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科技发明100例点评
29137800000015

第15章 发明畅想

江存志

我从小就对发明有浓厚的兴趣,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看抗日的电影,看到影片中游击队由于缺少弹药,仗打得很艰难,我就突发一个念头:要发明制作弹药!于是就跟其他小朋友一起通过种种办法,终于弄到了硫磺、石硝、木炭,碾成粉末,混合在一起,用厚厚的纸包裹住,放到炉子里引爆,结果把炉子鼓开,遭到大人的一顿打骂。虽然这是一次危险的行动,想起来仍让人心有余悸,但这一次大胆的尝试并没有打消我发明的积极性,相反却使我发明的欲望更加强烈,后来在大人的正确引导下,我知道发明制作的成果不仅要有使用价值,还要有安全性。

在学习之余,我经常跟着大人到工厂看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总想将来有一天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自己发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发明不仅需要热情,还需要知识和智慧。因此,多年来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持收集多方面的科技信息。有一次,在媒体上看到某厂的煤气热水器由于安全系数不够高,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为此我萌生了制造“微波热水器”的念头。之后,我利用工作之余,到一些厂家了解相关产品的性能,多方查找资料,反复修改方案,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成功发明了“微波热水器”,获得了第一项个人专利。继而又获得了相关的两项个人专利发明。我从中既感受到了过程的艰辛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我对科技的爱好影响、感染了学生,燃起了学生在专利发明上的智慧火花。我教育学生既要有发明的热情,还要有科学的知识,更要去亲身实践。于是我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成立了“专利发明活动兴趣小组”。我辅导的学生多次参加区、市、省的“中学生科技发明大赛”,2003年,“不易脱盖的茶壶”、“训练用跨栏”、“安全插座”等参赛作品在大赛中获奖,其中“不易脱盖的茶壶”等还申请了专利。2005年,我指导的学生中,又有多人的作品申请了专利。

多年来指导学生的科技发明,使我认识到发明没有界限,学生的发明具有广阔的领域和潜力。在辅导学生的科技发明实践中,我觉得作为一个发明的爱好者,只要具备了兴趣、知识、实践和方法,就一定能够有所发明。

兴趣是发明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有发明成果,就要让学生对发明产生兴趣,有新鲜感、好奇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创造意识。首先要向学生宣传发明的有关知识,讲述爱迪生等科学家发明成果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然后进行动员,组织“专利发明活动兴趣小组”,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情。

知识是发明的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创造,这是最浅显的道理,中学生学习文化课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为科技发明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拥有知识的多少影响着发明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学校学习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各科知识,不断充实大脑,为科技发明做必要的准备。

实践是发明的关键。科技发明,贵在实践,我们要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包括参观、学习、制作等),鼓励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发明,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创新的灵感,点燃智慧的火花,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科技认识,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可拆卸花盆”发明者——欧玉明,“可升降话筒架”发明者——罗汉文,他们从研究“身边问题”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实现了发明创新的梦想。

发明方法为发明插上了翅膀。发明之法可以学习。浙江大学著名教授叶云在《科技发明与新产品开发》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一个未经训练但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思维能力,如果通过系统地加以引导,可以产生出一连串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法,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我们在指导青少年科技发明的活动中切身体会到,对广大同学进行有关科技发明方法的培训,结合实际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同学们的创造激情和潜能就会得到有效激发,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需要千千万万的青少年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之中,青少年要敢于迎接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挑战。科技创新,有着广阔的天地,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一定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005年6月于顺德

(作者是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电工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