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拨罐疗法
29150000000072

第72章 面神经麻痹

1.概述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一般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神经炎,是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其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常在受凉、吹冷风后起病。引起面神经麻痹的原因较多,以受寒性面神经炎最为常见。

本病归属于中医的“中风”之“中经络”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人中经络,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所致。

2.拔罐部位及方法

单纯火罐法(1)

“选穴”风池、颊车、四白、颧髂。

“方法”患者坐位,取患侧穴,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或投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以上四穴轮流使用,留罐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单纯火罐法(2)

“选穴”下关、牵正、太阳、阳白。

“方法”患者坐位,每次取患侧穴1~2个,用小号火罐以闪火法或投火法吸拔穴位,留罐10分钟左右。或者在患侧面部,用皮肤针叩刺使之出血少许再拔火罐。3日治疗1次。

出针闪罐法

“选穴”①阳白透鱼腰穴,迎香透人中穴,颊车透地仓穴。②丝竹空透鱼腰穴,地仓透承浆穴,牵正透颧髂穴。③攒竹透鱼腰穴,迎香透人中穴,牵正透地仓穴或风池、大椎、地仓、颊车穴。

“方法”每次取以上1组穴(3组轮换使用)。患者坐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毫针透穴刺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其间10分钟行针1次,并取其中2穴同时用艾条温和灸,起针后分别在额部、中面颊部、下面颊部施行闪罐或涂姜汁、祛风药酒闪罐,至局部发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也可取患侧的风池、大椎、地仓、颊车穴,施以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刺络罐法

“选穴”颊车、颧髎。

“方法”患者取坐位,病侧和健侧相间使用。上穴任选一个,颊车穴用细三棱针点刺3下,用闪火法将小号火罐吸拔在点刺部位,拔出血1~3毫升。颧髎穴用粗三棱针点刺1~2下,用小火罐吸拔出血2~5毫升。病程在1周以内者,可每日刺拔1次,7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5日后恢复治疗。一般在1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闪罐法

“选穴”阳白、下关、地仓、颊车、大椎。

“方法”患者取侧卧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患侧穴位上,然后进行闪罐,每穴闪拔20~30下(夏季可减为10~15下),闪罐顺序为,先取额部,次取面部,再取口角,最后取大椎穴。每日1次。

药垫拔罐法

“选穴”牵正、地仓、下关、颊车。

“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用自拟药垫方:白附子30克,白芷、川芎各15克,红蓖麻子仁(去壳)5克,共研细末。每次取药粉一半,面粉20克,拌和均匀,用生姜汁或米醋调和成稠糊,分做4个药饼(直径略小于罐口、中空)贴于应拔罐的穴位上,然后用投火法将罐吸拔在贴药的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将药饼取下加醋调和再敷于拔罐部位,4~5小时后取下。每日或隔日1次,S次为1个疗程。

3.注意事项 本病要坚持治疗,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防止着凉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