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体制转型推动实际人力资本形成
29132700000002

第2章 研究思路和逻辑结构

本书研究的问题是制度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分析人的经济自由与人力资本形成的关系来说明这个问题。

为揭示这一关系,本书开篇首先就对潜在人力资本、实际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说明,指出“潜在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获得抽象知识,是一种可能的人力资本而不是真实的或者实际的人力资本。而实际人力资本是经过实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知识,它不同于潜在人力资本,也不同于经常被学者当做实际人力资本的“工作中发挥出的实际人力资本”。“在工作中发挥出的实际人力资本”是经济活动中个体在一定的工作积极性刺激下发挥出的那一部分人力资本,是个体所具有的实际人力资本的一个子集。这一区分明确了本书使用的“潜在人力资本”和“实际人力资本”两个概念的含义。在这一基础上,本书开始分析潜在人力资本和实际人力资本之间的桥梁——实践在潜在人力资本向实际人力资本转化中的作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两种作用,一是个人的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修正、补充和完善;二是在把理论消化、吸收的同时,实践将一般的理论知识变成自己个人的经验,也就是将抽象而一般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对于个人来说,在每一个特殊的具体场合可操作的知识,从而使人们真正具有了决策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就是实际的人力资本。在对实践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之后,本书进一步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所决定的经济实践对实际人力资本形成的不同影响进行了论述,结合我国现实说明了包含不同自由度的、不同工作内容的经济实践对潜在人力资本向实际人力资本转化以及经由实践直接生成人力资本产生的不同影响。

揭示了潜在人力资本、实际人力资本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与经济实践的联系之后,本书进而提出了:人们是否能够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从事某种具体的社会经济实践,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愿,还取决于这个经济社会给个人提供的机会多少和大小,也就是个人工作的选择空间(或说经济自由度),而这个选择空间的大小,是由该社会的制度结构和体制性质决定的。由此笔者理出了本书的理论逻辑顺序:

即是,潜在人力资本能否经由经济实践转化为实际人力资本、经济实践能否直接生产出实际人力资本由经济自由度决定,而经济自由度又由具体的经济制度决定。

在理清了以上逻辑之后,本书将上述理论分析与我国现实相结合,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与转型中经济自由度的扩大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而详细地对转型中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和城镇内劳动力择业自由度的演变过程、转型中企业经营自由化程度的演变过程、转型中实现的创立和经营企业的自由度的演变过程、转型中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演变过程、转型中对外经济自由化程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从而得出这样的论断:经济体制转型彻底改变了人口流动制度、劳动力就业制度、企业经营制度、自主创业制度、金融制度和对外开放制度,因此为人们提供了择业自由、企业经营自由、创业自由、融资自由以及利用国外资源的自由,创造了更多的积累自身人力资本的实践机会,因而体制转型是经济改革以来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在就制度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事实分析之后,本书基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现实,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测度了我国的经济制度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具体地,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自由度变量、潜在人力资本和实际人力资本变量之间的关系。

考虑到纵向上宏观的制度与经济比较可能还过于模糊、抽象,因此在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作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之后,本书又引入“浙江—陕西之谜”,通过比较、分析两个有代表性的、制度环境与经济水平都有差距的省份在制度变迁中实际人力资本生成过程,来分析制度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进一步从事实的角度论证本书的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本书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劳动力流动、企业经营、创业、金融及对外开放制度的政策建议。

以上述思路为线索,全书内容(除导论外)具体安排如下:

第2章 分析实践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决定作用,在这一章里介绍了以往学者对潜在人力资本和实际人力资本的理解和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实践环节决定了潜在人力资本向实际人力资本转化的程度,而实践机会的多少由制度决定,由此开篇就阐述了本书的核心思想,在逻辑上为后面的事实分析和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3章 立足于我国经济事实剖析经济体制转型与人力资本形成的关系,首先从整体上分析了各项经济制度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其次详细介绍了影响经济自由度的几项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为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后面的实证分析作事实佐证。

第4章 对制度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进行计量检验,先设定八个可以模拟自由度的指标,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为一个指标,再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和分析制度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

第5章 选取浙江和陕西两省进行案例分析。前三章都是对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对全国的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宏观角度进行的论述不免显得笼统、抽象,因此为增强说服力、体现细节,这一章对潜在人力资本、宏观、微观经济体制差异都比较大的陕西省和浙江省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对20世纪80~90年代的“浙江—陕西之谜”进行介绍,然后从制度差异的角度对“浙江—陕西之谜”进行解析。通过解释“浙江—陕西之谜”,进一步揭示经济体制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第6章 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的经济制度,因为内含经济自由度不同,对人力资本形成不同影响的结论,并提出及改进劳动力流动、企业经营制度、创业制度、金融制度、对外开放制度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