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在给妈妈的生日卡片上写道:“妈妈,我知道您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请您不要总是给我设定那么多的标准答案好吗?”是的,平时很多父母都在给孩子制定标准答案。
一位母亲正兴致勃勃地给孩子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没想到儿子对司马光的做法却不以为然,慢条斯理地说:“多可惜呀,砸缸干吗?把朋友喊来,一起用力把缸推倒不是更好吗?”母亲立刻反驳说:“这样做是最好的方式!”孩子还争辩说:“推倒不行吗?”妈妈生气了,说:“你真是一头倔驴!”
多年来,一讲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用的都是“标准答案”——砸缸。故事中的孩子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可见他进行了独立思考,值得称赞。一个孩子敢于对流传千年的故事大胆质疑,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孩子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父母不仅不应该斥责,还应大加褒扬。像这个故事中的母亲那样贬斥孩子是“倔驴”,只会扼杀孩子智慧的嫩芽。正确的做法是先肯定孩子敢于表达不同意见的勇气,然后再讨论孩子的意见是否正确,即使孩子的意见不正确,也应该褒奖在前,明辨在后。
当抛给孩子一个问题时,目的在于能让孩子进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去,而家长很多时候习惯把答案定死,对于孩子不准确的答案一句都听不进去,表示极力反感、排斥、不加思考的否定。
有一个父亲,给儿子讲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故事,大意是说:一棵树上有九只鸟,正在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在明媚的春光里晒太阳。可是,这时从森林深处走来一个猎人,“砰!砰!”几声枪响,打死了三只。问题出来了,问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
儿子不假思索地说:“我知道,我知道,这个简单,还有六只,九减三等于六!”在一旁的爸爸听了摇摇头,说不对,你再想想,是六只吗?枪声一响,小鸟还会在树上吗?会不会被惊飞?
这样一启发,儿子的思路就打开了。思索了一会儿,儿子说:“爸爸,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有很多答案。上次,我就见到了,一只被打死的麻雀落在树杈上。因此,可能有一只,也可能有两只,或者猎人运气很差,三只都挂在树杈上。”
儿子兴奋地看着爸爸,期待着肯定和表扬:“爸爸,你说对吗?告诉我答案吧?”这时候,爸爸摇摇头说:“答案是一只都没有,因为枪声一响,所有的鸟儿都惊飞了。”儿子听后顿觉失望。
父亲给儿子讲脑筋急转弯,目的是引导儿子学会动脑筋想问题,而不仅仅是告诉儿子一个“一只都没有”的标准答案。儿子的思维在飞跃跳动,回答的答案五花八门的时候,爸爸为什么不能给予鼓励,却给儿子一个冷冰冰的标准答案?这样只会禁锢孩子的思维,使得一些本来极具天赋、极具创造力的孩子,变成一个资质平常的“凡人”!
放下那些标准答案吧,那么多的标准答案正在扼杀孩子思维的翅膀。父母要懂得培养孩子探索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