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学说话,大脑开发的第一步
29184300000006

第6章 12个月~18个月正式开始学话、单词阶段

12~18个月语言发展指标

说出一些有意义的单词;认识5~7个身体部位;用单词表达自己的要求;掌握20~50个新词;学会“你好”“再见”等简单交际用语;用眼神或手势回答大人的提问;向他要东西知道给;用语言表到“是”和“否”的意思;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

脑子里储存大量的词汇

12~18个月的宝宝开始进入正式说话阶段,理解能力和辨别力明显提升,经过12个月的听、看、模仿各种发音,大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词汇,主要特点是听得多,说得少,理解多,表达少,但是已经为随时说话做足了准备。

这个阶段,宝宝的大脑比周岁前对大人的说话或自己的发音更敏感。这一变化使大脑对语言的处理过程更迅速,因此宝宝可以对他们听到的说话声进行更好、更快的理解。因此,大人的说话有利于宝宝词汇量的增长,在和大人进行“对话”时宝宝听到的词越多,他吸纳的词汇量就越大,而且增长也越快。但是这个时期宝宝还是不能清晰地说话,大人在对话过程中很难理解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大人可以倾听,用眼神接触,适时的“嗯嗯”答应两声,尽可能做出反应,这样你会给他们传递这样的信号:宝宝你说的话我们都在认真的听。这样既能鼓励他们继续和大人交流,在和宝宝交流的过程中会帮助他们在接受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两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值得提醒的是,这个年龄的宝宝说话还是不多,大人不要因为宝宝说的不多而产生误解,因为此时宝宝所能理解的语言远比他们自己能说出的要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例如大人问他们“球在哪里?”时,他们会用手指出球的位置,或者跑过去把球拿给你,这都说明宝宝在积极的理解大人说话的意思,由于孩子掌握的词还很少,常以动作来补充语言的不足。一些开口说话较晚的孩子,他能将听到的话都储存在大脑里,以后会突然开口,非常爱说话,词汇增加很快,甚至在短时期超过一些讲话早,说话多的孩子。

听电视里的说话声或在大人之间的交谈不能达到词汇快速积累、继续提升理解力的效果。最好的促进方式是直接对宝宝说一些对他们有意义的事,特别是他们自己的行为、感受和说话的尝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指着宝宝周围的物体、人和正在发生的活动是最简便的方法。

小贴士

这个阶段以词代句,一词多意,使用“儿化语”的情况频繁,如叫“妈妈”这个词,是代表一句话,可能是“要妈妈抱”,也可能是“妈妈不要走”,或是“妈妈给我玩具”,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意义。有些词发音太难,孩子常常以音代词,重叠发音。如以“喵喵”代表猫,“汪汪”代表狗。父母在孩子开口学单词并积极理解语言的时期,应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交谈,让他多听、多看、多理解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名称,如衣、裤、菜、饭、动物、植物等。理解各种动作,如坐、走、抱、拿、吃等。理解父母对他的要求,如张嘴吃饭,摔跤爬起等。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成人发音、运用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加快速度激发孩子的语言潜能。

宝宝最爱的语言启蒙小游戏

游戏一:猜谜取物

游戏要求

准备一些宝宝常接触的玩具、用品。

游戏好处

让宝宝根据你的描述做出判断,锻炼宝宝的语言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

游戏步骤:

1.妈妈将布娃娃、小铃铛、小狗玩具、奶瓶等摆放在宝宝面前;

2.妈妈模仿小狗的叫声“汪!汪!汪!”,观察宝宝的反应;

3.妈妈指着摆放在宝宝面前的物品,问宝宝:“狗狗是哪个啊?”

4.宝宝指出小狗的位置,妈妈将小狗玩具交到宝宝手中,问:“狗狗怎么叫?”

游戏提醒:

如果宝宝一时不能找出正确的物品,妈妈应该给出更多的提示,可以是这些用品在生活中的用途,宝宝对这些物品的称谓等。经过反复训练,宝宝熟悉游戏过程后,可适当增加物品的数量,加大游戏的难度。

小贴士

这个阶段宝宝的理解和分辨能力大大提升,重点是让宝宝理解一个简短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应该局限于仅仅学习单词的含义,将词汇结合到句子中来,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词义。另外,妈妈可以适当加快和宝宝说话的语速,如果还是停留在缓慢的语速,夸张的口型和表情,有可能延迟宝宝的语言发展速度,因为这时的宝宝已经脱离了咿呀学语的阶段,需要父母教给更多的知识才能满足他飞速运转的脑袋瓜对语言的需求。所以,将和孩子说话作为一项生活趣事,放心大胆的和宝宝说话吧。

5.宝宝模拟小狗的叫声,妈妈亲亲宝宝以示表扬;

6.妈妈将小狗玩具放回原位,拿起其他物品重复2~5的步骤。

是时候教宝宝礼貌用语啦!

1岁后的宝宝已经能够认识经常见到的家庭成员,这时可以在生活中教宝宝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从小培养孩子懂礼貌的品质。

★利用实际生活场景

大人可以利用周末或傍晚时间,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每次出去遇到街坊领居,立即对宝宝说:“宝宝叫阿姨,宝宝叫爷爷,宝宝叫奶奶。”在外出过程中得到邻居、陌生人的帮助,引导宝宝对他人说“谢谢阿姨(叔叔)!”;家里亲戚、客人到访时,让宝宝对客人说“叔叔,你好!”“外公好!”等,当客人离开时,和宝宝一起把客人送到门口,教宝宝说“再见”,同时挥动宝宝的小手,让宝宝理解动作和再见这个词的意思,还可以让客人帮忙对宝宝说“和阿姨说再见!挥挥手!”等,虽然一开始宝宝还不能说出这些话,但是作为家长要不厌其烦的替宝宝说出各种礼貌性的语言,让宝宝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是难得的礼貌用语训练机会,大人应该多注意。

★利用电视广告、故事场景

宝宝1岁多已经会自己看电视了,比如当看到电视上一个孩子的衣服脏了,妈妈给他洗干净,孩子亲了亲妈妈的脸说“谢谢妈妈!”,大人可以将电视内容复述一遍给宝宝听,用一对一的对话形式将电视内容在宝宝脑中巩固,下次实际生活碰到类似场景时,提醒宝宝学习电视上学到的知识,向大人说谢谢;听故事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事,当故事中出现礼貌用语时,妈妈可以及时的穿插进生活中相似的场景,告诉宝宝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说。

★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孩子

注意家庭对话中运动礼貌用语。比如丈夫下班回到家,妻子为丈夫倒一杯热茶,丈夫对妻子说谢谢;丈夫外出时说再见,路上小心;爷爷奶奶来家里时,请老人做下休息,为老人盛饭等。这些小小的语言和行为都会影响宝宝,使他受到良好的熏陶。

游戏二:认年龄

游戏要求

不需特别准备。

游戏好处

初步教给宝宝年龄的概念,理解数字“1”的含义。

游戏步骤:

1.妈妈竖起食指示范,教宝宝也竖起他的食指;

2.妈妈边向宝宝竖起食指,边说“宝宝1岁了”;

3.当妈妈说完“宝宝1岁了”,让宝宝竖起食指;

4.反复练习“1岁”的发音,同时问宝宝“小手怎么做?”

游戏提醒:

12~18个月的宝宝还不可能完全学会抽象的1~10个数字,但是可以从宝宝的年龄开始,初步教给宝宝数字的概念。认年龄这个游戏可以在家里随时进行,当宝宝伸出食指表示1时,大家都高兴地笑起来,宝宝也会很得意,并喜欢上重复做这个动作。

小贴士

12~18个月的宝宝对“我”“你”“他”这些抽象的助词还没有准确的认识,而从认识自己开始,是教宝宝认识各种助词的最好方法。教宝宝认识自己也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首先教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个在1岁前大人叫宝宝的名字,他已经出现了反应,到了1岁半听到大人的呼唤,马上就能迅速用眼睛望着你,或朝大人跑过来。等宝宝满了1周岁就可以向他灌输年龄的概念,一开始时借助手指的动作,也符合这个年龄段宝宝喜欢用肢体语言代替说话的特点,便于宝宝理解1的概念,将游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反复提起,会让使宝宝觉得有趣。日常交际中,也可以由妈妈代替宝宝问同龄的孩子:“你几岁啦?”,再指导宝宝伸出手指告诉对方自己的年龄,既帮助宝宝学习交际技巧,也加深宝宝对自己的初步的认识,增强宝宝的自豪感。

1.当宝宝竖食指表示回答后,妈妈马上接着说:“宝宝1岁了!”

方言和普通话,宝宝先学谁?

当宝宝进入正式开始学说话阶段后,大人应该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至少要以普通话为主,应当尽量少用或不用方言。对于刚开口说话的宝宝来说,用方言弊大于利。

首先,使用方言会起到一个先入为主的作用,混淆了普通话语音,不利于宝宝学习标准汉语发音。例如比如,上海方言从不翘舌,“四”“是”不分;四川方言中“湖南”“湖蓝”不分。随着孩子对自己方言语音的稳定掌握,再来学习普通话就很难将先前掌握的错误语音与标准语音区分开来,这会给宝宝学习正确的普通话发音带来很大的阻碍。

第二,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词义差别很大,不利于宝宝理解正确的词义。比如广西方言中“累”和“困”没有太大的词义区别,普通话中前者指身体疲乏,后者则指打瞌睡。

第三,方言语音的使用,给孩子学习语法带来困难。如在量词和名词的配对方面,普通话与方言相差很大。上海方言中“凳子”“椅子”“桌子”都用“只”计量,而普通话中只说“一把椅子”“一张桌子”。宝宝容易用方言中的量词来取代规范化量词,出现语法错误。

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作为一个情节,作为当地人不会说方言,又有点说不过去。对于持这种观念的大人,建议在2岁以后,宝宝对不同的语言有一定的区分能力时,再学习更为妥当。

游戏三:打电话

游戏要求

准备几部玩具电话,或是直接利用家里的电话作为游戏道具。

游戏好处

设置特定的语言环境,鼓励宝宝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

游戏步骤:

1.妈妈鼓励宝宝拿起电话,教宝宝拨号的动作;

2.妈妈示范,教宝宝将电话放到耳朵旁;

3.让宝宝摆弄电话,几分钟后,妈妈用自己的手机拨通宝宝的电话;

4.妈妈指导宝宝将电话接起,并鼓励宝宝说“喂”;

游戏提醒:

当宝宝对电话的功能熟练掌握后,还可鼓励宝宝给家人打电话,说“爷爷”“奶奶”“婆婆”“好”“宝宝”“再见”等。对月龄较大的宝宝,交流的内容可更丰富些。

小贴士

打电话的游戏可以帮助宝宝丰富词汇,与宝宝讲电话的内容可以尽量宽泛并且多使用提问的形式,如对宝宝说:“喂,是宝宝吗?吃饭了没有?”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若宝宝能开口,一定要多听宝宝说,鼓励宝宝说出完成的句子。

另外,大人与宝宝进行电话游戏时,说话要简洁明了,注意讲电话时的礼貌用语,养成宝宝良好的说话习惯,打完电话指导宝宝将电话放回原来的位置。

5.说话结束后,教宝宝说“再见”并把电话放下。

巧用设问句引导宝宝开口

宝宝说话早晚因人而异,但宝宝迟迟不开口,父母干着急也没办法,其实,利用设问句可以巧妙地引导宝宝开口。

首先应该在宝宝情绪高涨的时候对宝宝提问,这时大人可以掌控一项宝宝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把他最喜欢的玩具拿在手里。关键的一步,就是教宝宝学习回答。比如问宝宝“要不要?”,如果他伸手来拿,就停下来告诉他:“你说‘要’,才能给哦!”。有两个大人在场的话,可以给宝宝做示范。类似的提问可以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密集地使用设问句,让宝宝感到有趣。在吃饭时间问宝宝“要不要喝牛奶?”,当宝宝累了的时候问“要不要妈妈抱?”,当宝宝在吃东西时问“可以给妈妈吃点吗?”。

在不断地让宝宝练习设问句回答时,还要用夸奖来鼓励宝宝。例如:在让宝宝获得玩具的过程中,变换句子让宝宝学会开口回答,多问“要不要?”“能不能?”“好不好?”“行不行?”等类似的设问句,逐渐加大设问句的难度“喜欢吗?”“好吃吗?”“吃饱了吗?”等,让宝宝从单字回答到发展到单词的回答,如果宝宝开口了,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你会发现宝宝很喜欢回答问题,开口说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渐渐的从不说话到喜欢说话,从发音不清到吐字流利。

游戏四:认相册

游戏要求

准备一本家庭相册,相片要清晰,能让宝宝看清楚。

游戏好处

锻炼宝宝的记忆力,通过相片认出熟悉的人。

游戏步骤:

妈妈拿出有宝宝放大照片的相册,指着宝宝的相片问:“这是谁啊?”

指导宝宝用他自己的名字回答,比如说:“是不是东东啊?”

妈妈指着相片中自己的样子问宝宝:“这是谁啊?”

若宝宝认出来会指指妈妈,妈妈要引导宝宝回答“妈妈”,如用手指着自己说“妈妈”;

游戏提醒: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还可以让宝宝根据相册给客人介绍,这是谁,那是谁,在干什么等,多向宝宝提问,这可以锻炼他的表达能力,扩大词汇量,还可以帮助他回忆经历过的事情。

之前的语言训练中,多数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训练宝宝认识物品的名称,介绍相册则是充分运用宝宝的分辨力、记忆力来认识事物,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一开始宝宝可能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相册的好奇上,妈妈先不要阻挠宝宝的兴趣,可以顺着宝宝的兴趣教他翻相册,然后突然对宝宝发问“看!这是谁?”,顺势将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到认人上来。

5.妈妈再指着爸爸问:“这是谁啊?”,宝宝经过前几次的训练回答“爸爸”。

如何指导宝宝正确发音?

虽然宝宝已经能掌握20~50个词,但是发音不准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宝宝正确发音。

首先,创造良好的语音环境,父母要为宝宝做出正确的榜样。父母是宝宝最亲近的人,也是宝宝发音的主要模仿对象,父母发音清楚、正确,是宝宝学习正确发音的前提,从宝宝还处于光听不说的时期,就已经熟记家长的发音,到了正式学说话阶段,开始学父母的发音,家长如能坚持说普通话,孩子才能较准确地学好普通话的语音。

其次,对难咬准的音,要引导孩子经常练习。宝宝是靠模仿形成语音反应,这些发音必须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巩固,语音练习应该与宝宝生活相结合,不要刻意拿出来训练,避免宝宝的抵触心理。如宝宝总把“吃”说成“吱”,可以在吃东西时,经常问宝宝“好不好吃?”“喜欢吃什么?”,反复教孩子练习“吃”字发音。

第三,让宝宝观察大人发音时的口型。大人教孩子发音时,要做出明显的口型,让孩子仔细观察,学习舌头的动作等,如发卷舌音时,舌头向上弯曲等。

12个月~18个月宝宝语言能力综合测试表

听的能力

能安静、专注地听家长讲故事 Yes()/No()

喜欢重复的听一个故事或一首儿歌 Yes()/No()

听懂简单的设问句 Yes()/No()

理解各种简单指令并执行,如坐、走、抱、拿、吃等 Yes()/No()

听懂3~4个字组成的一句话 Yes()/No()

说的能力

经过反复倾听,能接着读出儿歌末尾一两个字 Yes()/No()

会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 Yes()/No()

能说出20~50个单词 Yes()/No()

学会模仿动物的叫声 Yes()/No()

会发叠音,说简单的句子 Yes()/No()

对家长的问话做出简单的应答 Yes()/No()

会说“你好”“再见”“谢谢”等简单礼貌用语 Yes()/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