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子健
红五军经过一天一夜强行军,于12月30日占领了临泽。第二天晚上,董军长又奉西路军总部命令,率三十九团、四十五团及两个骑兵连和军直属队一部分,经一夜急行军,赶到西面的高台,与那里的守敌展开了激战……留驻临泽的三十七团、四十三团,是由五军政委黄超负责的。黄超原是张国焘的秘书长,是张为了控制红五军,将他作为亲信安插进来的。这人祖籍贵州,长得又瘦又黄,对张国焘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开口闭口离不开“张主席”。他目中无人,对下级如视草芥,一切全不放在眼里,其实他对于政治工作、军事指挥一窍不通。他对董振堂军长是极尽刁难,耍尽了手腕;军心判若水火,我们看得清楚,如果不是董军长度量如海,虚怀若谷,始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部队思想会更加混乱。这次董军长率部出发攻占高台,作为政委本当与军长同舟共济,共谋战计,但他却连一部电台都不让董军长带去。
高台战斗打响后,由于失去联络,我们在临泽只听到高台方向隐隐约约传来枪声,不知道具体战况如何,又怎能不心急如焚!而黄超在临泽却洋洋自得,隔岸观火,稳坐钓鱼船,既不派兵前去侦察联络,也不派兵前去支援,这真是我军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观”!
直到高台战斗已进行了九天,黄超才找我去,他用半死不活的语气说:“饶团长,怎么样!
带一个营去支援一下高台。”我觉得时间已拖延至今,高台一定十分吃紧,而我只去一营兵力增援,实属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他见我有些犹豫,操着旧知识分子的腔调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嘛!”我想仗义执言,要求增加增援部队,但想到黄超一向主观武断,粗暴蛮横,提也不顶用,只好忍气吞声,回到团里,挑选二营执行这一任务。
约摸四更天的时候,我带领二营从临泽出发,向高台方向挺进。高台在临泽西北方向,相隔约五六十里,我们沿公路向西走了大约二三里的样子,高台方向连稀疏的枪声也听不到了。
这种沉闷的寂静,像一种无形的压力,压迫着我们每个同志的心。根据先例,这预示着不祥的征兆。
我边走边想,在情况没弄清之前,不能盲目开进,万一高台已被敌人占领,我们这支不足300人的小部队到了那里,无疑是拿着鸡蛋碰石头。于是我跟二营张营长商量了一下,决定将部队先带到附近一个土围子里,待侦察清楚敌情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部队刚接近那座土围子,从西面过来一个背褡裢、骑毛驴的中年庄稼汉,他见了我们,忙停下毛驴,用诧异的目光直愣愣地端详着队伍。我走上前去问道:“老乡,高台那里还打不打仗了?”他愣了一会,很快从我们的服装上认出是红军队伍,忙摇着头说:“哎呀,你们千万别往前走了,高台已经被马回子的军队占领了,你们的人死得好惨哪!”
这一可恶的消息对我们前来增援的部队来说,如五雷轰顶!军长他们怎么样了?3000多名红军干部战士难道都牺牲了不成?他们会不会突围转移了?这一个个急欲求知的问题,一股脑儿在我心中翻腾起来。我根据这些疑问,又问了几句,详细情况他也谈不出来,说:“反正没看到跑出一个红军,还有你们一个大军官的头被割下来了。”
无需多言,情况已是万分的糟糕。我和张营长一合计,决定还是把部队先带进土围子,再派出小分队到前方侦察,如果情况属实,我们必须将部队带回临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住进土围子还不到三个小时,侦察员就很快回来报告了情况,高台确实在昨天被敌人占领,我三千将士几乎全部阵亡!这边情报刚刚得到,那边担任警戒的部队就急速报告:敌人已发现了我们,开始向我包围!不一会儿,整个土围子四周的村寨,被敌人全部占领,并作了严密的布防。但是,由于敌人还没搞清我们究竟有多少部队在这里,不敢轻举妄动、贸然进犯,只是让小股敌人与我接火,试探实力。我们此刻只有针锋相对,狠狠击退敌人了。
这时,在我西北方向一个距我较近的土围子里传来了敌人的喊话声,要我们“赶快缴枪投降”。我们也立即让几个嗓门洪亮的战士向敌人喊话:“白军士兵们,你们都是穷苦人出身,你们的父母在家给地主当牛马,你们却在这里给地主阶级卖命,你们流血,当官的发财,你们想一想,打仗到底为谁?”就这样,我们和敌人对峙了一天。据观察,敌人的兵力还在不断地聚集和增加。
傍晚,我和几个营干部研究了一下,认为敌人很可能在明天拂晓向我发起总攻,我们必须在今天晚上突围出去!感谢老天帮了大忙,入夜狂风顿起,飞沙漫天,正是我军突围的好时机。我们立即安排了三个战士继续向敌人喊话,以迷惑敌人,其余全部突围,突围路线选择在白天侦察好的东北方向。“白军士兵们,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留下的三个战士开始喊话了,愚蠢的敌人随即也跟着喊话:“共军弟兄们,快投降吧!”
我简单向同志们交代了注意事项,切忌两条:不能有一丝光亮和一点声响,万一有情况,听指挥!一块随行的两匹战马也早已喂饱、饮足,以免途中饥饿嘶叫。开始行动了,真可谓“马勒口中人衔枚”,风照样刮,沙照样扑打,而我们的队伍迅速前进,没发出一点异样的动静。每个人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准备着随时可能爆发的血战!情况比我们预料的来得快,在我们突围出去不久,只听敌人枪炮齐鸣,但见那边火光冲天!很显然,原先我们驻的那座土围子已遭到了灭顶之灾!
“留下喊话的那三个战士回来没有?”我怕他们三个在后面出事,忙问张营长。他说已经到了,在队伍后头呢!我这才如释重负,险哪!300人的生命差一点全部报销。敌人整整向那座空围子轰打了一夜,由于他们四面炮火一齐轰击,所以分辨不清围子里到底有多少火力。次日天明时分,方才知道中了我们的“空城计”。
在临泽,战斗又整整进行了一天。我们三十七团、四十三团、军直属队及总部后勤机关人员,发扬了红五军能攻能守的顽强战斗作风,死死地坚守临泽城,打退了敌人的无数次强攻。
战斗进行了大半天,我来到二营坚守的城段,只见张营长正站在城墙旁边的一座房子顶上,探出头瞄准敌人射击,我立即要他注意安全,大声说:“张营长,当心,头不要抬得太高!”话音刚落,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当即倒了下来,我急忙上前抱住他,呼唤着:“老张,老张,你醒醒!你醒醒!”但是,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嘴角抽搐了两下,终于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马匪的枪法很准,有的战士用树枝将帽子顶起来越出城墙,欺骗敌人,一会儿,敌人的子弹就能将帽子击穿好几个窟窿。尽管如此,临泽城还是被我坚强的红五军守住了,这是以惨重的牺牲为代价换来的胜利。是役,红五军蔡参谋长光荣牺牲。敌人第一天攻城失败后,怕我们晚上出城追击,便在傍晚撤出阵地。凶狠的敌人是不会就此罢休的,他们又在筹划新的强攻。
后来,前往高台战斗的四十五团政委张力雄同志突然来到了部队。原来,当高台被敌人攻破后,他在一位群众的掩护下,藏进他家的夹墙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后来这位热心的群众又拿出自家衣服给他换上,化装成西北老百姓的样子,并用牛车将他送出了城。如果没有这位群众的掩护,他的生命也难以幸免!
张政委激昂悲愤地陈述了高台战斗失败的惨痛经过:战斗一开始很顺利,董军长率领部队一举拿下高台,歼灭了守敌保安团1400多人。高台的广大群众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一不奸,二不抢,还到群众家里问寒问暖,无不兴高采烈地欢迎红军!紧接着,董军长又将部队作了守城部署,四十五团据守城东南,三十九团据守城西南,骑兵团在城北墙待命。
马匪得知红军攻占了高台,第三天就派来大批骑兵向高台城里的红军进攻。敌人首先占领了城西的村庄,以堵截我军西进的道路;随之,又占领了城南、城东方向的村庄。这是敌主力马彪、马朴等骑兵旅,他们与我以八至十倍的绝对优势兵力,将高台团团围困,天天进逼,连续强攻。在白天黑夜不停的血战中,我守城部队忠实地执行了董军长的命令,英勇战死,宁折不弯,以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击退了敌人数十次攻击,其中有几次敌人已爬上了城墙,又被我红军战士杀了下去。
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下,突围无法实现,又值没有电台,与临泽中断联络,孤立无援,弹药消耗殆尽。到最后,同志们就用枪托、大刀、木棍猛击爬上城墙的敌人,甚至用砖头、泥块往城下砸,将滚开的水朝城下敌人头上泼!董军长在战斗最困难的时刻,边指挥边和战士们一起投入战斗,夜间战斗间隙,战士们连续几天几夜作战十分疲劳,他就让大家用一根小木棍依次传递,以免睡着贻误战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董振堂军长顽强不屈,喊着:“为了革命,为了胜利,继续战斗!”仅剩的机关干部、勤杂人员和少量部队,又和敌人苦战近十个小时。当部队全部阵亡后,董军长以崇高的革命气节,与两个警卫员一起跳下城墙,壮烈牺牲。董军长牺牲后,万恶的马匪惨无人道地割下他的首级,送往凉州,领了重赏。
听完张政委的陈述,我们悲愤交集,痛哭失声。董振堂,宁都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我们敬爱的好军长,他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往事恍如昨日,军长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记得张国焘迫使红五军南下川康边界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部队对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极为不满,抵触情绪越来越严重。为了顾全大局,解决部队里的思想问题,董军长亲自召集我们营以上干部,到他住的那幢藏民小屋子里,请朱总司令给大家作指示。
当朱总司令讲到不让我们扩大矛盾,不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时,董军长当即站起来表示说:“请总司令放心,我们一定坚持原则,冷静、理智地处理好摆在我们面前的各种问题,决不感情用事。我们要虚心学习四方面军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军长又要求我们将总司令的讲话精神,向部队传达,教育每个同志都要从革命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去考虑,凡是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用团结战斗的力量去战胜敌人!他还用征询的目光问大家:“能不能做到?”我们齐声回答:“能。”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总司令满意地笑了。
在红五军被张国焘分化、“改造”之后,董军长深受黄超的排挤和冷落,但他坚持革命大义,忍辱负重,团结同志,完成了许多艰巨任务。而这一切,刹那间都成了深深埋藏在红五军指战员心中永久的纪念!
敌人在第一次没攻下临泽,紧接着在第三天发起了强攻。这时,我们奉西路军总部的命令,于夜间突围,赶到了总部所在地倪家营子,与三十军合编,四十三团编入八十九师,我们三十七团编入八十八师,红五军就这样解体了。
这是饶子健同志《漫漫西征路》的第三部分,录自《峥嵘岁月》。标题为编者所加。饶子健时任红五军第三十七团团长,其生平简介见本书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