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婴幼儿辅食喂养与配餐
29174000000002

第2章 0~3个月:单纯哺乳期

母乳喂养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最理想的营养来源莫过于母乳了。因为母乳的营养价值高,且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素的比例搭配适宜。母乳中还含有多种特殊的营养成分,如乳铁蛋白、牛磺酸、钙、磷等,母乳中所含的这些物质及比例对宝宝的成长发育以及增强抵抗力等都有益。此外,母乳近乎无菌,而且卫生、方便、经济,所以对宝宝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它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任何其他代乳品。

●母乳的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大部分是易于消化的乳清蛋白,以及抵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和溶菌素。

糖:主要是乳糖,有利于钙、铁、锌等营养素的吸收,还能够增强宝宝的消化道抗感染能力。

牛磺酸:母乳中含量适中,牛磺酸和胆汁酸结合,可以促进宝宝消化。

钙、磷:虽然含量不多,但比例适宜,易吸收。

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因母乳中的脂肪球较小,易于宝宝吸收。

●母乳喂养要先开奶

宝宝出生后,要立即让乳母建立泌乳、排乳和控制泌乳的反射;让宝宝建立觅食、吸吮和吞咽反射。要让妈妈与宝宝的皮肤及早接触。现在的医院在宝宝出生后,医护人员给擦干羊水、处理好脐带后,会立即把宝宝抱到妈妈怀中,这样可使妈妈的三个反射尽早建立,而反射建立得越早、越快,下奶就越早、越多。许多宝宝,尤其是早产儿、巨大儿,如果不早早开奶,会造成出现低血糖,危害健康。

初乳对宝宝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因此给宝宝开奶宜越早越好,妈妈还未泌乳时即可开始让宝宝吸吮乳头,以促进早泌乳。

●母乳的六个阶段

初乳

量少,每次喂哺量仅15~45毫升,每天250~500毫升。质略稠而带黄色,含脂肪较少而蛋白质较多(主要为免疫球蛋白),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颇丰富,并含有更多的抗体和白细胞。初乳中还含有生长因子,可以刺激小儿未成熟肠道的发育,为肠道消化吸收成熟乳做了准备,并能防止过敏物质的吸收。初乳虽然量少,但对正常宝宝来说已经足够了。

过渡乳

总量有所增多,含脂肪最高,蛋白质与矿物质逐渐减少。

成熟乳

蛋白质含量更低,每日泌乳总量多达700~1 000毫升。由于成熟乳看上去比配方奶稀,有些母亲便认为自己的奶太稀薄。其实,这种水样的奶是正常的。

晚乳

总量和营养成分都较少。

前奶

外观比较清淡的水样液体,内含丰富的蛋白质、乳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后奶

因含较多的脂肪,故外观较前奶白,脂肪使后奶能量充足,它提供的能量占乳汁总能量的50%以上。

●按需哺喂并非宝宝哭就喂、定时喂

有些妈妈不了解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常常较早地给新生儿定时喂奶,这种喂奶方法对新生儿和妈妈都不利。专家认为,新生儿应按需喂奶,宝宝想吃就喂,妈妈奶胀就喂,这样就能够满足妈妈和新生儿的生理需求。硬性规定喂奶时间和次数,不能满足新生儿的生理需求,必然会影响他的成长发育。按需喂奶、勤喂奶,还能促进母乳分泌旺盛,能够让宝宝吃饱,可促进宝宝成长发育。

1.按需喂养

经研究表明,按需喂奶是比较符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因为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每次吸入的奶量不多,而按需喂奶能够让新生儿吃饱。按需喂奶吮吸比较频繁,刺激催乳素的分泌,可使乳汁分泌旺盛,还有助于消除奶胀,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刚开始的时候,如果妈妈的乳汁分泌量较少,采用定时给宝宝喂奶,宝宝就会挨饿,有的甚至会哭闹不止。还有一种情况,到了给宝宝哺喂的时间,但宝宝已经睡着了,再叫醒宝宝进行哺喂,这样宝宝会很不愿意吮吸乳汁,甚至会吃不饱,就又睡着了。因此,在哺乳的初期,应采取按需喂奶的哺乳方法,也就是当宝宝啼哭或妈妈感到乳房胀时,就可以给宝宝喂奶了。随着哺乳次数的增加和宝宝吸吮的刺激,妈妈的排乳量也会随之增加,这时喂奶间隔也就会相应延长,渐渐地喂奶就会形成一定的规律了。

2.从按需喂养到按时喂养

宝宝经过1~2周的按需哺喂后,3~4周后就可以开始按时哺乳。一般来说,一次喂奶的时间应在15~20分钟。

3.按需哺喂并非宝宝一哭就喂

专家提倡按需哺喂宝宝,但并不是说宝宝一哭就要喂。因为宝宝啼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尿湿了,可能是想要妈妈抱,可能是受到惊吓了等。妈妈应该做一些分析、观察再判断宝宝是否是因为饿而哭闹。如果把宝宝抱起来走一走,或是给他换掉脏尿布,他就能安静下来停止哭闹,那么就证明宝宝不是因为饿而哭闹,就不必喂奶。

一般情况下,未满月的宝宝每天吃奶次数为10~12次,1个月左右的宝宝可以每隔3个小时左右喂1次,2个月以后的宝宝就可以每隔3.5个小时左右喂1次。这样比较符合宝宝胃肠排空规律。但这只是一个参考,还是需要根据宝宝和妈妈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喂奶时间的。

●母乳哺喂的姿势

乳母可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给宝宝喂奶。宝宝3个月之前不宜采用卧位哺乳的方式,以免乳母睡着了,乳房堵住了宝宝的鼻子,造成窒息。

母乳喂养时不要只将乳头塞进宝宝嘴里,应该连乳头下面的乳晕部分也塞入宝宝嘴里,因为宝宝不是用舌头吸吮,而是用两颊吸吮,用上下唇挤压乳窦。

刚开始喂母乳时,应该让宝宝两侧乳房换着吃,没有受过刺激的乳头,如果宝宝连续吸15分钟,就很容易发生皴裂。

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

●什么情况下采用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喂养方法,不仅为成长发育的宝宝提供了最佳的营养,更增进了母子之间的感情,让宝宝与妈妈相互依恋,更有利于培养宝宝的美好心灵;而人工喂养的宝宝不是成长缓慢,就是容易患病。同样地,没有经历母乳喂养的妈妈,也容易患乳腺癌等疾病。所以母乳喂养在带给宝宝健康保障的同时,也让妈妈更健康。但妈妈有疾病不能哺乳时,或奶水不足时也可以采用人工喂养。

如果妈妈完全没有乳汁,就要给宝宝喂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这称为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的方法

足月的宝宝,出生后4~6小时开始试喂一些糖水,到8~12小时开始喂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奶前要计算一下奶量,以每天每千克体重供给热量209~418千焦计算,比如一个体重为3千克的宝宝,每日应提供热能627~1 255千焦,计算出配方奶为:150~300毫升,这些配方奶中共加入白糖12~24克,将上述计算出的一天配方奶量,分成7~8次,每次约30毫升,每次加开水15毫升,就相当于每顿给宝宝喂配方奶50毫升(奶与水的比例为2:1)。每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应该为3~4小时,两次喂奶之间要加喂一些白开水。夜间可以停喂一次,以免影响妈妈和宝宝的正常休息。

奶粉的调配方法

以奶粉为主食,配制奶粉时,可按容量配制,取1份奶粉加4份水,即1平匙奶粉加4匙水;也可按重量配制,即1克奶粉加7克水,这样配制出的奶相当于纯配方奶。出生7天以后,可每隔3小时喂奶1次,每日8次,大体时间安排在上午6时、9时、12时;下午3时、6时、9时;夜间12时,后半夜3时。

当然,宝宝的食量不尽相同,喂养的奶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父母应该在学习喂养的过程中,摸索出宝宝吃奶的规律,保证宝宝的哺喂不饥不饱,让宝宝健康成长。

●什么情况下采取混合喂养

孕妇在分娩后,经过尝试与努力仍然无法保证充足的母乳,或因妈妈的特殊情况不允许母乳喂养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代乳品加以补充,如配方奶等。在混合喂养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每次哺乳时,先喂母乳,再添加其他乳品以补充不足部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母乳分泌,让宝宝吃到尽可能多的母乳。

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为宝宝调制奶液,奶粉罐的小匙有的是4.4克的,有的是2.6克的,一定要按包装上的说明调配,不要随意增减量影响浓度。

●用奶瓶喂养的姿势

1.注意查看奶嘴是否堵塞或者流出的速度过慢。如果将奶瓶倒置时呈现“啪嗒啪嗒”的滴奶声就是正确的。

2.喂宝宝奶粉时最常用的姿势就是横着抱。和喂母乳时一样,也要边注视着宝宝,边叫着宝宝的名字喂奶。

3.母乳喂养时,宝宝要含住妈妈的乳头才能很好地吮吸到乳汁,同样,在喂配方奶时也要让宝宝含住整个奶嘴。

4.为了避免造成宝宝打嗝,在喂奶时让奶瓶倾斜一定角度,以防空气大量进入。

喂养0~3个月宝宝的注意事项

●0~3个月宝宝的营养需求

0~3个月宝宝的营养来源主要是母乳或配方奶。由于母乳中营养丰富,富含免疫球蛋白而且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理,更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所以0~3个月的宝宝提倡母乳喂养。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添加鱼肝油,以满足宝宝快速成长发育对维生素A、维生素D的需求,预防宝宝出现佝偻病。

●哪些情况不宜母乳喂养

1.母乳虽好,可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是不宜进行母乳喂养的。

2.乳母为乙型肝炎患者,HbsAg为阳性时,应暂缓母乳喂养。解决的方法是:在宝宝出生后2小时内,进行疫苗注射,宝宝产生抗体后,妈妈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了。

3.乳母患乳房疾病时,如乳腺炎等,应暂缓母乳喂养。解决的方法是:一定要在得到治疗后,再进行母乳喂养。在此期间可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经消毒后喂给宝宝。

4.乳母感冒发热时,不宜进行母乳喂养。解决的方法是:发热时可暂停授乳1~2天。若只是流鼻涕、打喷嚏,可以继续授乳,但授乳时要戴上口罩。

5.乳母曾做隆胸手术的,也不宜进行母乳喂养。因为硅胶材料

会使宝宝患食管疾病。

6.乳母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疾病等,不宜进行母乳喂养。但若心功能、肾功能尚好,可以适当进行母乳喂养。

7.若宝宝患有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特殊遗传代谢疾病,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8.乳母为白血病病原体携带者时,不要进行母乳喂养,以免淋巴细胞内的病毒随母乳进入宝宝体内。

9.乳母为艾滋病患者,禁止母乳喂养。

●不可用微波炉给宝宝热奶

如今微波炉已经成为常备的家用电器,大多数人以为它是完全无害的,很多妈妈会用微波炉给宝宝热奶,其实它可能带来一些健康隐患。

虽然微波炉可以快速加热食物,但不推荐用它来加热宝宝奶瓶。宝宝奶瓶可能摸起来是凉的,但是其中的液体可能已经非常烫,会烫伤宝宝的口腔和喉咙。而且,在密闭容器中的液体膨胀可能会造成爆炸。

用微波炉加热挤出的母乳,一些保护因子可能被破坏。在微波炉当中加热可能会造成配方奶成分的轻微改变。对于宝宝配方食品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某些维生素的损失。

●禁止给宝宝食用蜂蜜

蜂蜜中含有肉毒杆菌,有可能引起宝宝食物中毒。在宝宝1周岁以前都不要让宝宝食用蜂蜜。红糖也是一样,建议在宝宝换乳前都不要给宝宝食用。

●不宜过早添加辅食

此时,宝宝的免疫系统十分脆弱,过早添加固体辅食容易引发过敏症,也会给尚未健全的消化系统、肾功能增添不必要的负担。母乳是根据宝宝的身体需求特别制造的,含有完备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免疫因子,不必担心没有辅食,营养会不平衡。有些父母认为固体的食物比母乳更加有营养,所以就提前给宝宝添加固体辅食,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首先,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才是最有营养的。它不但能够提供给宝宝非常丰富的且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而且还有大量增强抗病力的免疫因子。

其次,过早地添加辅食有可能引起宝宝消化功能紊乱。2~3个月的宝宝消化器官还很娇嫩,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还不成熟,许多消化酶尚未成型,过早地添加固体辅食会增加宝宝消化功能的负担,引起腹胀、便秘、厌食,或导致腹泻。最后,过早地摄入固体辅食的异种蛋白,容易引起过敏,而且提高其患哮喘病的概率。因此,出生3个月内的宝宝忌过早添加固体辅食。

●喂宝宝配方奶不宜过浓

有的妈妈认为越浓的配方奶,含的营养就越多,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奶粉中含有较多的钠离子,配方奶越浓钠离子越多,被宝宝大量吸收后,血清中的钠含量升高,对血管的压力增强,致使宝宝血压升高,非常容易导致宝宝脑部毛细血管破裂,出现抽筋、昏迷。妈妈要严格按照奶粉罐上调配比例冲调奶粉。

●3个月以内的宝宝不宜吃盐

3个月内的宝宝从母乳或牛奶中所吸收的盐分已经足够了。3个月后,随着成长发育,宝宝肾功能逐渐健全,盐的需要量逐渐增加,此时可适当吃少量盐。食用原则是宝宝6个月以后才可食用,食盐量控制在每日1克以下。

●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另外喂水

母乳喂养的宝宝,有时看上去小嘴有点儿干,性急的妈妈会给他喂一些白开水。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做。宝宝口腔看上去有些干,是因为宝宝口腔的唾液分泌较少,就是俗话说的“口水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给宝宝不停地喂水,宝宝的口腔还会是干干的,所以不必特别喂水给宝宝。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刚做妈妈的人都不知道该喂宝宝多少奶。有时宝宝半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吃一会儿就睡着,过不了多久又得吃,不知道是奶水不够还是宝宝有问题。那么,怎样判断宝宝吃没吃饱呢?

1.从乳房胀满的情况:喂前乳房丰满,喂奶后乳房较柔软。

2.宝宝下咽的声音上判断: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就可以听到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是宝宝吃饱了。若宝宝光吸不咽或咽得少,说明奶量不足。

3.吃奶后有无满足感:如吃奶后宝宝安静入眠,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吃奶后还哭,或者咬着奶头不放,或者睡不到两小时就醒,都说明奶量不足。

4.注意排泄次数:母乳喂养宝宝每天排尿8~9次,排便4~5次,呈金黄色稠便。喂配方奶的宝宝其排便是淡黄色稠便,排便3~4次,不带水分。这些都可以说明奶量够了。如果尿量不多(每天少于6次)、排便少、呈绿稀便或尿呈淡黄色,则说明奶量不够。

5.看体重增减:足月宝宝第一个月每天增长25克体重,第一个月增长720~750克,第二个月增长600克以上。喂奶不足或奶水太稀导致营养不足是体重减轻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