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一
游戏,顾名思义就是游玩嬉戏,游戏本来只是一种有趣的娱乐活动而已,本身不负载着多少真理,也不附带任何道义,更没有承载多大的教育含义,它无非像夜空中一道瞬息闪过的流星。相信你看见过很多次流星,你若觉得它没什么,就让它在太空中随着你的记忆消失;你若觉得见到它会给你带来好运气,或许个好愿,就让它永久地潜藏在你美好的回忆之中。尽管流星从来也没有给谁带来好运,但是许多人还是喜欢在夜晚翘首等待它的来临。
游戏是一种活动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娱乐过程形式。尽管游戏就是游戏,本身没有多少价值,但确有独特魅力。的确,游戏往往能叫人开心,或戏之一笑,或博得娱乐,或趣味横生,因而游戏吸引着许多人,尤其是小朋友——这是游戏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相信许多人小时候曾在岸边嬉水,在沙滩上玩沙堆,甚至捏泥巴,尽管玩得湿漉漉、脏兮兮,尽管有时还换来家长的一顿骂,但还是那么喜欢,那么开心。小孩的天性与游戏的魅力就结合得如此天工自然、天衣无缝。
游戏是从哪里来的、如何产生的?很难一一考证。如果有人说,游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产物,或是前人杜撰“编”的,可能不无道理。可以肯定地说,在幼儿园、中小学,许多游戏是“编”的,而“编”的就有人为因素。这样一来,似乎游戏就变身,变得有附加成分,变成某种工具——可能出于某种需要。
“编”的就编的吧,只要游戏的特性魅力存在,只要孩子喜欢,只要不误人子弟,就是合理的,就让其存在吧。
话语二
心理游戏也同此理,无非是一种游戏,有趣、能给人带来娱乐而已。你若觉得心理游戏就是游戏,并无深意,一笑了之,纯属正常;你若觉得心理游戏只是一种悠闲的消遣,乐意参与,也无可非议;你若觉得心理游戏对你身心有所助益,那是你的造化。
必须承认,许多心理游戏是“编”的。然而,不管是不是“编”的,心理游戏必须做到:第一,有游玩嬉戏的特性、魅力;第二,小孩喜欢、对它好奇;第三,不误人子弟。
必须承认,心理游戏应该编出心理游戏的特点,集趣味性、娱乐性、活动性、教育性、体验性于一身。心理游戏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游戏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将心理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使孩子在游戏中有所感悟。《心理体验游戏》就是基于心理游戏的特点、基于这一想法来“编”的:它比一般的游戏,增加了“教育目的”、“感受分享”、“教师讲评”的环节内容,主要是考虑教育性和体验性。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可忽略这些环节内容,否则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缺失心理游戏的意义。
必须坦白地说,“编”是有目的企图和方法手段的:
首先,“利用”了孩童喜欢好奇这一天性特点;
其次,“盗用”了心理学的某些原理和心理教育的某些方法;
其三,“窃取”了游戏魅力、游戏的形式特色;
其四,以为对孩童有益,全无误人子弟之意;
其五,要看“编”的能力水平和方法手段。
总之,企图尽量多地让孩童活动嬉戏,在游戏中得到心理体验,在嬉戏中得到身心收益。
话语三
心理游戏与一般游戏的最大不同,就是十分注重、非常强调体验性、感悟性。每个心理游戏“编”的主线是:活动—娱乐—体验—教育。“活动—娱乐”环节是利用孩子的特点,吸引孩子参与,是体验的载体、手段。而“体验—教育”环节才是心理游戏的真正目的,娱乐只是为了心理体验,没有足够的心理体验,就没有心理教育。
心理游戏活动,最忌直接地进行心理教育。如果这样,那就与心理教育课没有多大区别。心理游戏将教育寓于活动体验之中,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得到感悟,其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游戏活动是形式,是一个载体,心品教育才是目的。利用游戏作载体,使教育能够入心。可以说,游戏活动的体验越充分,感受就越深刻,教育效果就越好。因而,“心理体验”环节是心理游戏的灵魂、关键,千万不能忽视。
游戏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创设“体验”情境氛围,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情况,要特别把握“体验”环节。当然,对游戏活动的体验与感受,可以是正面积极的,有时也可能是负面消极的。这就要靠老师对游戏的把握和控制。
话语四
心理游戏除了具有上述特点外,还有“适合性”特点,即对每个心理游戏,不是拿来主义,不加分析拿来套用,而要考虑它的适合性。对任何一个心理游戏,活动之前要审视:
第一,是否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孩子是否喜爱,是否乐于参与。
第二,是否内容科学,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三,是否与心理教育课内容吻合。心理游戏往往是心理教育课的辅助形式,其游戏内容与心理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要相融合。例如,某个心理游戏的内容是“人际交往训练”,不能用于“排除考试焦虑”的教学之中。
第四,是否适合对象。每个心理游戏都有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一定范围,有的适合高中生,有的适合小学生,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
第五,是否具有可行性。有的游戏对场地、器械、设备和天气等条件有特别要求,条件不具备,就没有可行性、操作性。
噢,原来“编”的总是对的,如果你对本书——《心理体验游戏》运用得好,那当然是“编”的功劳;如果你违反上述任何一点,那当然是你的原因,与“编”的没有任何关系。哈哈!这是《心理体验游戏》的戏语!
话语五
心理游戏活动是一种教育,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应了这样一句话:学校的所有物品都有教育含义,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教育。
教育要有教育理念。本书除了利用游戏的形式特点外,当然还赋予其教育理念。本书明确地告诉你,我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以心为本,从心开始;育人先育心,心育是教育之母。
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本书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形式特色,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价值。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十分注重寓心品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尽量让每个游戏均能使孩子开心、欢心、悦心,尽量使游戏对学生“健全人格、和谐心态、良好素能”有所帮助,具有教育意义。
游戏是“编”的,而游戏过程是演绎的。孩子们的游戏活动,需要老师来组织和演绎。亲爱的老师,你千万不要将“编”的意图变成“游戏就是游戏”了。
请记住我的话语,保持本来的我的特色风格!
话语六
本书出版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配合中小学的心品教育活动,其次是为了孩子的快乐学习、生活,幸福成长。当然也是为了那苦涩的点滴稿费,以补生活之需。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收集和参考了广东省中小学许多心理教师的教案,诸如深圳市育新学校的游戏活动、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心理教育指导中心的许多游戏样本。还参考了宿春礼、廉勇主编的《挑战哈佛优等生·能力拓展训练》和网页上的许多游戏样本,在此表示感谢。不过,本书“编”的过程,不是照搬原游戏样本,而是在利用游戏过程的基础上努力附加了心品教育的元素,进行二次创作和设计,使之更具心理游戏的特点,更具体验、感悟的功能,更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更具教育的意义,形成全新的游戏作品。这就是本书的独特之处。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可能存在不少错漏,或者没有多少可以体验、感悟的东西,请诸位心理老师予以修改。
谨以此书献给中小学心品教育,献给工作在中小学第一线的广大心理教师!
编者
2011年3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