东西,不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都应支持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正常交流。要信任自己的孩子,不宜横加干涉、歪曲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因为朋友是绝对没有性别之分的。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应该让孩子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保持广泛接触和群体形式,注意交往的分寸;少与异性单独接触,没有特殊需要不单独约会;注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性冲动,避免由于朦胧而产生的偏差,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理智地、有分寸地对待出乎意料的感情越轨,尤其对待“性诱惑”要敢于说“不”。

父母接待“小客人”时的礼仪

父母箴言

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同学或朋友,这也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现。当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来访时,作为父母,应该把他们当作“小客人”,要遵守相关礼仪,这不但会体现出自身的素质,还会为孩子做出榜样。

培根曾说过:“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我国的古语中也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非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都说明一个人是否能交到几个益友、诤友即好朋友的重要性,也正因为这样,做父母的应当重视孩子的交友问题,而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来访时,父母能否给予礼貌的对待,也同样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首先,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同学或朋友,并尊重他们的友谊。当孩子有同学或朋友来家时,如果父母方便,也应该出来欢迎,热情招呼并帮助孩子进行接待。若居住条件较好,可以让孩子和同学或朋友进屋里小聚。若居住条件较差,又不能回避的话,至少父母应尽量不干扰,不影响孩子们说话和娱乐。

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应该成为子女的榜样。父母本身的言行必须符合文明礼貌的要求。如发现自己的邻居或朋友当着孩子们的面说粗俗话,开低级趣味的玩笑,应要求他们停止,并请他们暂时回避。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和孩子的来客,而且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学或朋友面前感到难堪。

再次,父母对自己孩子和同学或朋友间的交谈、娱乐不干扰,并不意味着不加关心、不加引导或不加指导,如果发觉他们是在说不正当的话或搞不正当的活动,父母必须及时以平等的态度去给予帮助和指点,以使他们的友谊健康发展,这样做,与礼仪的要求并无矛盾。

第四,若孩子和来访的同学、朋友欢迎父母与他们一起聊天和娱乐,父母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若上门的同学、朋友是难得来的,有条件的话,父母应主动热情地留饭。

第五,若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来访是由于遇上了困难,父母只要确有可能,也应从旁给予帮助。

第六,若孩子与来访的同学、朋友发生意见纠纷,父母不应坐视不管,而应主动关心、帮助解决,但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不可袒护、包庇自己的孩子。

第七,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必要的娱乐活动,最好开展一些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如郊游、集邮、下棋、打球,也可以组织唱歌跳舞,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得到积极的放松。

第八,当孩子的同学或朋友告辞时,父母如果方便的话,也应热情相送,并欢迎他们下次再来。

对待陪读要谨慎

父母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