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柏杨智慧忠告全集珍藏版
29214000000004

第4章 宠辱皆忘方是真性情

棋品应该是指“人”的品,也就是下棋的品行——下棋的风度。古人云:“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应是最高一等,用牌品来说明之,就更可一目了然矣。

——柏杨《心战》

人心总是易为外物所动。所以,虽然先贤们早已淡若地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豪言壮语,可是做得到的,究竟能有几人呢?

整日里说自己无论得失成败都无所谓,有官做便做得,无官做就回家养鸟种花的人必不是真君子。君子不为外物所累,哪管什么有的做没的做,哪管什么种花种草还是栽培红薯呢?而那些没事总表达自己豁达和清高的人心里有鬼,生怕人家“误会”他舍不得那厚禄高官、美女豪宅似的,那就是欲盖弥彰,其品格风骨自是略低一等了。

其实人品和棋品一样,只消些许来回,你就能看得出这个对手是个性情高洁的奇人异士还是徒有其表的伪善小人了。正如柏杨先生说,执子之间,往来回手之时,“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宠辱皆忘才是最上乘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才是最可交的朋友。

人一生中地位总会发生变化,宠辱也是无常。受辱之时,要勇于忍。一是不怕耻辱,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受辱之后要能耐受,忍对他人对自己的污辱和欺侮,不怒、不愤、不争、不仇,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对之,使污辱你的人自讨没趣。三是受辱之后,不是不以为然,而应该用积极的行动去洗刷耻辱。四是忍辱者地位转变之后,对于强加给自己羞辱的人要善而待之,这才是你真的能忍辱的表现。

面对耻辱,能够坦然受之,固然让人佩服,但一个能忍受得住屈辱的人,却不一定能够在受到宠幸和获得荣誉之后,依然保持高风亮节,所以不少人反而因为荣宠过多而害其自身。

据《战国策》记载,公子牟在秦国游历,准备向东去,穰侯给他送行,临走时问:“您将要出行,难道就没有一句话来教导我吗?”公子牟说:“您如果不说,我差点忘了告诉您。您知道,官位不与势力相约,可是势力自己会来;势力不与富贵相约,可是富贵自己会来;富贵不与骄横相约,可是骄横自己会来;骄横不与死亡相约,可是死亡自己会来。”穰侯听了很受启发:“您说得好!我诚恳地接受您高明的教导。”

不少人难以忍受屈辱,一旦失败,一时受辱,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荣耀辉煌便不能平静,非要把心中的愤恨全部发泄出去。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这样做只能使自己遭受到更大的屈辱。试想,作为一个流民的韩信,连饭都吃不饱,如果不忍受那富家子弟胯下之辱,而只是激于义愤,一剑把他杀了,自己也要为他抵命,那就太不值得了。只有能够忍辱负重、轻视荣宠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一个成功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此时距荆轲刺秦王失败已经六年。六年来,秦始皇始终难以忘怀这件事,于是开始大规模地搜捕燕太子丹的门客和荆轲的朋友,这天降的横祸迫使他们纷纷逃亡。

荆轲的朋友,那个曾经在易水之旁为荆轲奏响慷慨的勇士之乐的高渐离,为躲避秦王的追杀,改换姓名,受雇于人做杂役。主人家堂上常常有客人击筑,高渐离彷徨不能离去,每每指点说哪儿好哪儿不好。主人听说后,召高渐离上堂击筑,满座皆称原来这个仆人有做音乐家的天分。

高渐离想,久隐贫贱之日没有尽头,于是退下,拿出匣中的筑,穿上见客的好衣服,再次上堂。举座皆惊,纷纷用平等的礼节迎接他,奉为上客。高渐离击筑而歌,满座宾客听后感动得无不流泪而去。

这一次现身,高渐离恢复了以往的名声,成为上流社会争相宴请的座上嘉宾。名声传到了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明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好朋友,是一个漏网的危险分子,还是把他召到了身边。

为了能安全地随时听到高渐离的筑声,秦始皇弄瞎了高渐离的眼睛,让他随侍身边。等到能稍稍离秦始皇近一点的时候,高渐离筑中置铅,再近一点的时候,高渐离举起灌满铅的筑扑向了秦始皇。像荆轲一样,盲眼的高渐离并没能扑杀秦始皇。高渐离隐忍数年,就是为了今日这毫无把握的一击。

引荐荆轲的田光先生曾经评价荆轲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不知道满目黑暗的高渐离,当他举筑扑向秦始皇的一瞬间,是哪一种勇敢之人?

为人,要看淡成败,看轻宠辱,看透生死。否则难成大器,也难让已成大器的看中,愿以生命相托。

这不仅仅只是人品的问题,它也是性情,是胸怀,是你的智商和情商的绝美体现。

如果忍是为了出击,是为了搏到底,该是多么伟大的事。如果胜亦不骄,败亦不馁,那么意志就会在火与水的淬炼中凝成金刚。于是可以出宝剑,可以斩尽人间不平之事了。因此,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