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孩子成才,一些父母常常限制孩子玩耍,甚至不允许孩子玩耍,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反而会制约孩子成长。
某重点中学二年级的学生丹丹倾诉说:寒假期间她忙得喘不过气来,学校一放假,妈妈就给她报了3个补习班。再过两天补习班就要开课了。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丹丹不得不在拜年时还带上书本和练习册,一有时间就赶紧写作业。
大部分中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需要应付补习班的大量作业和练习,他们在周末和假期中的休息时间很少。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尽量地减少孩子的娱乐时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可结果有时却恰恰相反。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孩子很多是因为没有适当的娱乐时间所致病的。因为,玩耍最能释放孩子的压力,最能放松孩子的心情。
有这么一对夫妇,总是埋怨孩子笨,脑子慢,学习成绩不好,怀疑孩子心理不正常,为此带着孩子去请教一位专家。谁知这位专家和孩子交谈后,给他的父母开了这样一个家教偏方:“一张笑脸,两句鼓励,三分野餐,须在草地、河边、阳光照耀下全家一起食用。‘药’不分剂数,周六、周日常用。”
原来这位专家和那个13岁的小男孩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孩子头脑清晰,反应灵敏,用词准确,压根儿就看不出孩子有什么不正常。孩子向专家吐露:“我每天的生活很枯燥很乏味,早上吃完饭就上学,放学回家吃饭写作业,然后睡觉。星期六还得去学校上补习课,有空还要练习吹小号。好不容易爸妈说带我出去玩一天,爸爸又说有事,我现在就想玩。”他还悄悄告诉专家,“你别跟我爸妈说,我特想看动画片,爸妈一回家就打开电视看股市行情,不让我看。”根据孩子的诉说专家得出结论:孩子一切都很正常,不正常的反倒是孩子的父母,于是开出了上述家教偏方。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都很重视,一遇到孩子贪玩,便“严”字当先,或斥责或打骂。殊不知,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不玩得尽兴,做什么都是没有效率的。
星期天,已经上午10点钟了。听见窗外孩子的玩耍嬉闹声,小武怎么也坐不住,可偏偏妈妈就在旁边盯着。
“快点写作业。不然不许出去玩儿!”妈妈早就看出了儿子的心思。
小武挠挠头,噘着嘴,极不情愿,可又没办法,他多想到外面和伙伴们一起玩啊,可是这无穷的作业……
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想让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肯定困难。如果孩子的心已经飞到玩耍上面去了,怎么逼迫孩子都是没用的。
不要一味地说“不写作业不许出去玩儿”,这样只会让孩子既反感而又受到无谓的束缚。即使他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可心却飘到了外面,学习又有什么效果呢?人有一种奇怪的心理,不准他做什么,反而容易激起他更大的欲望。“禁止”本身就很容易让人的心理产生一种饥饿状态,反而刺激他的欲望,若不许孩子玩耍,可能更激发出他想玩耍的欲望。神秘的潘多拉盒子,就是因为频繁地告诫人们“不许”、“不许”,才最终被人的好奇心打开。说别去做就偏偏有人想做,要是有人说去玩吧,不许学习,可能有的孩子就会觉得读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种逆反心理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上有差别罢了,家长们应该灵活地利用它。
没有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没有机械性的大量习题训练,更没有上过补习班,15岁的女孩南南考入清华大学。
南南有个好妈妈,南南的妈妈发现许多同事、朋友的孩子都学得太累,每晚作业做到深夜,周末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所侵占,小小年纪的孩子比大人的压力还大。南南的妈妈则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轻松,南南从小就经常在妈妈的带领下到户外玩耍,而且每次都玩得很尽兴。每次孩子玩尽兴后回到家会变得特别安静,这时候,父母就会给孩子讲故事或是陪她看书。每年寒暑假,南南的妈妈从来不让南南补课,但是一定会带孩子去旅游或外地考察。
孩子玩累了,突然想起读书也是蛮有乐趣的事情,就会自动地用功学习。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如果不尊重孩子的天性,就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那些被关在书房里、堵在教室里,被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弯了稚嫩的脊梁的孩子,多么希望可以尽情玩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