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这段名言,通俗而又直接地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想成功,必须重视时间的价值。
其实,时间比金钱更宝贵。你失去的时间如果用金钱计算确是意味着失去的时间就是金钱,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失去的金钱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补偿回来,而时间失去后,谁也帮不了你。失去多少时间就失去多少你的生命,这是自然界铁的规律,你随便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回它。
拿破仑·希尔指出,利用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就会白白浪费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就会一无所成。经验表明,成功与失败的界线在于怎样分配时间,怎样安排时间。人们往往认为,这儿几分钟,那儿几小时没什么用,但它们的作用很大。时间上的这种差别非常微妙,要过几十年才看得出来。但有时这种差别又很明显,贝尔就是个例子。贝尔在研制电话机时,另一个叫格雷的也在进行这项试验。两个人几乎同时获得了突破,但是贝尔到达专利局比格雷早了两个小时,当然,这两人是不知道对方的,但贝尔就因这120分钟而取得了成功。
你最宝贵的财产是你手中的时间,好好地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请记住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
时间的特点是,既不能逆转,也不能贮存,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特殊的资源,因此,革命导师马克思认为:“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时间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毫不留情的,是专制的。时间既可以毫无顾忌地被浪费,也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有效地利用时间,便是一个效率问题。也可以说,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利用价值。人的生命是有限时间的积累。以人的一生来计算,假如以80高龄来算,大约是70万个小时,其中能有比较充沛的精力进行工作的时间只有40年,大约15000个工作日,35万个小时,除去睡眠休息,大概还剩2万个小时,生命的有效价值就靠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发挥作用。提高这段时间里的工作效率就等于延长寿命。显然,“效率就是生命”也是无可非议的。这一点也生动地说明了时间比金钱更宝贵。
善用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要精明地利用时间,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做事情时要大大减少你浪费掉的时间。这样做就好像是在同等的时间内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而要使你有限的生命期得到延长,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坚决不做毫无价值的事做无价值的事是在作无用功,这是对时间的极大的一种浪费。我们身边有许多人整天都在忙忙碌碌,整天都没有闲暇时间。表面看起来,好像他们在充分地利用着时间。可是,到头来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有什么成就。其实,这些忙忙碌碌的事情中,有一大半是可做可不做的没有价值的事情,做这些事纯粹是白白地消耗宝贵的时间,生命也就在这之间一分一秒地悄悄地流失了。
(2)对有价值的事情不要轻言放弃1922年的冬天,卡特几乎放弃了可能找到年轻法老王坟墓的希望,他的赞助者将取消赞助。卡特在自传中写道:
这将是我们呆在山谷中的最后一年,我们已经挖掘了整整六年了,春去秋来毫无所获。我们一鼓作气工作了好几个月都没有发现什么,只有挖掘者才能体会到这种彻底的绝望感,我们几乎已经认定自己被打败了,正准备离开山谷到别的地方去碰碰运气。如果这是我们最后垂死的一次努力,我们将永远也不会发现我们梦想所及的宝藏。
霍华德·卡特最后垂死的努力成了全世界的头号新闻,他发现了近代惟一一个完整出土的法老王坟墓。
最浪费时间的一件事就是太早放弃,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工作以后,放弃了最后可让他们成功的10%。这样不但输掉了开始的投入,更丧失了经由最后努力而发现宝藏的喜悦。
(3)适时知难而退在做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时,如果一开始没有成功,再试一次,仍不能成功,就该放弃,愚蠢的坚持毫无益处。
下面几个基本的问题可以帮助你决定何时应坚持、何时应放弃、何时继续尝试、以及何时知难而退:
①你可以取得更多的信息吗?
②是否有无法克服的障碍?
③可能回收多少?
④完成计划或维持关系需要花多少钱?
⑤你的本钱有多少?
⑥有没有固定的模式?
⑦有没有暗盘,或被动了手脚?
(4)适时见好就收人在做事时通常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对这件事的期望太高,其实,有时候办够就行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好”是“好”的敌人。有时候你可能浪费太多时间和力气去梦想完美,结果却没有时间去做好任何事情。
女演员佩吉·阿什克罗夹特布一次告诉导演诺里斯·霍顿,她从自己本身的经验以及和一些好友如告尔古德与奥利维尔合作后发现“有些伟大的角色……没有人有办法从头到尾全力演出,一个演员只能期望他常常有能力达到巅峰状态。”博比·琼斯也有相同的结论。他是惟一一个赢得高尔夫大满贯的高尔夫球员,包括美国公开赛、业余赛及英国公开赛和业余赛。他说:“我一直到学会调遣自己的信心后才真正开始赢球。也就是对每一样都有合理的期望,力求表现良好、稳定而不是瞎希望有一次漂亮的挥杆的成就。”
博比·琼斯的醒悟来得不易,他必须与想要强迫自己超越自身能力的欲望苦战。他在高尔夫球员生活的早期总是力求挥杆完美,当他做不到时,他就会打断球杆,破口大骂,甚至会离开球场。这种脾气使得很多球员不愿意和他一起打球。后来他渐渐了解,一旦打坏了一杆,这一杆就算完了,但是你必须尽力去打好下一杆。
(5)分析决策犹豫不决相当浪费时间。因为有些人一旦面临抉择就拿不定主意。良好的决策过程有其基本结构,优秀的决策看其决策条理。有些人将这些流程定义为一种格式,但是使用时就需要适当地把握,以便使决策不至于有偏颇之处。
(6)杜绝懒惰善用时间就是善用自己的生命。许多人很难使自己的每一天都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有些人的问题是积极性不高,有些人的问题是对自己要求不严,另外一些人的问题仅仅是一种积习。这种积习使他们滞留原地而不是向前前进。还有一些人对自己应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不甚了解。
如果你有懒惰的问题,下面几个建议可以助你成功:
①使用日程安排簿;②在家居以外的地方工作;③及早开始。
(7)利用偶发延误的时间你有多少次发现自己在意外的延误中无事可做?在这种情况下,你别无他法,只有等待,这是最令人心烦,最浪费时间的情况。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应事先做好准备,这样你能把本来会失去的时间转化为有用的时间,正如亨利·福特说的:“大多数人是在别人浪费时间时取得成就的。”
(8)做事不能拖拉有个朋友问一位做事拖拉的人一天的活是怎么干完的。这个人说:“那很简单,我把它当作昨天的活。”
拖沓岂止是昨天的活今天来干?《韦氏新世界英语词典》给“拖沓”下的定义是:“把(不愉快或成为负担的)事情推迟到将来做;特别是习惯性这样做。”
如果你是个办事拖拉的人,你一定在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这种人花许多时间思考要做的事,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找借口推迟行动,又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悔恨。在这段时间里,其实他们本来能完成任务而且应转入下一个工作了。
所以说,在做任何事情时,学会了善于利用时间,就等于学会了珍惜自己的生命。
挖掘时间,延长生命
善用等候的时间就像是去看医生时带一本书,如此一来,你就不必看他们的杂志或其他无益的东西。
不管在什么地方,每次拿破仑·希尔必须排队等候时,他总会尽量带些东西去看。他非常小心善用空档时间,即使在开车时也带着技术报告和商业杂志,以便可在等红灯或塞车时看几行字。一位叫安妮·索恩的总裁助理也是如此,她在车里放了一把拆信刀,每次开车时都带着一叠信件,利用等红灯时看信。安妮说,反正百分之十五都是垃圾信件,而且在她到达办公室前,信件已经节选完毕,所以一到办公室她就把垃圾信件全都丢掉。
琳达·迈尔斯自己开了一家顾客公司,一年接下约130个案子,她每年旅行各地,有很多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迈尔斯相信和客户维持良好关系是很重要的,所以她常利用飞机上的时间写短签给他们。她说:“我已经无法自拔了,这样做有何不可呢?”一次,一位同机的旅客在等候提领行李时和她攀谈,他说:“我在飞机上注意到你,在2小时48分钟里,你一直在写短签,我敢说你的老板一定以你为荣。”迈尔斯回答:“我就是老板。”
不管你多么有效率,总是有人会让你等待:你可能错过公车、地铁、飞机,碰上出其不意的中途休息;你也许已经尽可能地小心计划每一件事,但是你可能意外地被困在机场,平白多了3个小时可利用。而所有成功人士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事是:“我带本书;我写东西;我修改报告;我检查我的语音邮件、打电话、我用录音机口述信件。”
二、运筹时间的两种技巧时间不能再生,但却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用来加以延长,即缩短无效时间和补充有效时间。只要你有这种意识,那么时间将会在你的掌握之中。
绝不拖延,马上行动
依据效率研究专家的说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用相同的劳力做尽可能多的事情的最佳方法就是即时处理。
所谓即时处理,简单地说,就是凡决定自己要做的事,不管它是什么事,就立刻动手去做,“立刻”这一点至关重要。
立刻动手,这不仅省去了记忆、记载,或从头再干的功夫,而且可以解除把一件事总记挂在心上的思想包袱。
经营者如果对一切事务性的工作都采用“一次性处理”,那么就省去了对一件事再花第二次、第三次的功夫。如果有信件需答复,应看完原信后立即动手写回信。如果拖延几天再写,就得再一次读原信,当然就多费了一些功夫。如果有事非得作决定,便立刻做出决定。脑海中一旦闪现出对工作有用的想法和主意时,也马上动手记下来。无论什么事,“再来一次吧”都会造成时间浪费。诚然,有些事情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是需要花时间考虑的。但对于不太重要的事或急事,立刻动手干则是上策。
然而,在我们的经营者中,有一些人却有一个很不好的工作拖拉作风,本来可以随手处理的事,却拖得几天几周办不了,几天内可以办的事,却几个月不见踪影。还有的人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意识地“踢皮球”,你踢向我,我踢向你,这样导致工作效率极低。殊不知,被拖延的事务,将来仍然需要做,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做。
中国有句格言,叫做“今日事,今日毕”。经营者要赢得时间,必须养成随手处理可以处理的事务的作风,不能依赖着明日。古诗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把握今朝,才是我们经营者获得成功的必备的工作作风。
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
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事物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零碎时间虽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断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人。
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市人大副主任的着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把整段时间称为‘整匹布’,把点滴时间称为‘零星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整料不够就尽量把零星的用起来,天天二三十分钟,加起来,就能由短变长,派上大用场。”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雷曼的体会更加具体,他说:“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利用起来,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奥妙之一。
面临时间危机的经营者,如果会利用“零星布”,学会抓住半小时,那么是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时间危机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每个经营者都需要学会有效利用零碎时间的技巧。
利用零碎时间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四种:
(1)嵌入式技巧利用嵌入式技巧就是在空余的零碎时间里加进充实的内容。人们由一种活动转为另一种活动时,中间会留下一小段空白地带,如出差时乘车、等车时间;会议前的片刻,找人谈话等候时间等。对这些时间可以充分利用,根据时间的长短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1849年恩格斯从意大利的热拿亚坐船去英国,一路上,船上的旅客大多数在无聊地饮酒作乐,消磨时光。恩格斯却一直呆在甲板上,不时地往本子上记录太阳的位置、风向及海潮涨落的情况。他利用乘船时机对航海学有了一定的研究。
(2)并列式技巧利用并列式技巧就是在某项松散活动进行期间,同时开展又一项活动。例如做饭、散步、逛商店,都可以适当地一心两用。艾米莉·勃特朗是英国一位勤奋的女作家。年轻的时候,她的家务劳动很繁重,洗衣服、烤面包、做饭,都要她自己动手。她在厨房里干活时,每次都随身带着铅笔和纸,一边干活一边构思,只要一有空,就立即把脑子里涌现的构思记下来。最终,她写出了世界流传的文学巨着《呼啸山庄》。
(3)压缩式技巧压缩式技巧是指把零星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使一项活动尽快转为另一项活动,这样可以节省很长的过渡时间。俄国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每天一定要工作到吃饭时间才搁笔,决不增加等候的零星时间。
(4)化零为整式技巧化零为整式技巧就是把零碎时间集中为一个整体。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在他的《有效的管理》一书中提出:善于集中零碎时间为一个整数是领导者赢得时间的一个诀窍。
借名钓利,谋财有道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和沃尔特·韦斯,对权威人物的作用曾进行过心理实验。1951年,世界上还没有制造出核潜艇,当时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核潜艇不可能问世。霍夫兰和韦斯在实验中,首先向被测试的A、B两组展示同一种观点:可以建造核潜艇。然后他们告诉被测试的A组:这一观点是美国着名原子能专家奥本海默提出的;而对被测试的B组则说:这种观点是苏联《真理报》提出的。测试的结果是:A组大多数人改变了原先“认为核潜艇不可能问世”的观点,认为制造核潜艇是可行的;而B组则很少有人改变原观点。A组改变观点的人数是B组的4倍。
研究者认为: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知识的领域已十分广阔,依靠个人的智力已不可能独立地通晓一切知识领域。而人们的求知欲又十分强烈,这就必然形成对各领域专家、权威的崇拜心理。这些权威人物的发言自然比一般人有力得多,更容易使人们信服。B组之所以很少有人改变原观点,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真理报》在美国没有权威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