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颈椎病调养宜忌
29193700000041

第41章 颈椎病的艾灸疗法

灸法是一种用火烧灼的治疗保健方法。主要是利用菊科植物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属于中医治疗保健方法之一。灸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作为一项保健措施,对中老年不仅有明显的保健作用,而且也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作用。明代龚居中认为:”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易。“可见灸法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近年来科技工作者发现艾运用得当,对颈椎病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

挑灸疗法

“概念”挑灸疗法起源于民间,其作用机制是其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筋脉络之气血而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之效此法。应用鲜姜,主要是由于鲜姜性温热,辛散力较强,敷在创口上可温热散寒,改变局部循环,解除肌肉痉挛。那些发病时间短,局部症状明显,无其他合并症,增生不严重的患者,采用此法效果较显着,复发率较低。

“操作”在选取的花样斑局部,按常规肌肉注射消毒,用利多卡因注射约1厘米×1厘米大的皮肤。稍等片刻,用挑针挑破表皮,然后挑起皮下纤维组织并挑断、挑净,每次约挑断3~5根。压迫止血后再次消毒,敷上鲜薄姜片,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5日挑治1次,4次为1个疗程。挑治期间可采用红外线照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注意”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对利多卡因过敏者应禁挑灸,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等患者要慎用。另外,挑灸后要保持创口清洁,以防感染。

温针灸疗法

“概念”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取穴”病变部位夹脊穴、大椎、曲池、肩井、天宗。

“操作”操作每次选用4~6个穴位,先以捻转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然后留针不动,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每穴每次施灸2~3壮,或5~10分钟,隔日治疗1次,7~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

艾条灸疗法

“概念”艾条灸是最常用的一种灸疗方法。此方法主要是用点燃艾条的温热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制作”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糨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卷成为药条。现在一般中药店有现成商品出售。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取穴”阿是穴、大椎、曲池、足三里。

“操作”每次选2~3穴,每穴施灸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温灸器灸疗法

“概念”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操作”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取穴”颈夹脊穴及压痛点处。

“方法”每次施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7~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