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在很大范围内存在,少数是绝对贫困,但大多数是相对贫困。无论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面临着家庭教育这一课题。贫困家庭更期望通过孩子的成功成才来改变贫困现状,因而更应重视孩子的教育。那么,应如何引导孩子面对家庭的贫困,克服各种困难而走向成功呢?
一、家长不隐瞒,不回避,从容面对家庭贫困
一些贫困家庭为了让孩子在群体生活中活得有“面子”,处心积虑地隐瞒真实的家庭境况,甚至忍辱负重,有求必应,无休止地满足孩子的欲望,结果这些孩子总以为“享福”是天经地义的,日渐骄横跋扈、冷漠无情,对家庭没有一丝的责任感,最后反而害了孩子。要教育孩子正视家庭的贫困,家长只有坦然面对。
二、不发牢骚不抱怨,树立改变贫困的信心
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生活的消极和不满情绪,不埋怨社会,不抱怨别人,更不要因为生活条件差而夫妻不和或经常争吵,自暴自弃甚至离异。而应当用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影响孩子,用自己实际的劳动和努力态度来鼓励孩子。全家人应树立起幸福生活能够到来的信心。这样孩子才能以热情、自信、乐观的态度来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的心理也会变得阳光,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三、理解、鼓励、支持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反应
尽管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增强,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提高,但仍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动性。外界的评价易造成孩子内心世界的波动,特别是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校园里,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因此,家长若一看见孩子情绪低落就呵斥、责骂,不仅不利于调整孩子的情绪,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明智的家长应该是先倾听,待搞清楚原因后,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平时生活中注意对孩子的想法多鼓励、多支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
家长可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收支状况,一起进行家庭收支记账、核算等等。这样,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生活感性经验。
五、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不要让孩子仅仅在满足了吃、穿、用时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应同时让孩子在完成学习和劳动任务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心情。因此,家长应引导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并指导孩子做些简单的事情或家务劳动等等。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就易形成积极的情绪,增强自信心。相反,一味地让孩子自我控制,容易使他们精神状态不佳,再加上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带来的自卑感,孩子极易形成消极的心态。
六、鼓励孩子多向名人学习
让孩子多读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让他们了解那些曾被家庭生活清贫所困扰,后经不懈努力奋斗而成功的名人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进而鼓励自己,集中精力,发挥所长,矢志不渝地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