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生物科技概述(上)
29172400000018

第18章 《禽经》

《禽经》一卷,原题周代师旷撰,晋张华注。师旷字子野,冀州南和人,春秋时代晋国的乐师,是著名音乐家也是社会活动家。《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师旷》六篇(已亡佚),但没有《禽经》著录。由于书内抄引文字多摘自注者以后问世的书籍,其中甚至有南宋的作品,而且最早引出《禽经》的是宋代陆佃的《埤雅》,所以一般都认为该书可能是唐宋间别人托名所作。但是,即使《禽经》作于唐宋,也仍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鸟类学著作,距今也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禽经》记载的鸟类有鹗、鹏、鹞、鱼鹰(鸬鹚)、翡翠、锦鸡、戴胜、黄鹂、鹤、鹈鹕、鸬鸠、伯劳、鹡鸰、鹦鹉等70多种。这些鸟类大多数和现在所知种类相符。宋本《尔雅音图》中有翠鸟(即翡翠)图。

作者对鸟类的名称、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记述。例如对黄鹂,就举了几个异名:“鸽鹒、黧黄、黄鸟也。亦名楚雀,亦名商庚……今谓之黄鹂。”并且解释了有些异名的来历,如:“野民曰黄栗,留声啭耳,其色黧而黄,故名黧黄。诗曰黄鸟,以色呼也。北人呼为楚雀。”有利于识别。对鸟类毛色十分注意,往往用以辨类。例如记雉类:鹞雉“青质五采,皆备成章,其尾色光辉”,鷩雉“背毛黄,腹毛赤,颈毛绿而鲜明”,海雉“羽毛纯黑”,山雉“首有采毛、长毛”。对鸟类的形态习性,能抓住主要特征描述。例如记鹡鸰:“小尾,长喙,颈黑青灰色,腹下正白,飞则鸣,行则摇。”记翡翠:“背有采羽”、“状如鵁鶄,而色正碧,鲜缛可爱。饮啄于澄澜洄渊之侧,尤惜其羽,日濯于水中”。真是历历如绘。

全书特别以生态记述为主。对鸟类的食性、筑巢、育雏、迁徙等复杂行为,以及鸟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记述非常详细。如记:“鹯,晨风也。向风摇翅,其回迅疾,类鸡色青,搏燕雀食之。”“鸥,水鸟。如鸧鹒而小,随潮而翔、迎浪蔽日。”“鹈鹕,水鸟也,似鹗而大,喙长尺余,颌下有胡如大囊,受数升,湖中取水以聚群鱼,候其竭涸,奄取食之。”可见记鸟类飞行和取食特点,非常清晰。记鸟类筑巢,采取对比方法:“鸠,鳲鸠也。方言云蜀谓之拙鸟,不善营巢,取鸟巢居之。”“鹪鴱,桃雀也。状类黄雀而小。燕人谓之巧妇……喙尖,取茅秀巢,刾以缣麻,若纺绩为巢,或一房或二房,悬于蒲苇之上。”记鸟类化,也很生动:“鹳,水鸟也,伏卵时,数入水。冷则不孵,取石周卵,以助暖气。”记鸟类群栖生活:“舒雁飞,成行也。雌前呼,雄后应也。夜栖川泽中,千百为群,有一雁不瞑,以警众也。”没有对鸟类生活的亲自观察,不可能了解和记述得这样清楚。还有记物候说:“题鸣而草衰,泽雉啼而麦齐(平垅)”,“风伯(鸢类)飞翔则天大风”,“鷫鹴飞则陨霜”。记换羽说:“春则毛弱,夏则稀少而改易;秋则刷理,冬则更生细毛自温。”也十分细致。书中还特别揭示了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食物之生者,皆长喙,水鸟之属也。鸟食五谷者喙皆短。鸟善搏斗者利嘴。善啼者鸣颈长也。”书中还多处提到“属”:如“雉属”、“鹡鸰、鹊属也”、“鸿、雁属”、“水鸟之属”、“仓鹰之属”、“朱鸟之属”、“黄鸟之属”、“鹭之属”等,似乎已经认识到在“种”之上,开始有了“属”的概念。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禽经》对鸟类的名称、种类、形态特征、生理活动、生活习性、生态表现诸方面都有比较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颇有见地。可以称是我国古代关于鸟类知识的一本小型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