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
29209700000013

第13章

论。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 开曰。次下第二明心所法。于中有三。初总合举数。次六位类分。后随位别列。此初也。然此心所诸论开合。若瑜伽论有五十三。更加邪欲及邪胜解。如邪念慧入烦恼中。邪欲胜解例亦同故。若杂集论有五十五。其邪欲等合入别境。开彼恶见以为五种。虽俱是慧。行相别故。此及五蕴。唯识显扬俱约合义说五十一。以五见者俱恶慧故。虽行相别无异体故。以正念慧五善根摄。其邪念慧为障乃亲。过失重故开为烦恼。其正欲等非入善根。邪为障轻合在别境。小乘依经说四十六。更就合说义如下明

论。谓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烦恼有六随烦恼有二十不定有四 开曰。此六位类分也。一切心中定可得故。缘别别境而得生故。唯善心中可得生故。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唯是烦恼等流性故。于善染等皆不定故。是故六位如是差别。若瑜伽论总合为五。烦恼随烦恼皆是染法故。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他时俱。五中遍行具四一切。别境唯有初二一切。善唯有一。谓一切地。染四皆无。不定唯一。谓一切性。由此五位种类差别。然此六位诸心所法。诸论虽明皆不具足。唯识论释既最圆明。下文谨依唯识论释

论。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 开曰。次下随位别列也。于中六位即分为六。此即第一遍行相也。作意谓能警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谓此警觉应起心种引令趣境。故名作意。虽此亦能引起心所。心是主故但说引心。作谓击发。意即心王。意之作故依主释也。触谓三和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谓根境识更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令彼和合故说为彼。三和合位皆有顺生心所功能说名变异。触以彼起故名分别。和合一切心及心所令同触境。是触自性。既似顺起心所功能。故以受等所依为业。受谓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起爱为业。能起合离非二欲故。想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要安立境分齐相方能随起种种名言。思谓令心造作为性。于善恶等役心为业。谓能取境正因等相。驱役自心令造善等。无心起时无此俱五。故说此五名为遍行。遍通一切心中行故。小乘论名通大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