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体制转型推动实际人力资本形成
29132700000004

第4章 本书创新点

本书研究的创新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以往学者就制度对人力资本形成影响的研究都是强调制度对个人主观努力的决定作用,这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制度对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经济里却并不是主要形式,在转型经济里制度市场化改革给人们提供的更市场化、自由化的实践机会更多地导致了人力资本的快速成长,因此转型经济国家更有必要对制度市场化、自由化变迁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本书的研究主题正是:转型中制度变迁为经济行为主体带来的实践机会的增加及其对我国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学术界尚没有人对这一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这一研究主旨成为本书最大的创新。

其次,为研究这一问题,本书特别对人力资本的本质、如何科学地度量人力资本作了详细分析。本书重新区分和定义了“潜在人力资本”与“实际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实现”与“人力资本的形成”这两对概念,并指出联系潜在人力资本和实际人力资本的机制是经济实践。在这一基础上,用以往学者以代表人力资本的指标——指数化的受教育年限代表潜在人力资本为依据,推导出实际人力资本表达式,用世界银行计算的劳动的边际收益代表实际人力资本,来进行实证研究。这种区分和定义为科学地、合理地度量人力资本及后面的实证研究奠定了更现实、合理的基础,也构成了本书的第二点创新。

再次,制度本身都是无法客观度量的,因此要从事制度与人力资本形成关系的实证研究首先必须找到最能描述制度特征的替代指标,但是寻找这些指标以及接下来的数据采集过程都非常烦琐,所以很少有人从事这一实证研究,已有的一些研究也都采用了非常简单的指标来代替制度变量。因此,本书谨慎地选取了一系列描述制度的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为一个变量代表制度变量,使抽象的制度安排得以具体化、量化,对制度与人力资本形成关系的实证分析得以进行,这种量化制度变量的方式构成了本书的第三个创新。

最后,本书在建立模型推导实际人力资本的表达式时,以全新的方式将制度引入生产函数:将制度作为潜在人力资本的指数引入方程,而不是像原有的研究简单地将制度作为劳动力或资本量的乘子加入方程。本书如此处理制度变量的依据是:更高水平上的制度的边际增加带来的人力资本增加大于低水平上的制度边际增加所带来的人力资本增加。例如,市场经济制度的边际改良引致的人力资本增加是大于计划经济制度的边际改良所带来的人力资本增加的。这与以往学者将受教育年限指数化来代表人力资本所依据的原理——大学教育增加一年带来的人力资本增加大于中学、小学教育增加一年带来的人力资本增加——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