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拨罐疗法
29150000000127

第127章 带状疱疹

1.概述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季。主要表现为患部有束带状痛,局部皮肤潮红,随之出现成簇水疱,排列成带状,多在身体的一侧,好发于肋间、胸背、面部和腰部。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的“缠腰火丹99,66蜘蛛疮”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肝胆火盛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又复感毒邪而致。

2.拔罐部位及方法

刺络密排罐法

“选穴”病灶处,大椎、灵台。

“方法”患者取适当体位,常规消毒病灶部皮肤后,用皮肤针重叩出血,然后用闪火法将火罐密排吸拔于病灶处;在大椎、灵台穴采用刺络罐法,留罐15分钟。若局部疱疹溃破、渗液多时,可涂龙胆紫药水。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刺络罐法(1)

“选穴”大椎、肝俞、阿是穴(病灶处)。

“方法”患者选择适当体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然后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点刺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刺络罐法(2)

“选穴”身柱、脾俞、阿是穴(病灶处)。

“方法”患者选择适当体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穴位,然后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点刺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刺络罐法(3)

“选穴”病损部位。

“方法”施术前将患处消毒后,用梅花针在患处簇集疱疹上叩刺,然后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叩刺后的病损部位上,留罐5~10分钟。起罐后,轻轻擦净血水样渗出液,随之用消毒棉棒蘸二黄解毒散(雄黄15克,黄连15克,冰片5克,分别研为细末,混匀,装瓶备用)涂于患处,待10分钟后,用敷料覆盖,次日即可结痂。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刺络药罐法

“选穴”皮损部位、阿是穴、相应脊柱节段夹脊穴。

“方法”

①药罐制法。将板蓝根15克,当归10克,紫草15克,延胡索10克,金银花15克,黄芩15克装在药袋中,放入容器内,加水5 000毫升,煮沸20分钟,再将数十个高压消毒后不同口径的竹管放入,使药液浸过竹管,当药液表面飘起一层白沫时即可使用。

②常规消毒皮肤后,用梅花针轻叩皮损部位,顺序由外向内,范围稍大于病变部位,然后用陶片或三棱针在病变部位相应脊柱节段夹脊穴上点刺。

③将药罐捞出,用干毛巾上抹干罐口,趁势拔在叩刺及点刺部位,先拔带状疱疹病变部位两侧,再拔其他部位,先拔上部,后拔下部,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注意事项 本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调畅情志,饮食宜清淡,忌食鸡、鸭、鱼、虾、蟹等腥发之物及葱、蒜、辣椒、烟、酒等辛热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