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如同天气一样会有阴晴风雨,各种客观的和主观原因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不良的情绪,如愤怒、痛苦、怨恨、悲伤、绝望等。不良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正常的有效的排遣,长期的累积就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一些父母任由孩子自行处理自己的情绪,没有更进一步去教导、引导孩子,做适当的情绪处理。
殊不知,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正是进行情绪教育最好的时刻,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负面情绪,让孩子明白负面情绪并非是严重的事情,并应该教孩子学会面对问题、克服困扰、表达和恰当地处理负面情绪。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也就是要学会心理自助、心理调节。比如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父母可以让他听听音乐,让他跑跑跳跳,或让他大吃一顿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有排解自己心中负面情绪的权利和需要,每一个人也可以通过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达到这种目的。
在让孩子发泄情绪的问题上,有很多父母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禁止孩子哭,禁止孩子发脾气。生活中常常看到很多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就怒说“别哭了,你再哭我就……”。此时孩子万般无奈,抽抽搭搭不敢哭了,只得强忍内心的不快。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哭闹和发脾气是一个孩子排解心中负面情绪的一个正常的渠道。孩子有了委屈,有了脾气,不让发出来,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着这种日积月累的压抑情绪,最后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而如果让孩子通过痛痛快快地哭或者其他方式将坏情绪一股脑儿地排出体外,那么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是大有益处的。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当孩子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完了以后,作为父母还要帮助他们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它们到底怎么来的,怎么能克服,怎么能避免,并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这样,孩子再遇到这种情绪问题,就能很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一个正常的心态去面对,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战胜这些困难,而不至于绕道走或选择一些极端的方式。
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及时处理孩子心中积压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