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细说万事之谜
29132000000026

第26章 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3)

最奇怪的是,同在一处的人,有的粉身碎骨或无影无踪,有的则安然无恙,而且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个个在瞬间被剥光了衣服。

王恭厂在当时是作为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火药库。因此有人推测是由于地震引燃了王恭厂的火药库,而发生爆炸。还有人认为,这次爆炸是由陨星坠落所致,也有说是飓风引起的。

但以上说法均只能解释一部分现象,真相如何,至今还是一个谜。

■ 天地会是怎么起源的

天地会又名“洪帮”、“洪门”。是清初兴起的一个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重要的秘密组织。当年虽经清廷捕杀,仍屡蹶屡起顽强抗争。然而,关于它的起源,却有多种不同说法。天地会起源之谜被称为洪门学术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

有说法认为天地会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地点在广东。根据是天地会的秘密文件上称,康熙年间,福建少林寺众僧帮朝廷平定了西鲁番,但朝廷随后却焚毁了少林寺,幸存的5位僧人逃至广东惠州长林寺,与万云龙等人结成了天地会,立志反清复明。

还有人认为天地会是在明末清初的1644年,由居住于南城县的明益藩罗川王、永宁王等宗社党骨干创建。根据是南城县有庞大的明益王墓群,和天地会最古老的内部文件——姚大羔所藏的《会簿》。

另有说法认为,天地会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由郑成功以前的部下所组建。根据是藏在英国伦敦的原抄本《西鲁叙事》和《西鲁事》两书。

还有说法认为,天地会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由福建漳浦县的洪二和尚所创建。根据是清政府当时追查、镇压天地会的档案。

以上观点各有根据,所以天地会起源之谜至今仍无定论。

■ 雍正嗣位之谜

康熙死后,其第四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雍正帝。但雍正帝究竟如何取得皇位的,这却是一个千古之谜,他是按遗诏之言继位还是篡位,众说纷纭。

在民间传说中,雍正是非法的,是篡位夺权。

传言说康熙本意是要将皇位传于其十四子,在其死后胤禛死党隆科多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中的“十”改成了“于”,于是遗诏成了“传位于四子”;还有人认为是隆科多假传圣旨,拥立胤禛为皇帝。于是出现了“矫诏篡立说”和“盗改遗诏说”两种说法。

而又有说法认为,雍正即位是合法的,可信的。

官书中记载,康熙曾说:“皇四子胤禛人品极好,令人敬重,与朕很相似,因此他肯定能够继承大统,承袭皇位。”康熙死后,隆科多即向胤禛宣布“遗诏”。胤禛听后昏扑于地,痛不欲生,而胤祉等其他兄弟则向胤禛叩头,并劝他节哀顺变,因此雍正就履行新皇帝的职权,主持康熙的丧葬之事。

但是,雍正称帝后,大肆诛戮、贬斥功臣、兄弟、文人等,使得雍正嗣位之谜更加扑朔迷离。

■ 是什么导致了“天京事变”

清咸丰六年八月初四日(1856年9月2日)凌晨,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率兵闯入东王府,将东王杨秀清及其部属2万多人全部杀害,接着又准备谋害翼王石达开,石达开一怒之下,带兵远走四川。不久,韦昌辉被洪秀全处死。这就是著名的“天京事变”,这次事变以后,太平天国从此元气大伤。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此次“天京事变”,目前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东王杨秀清居功自傲,日渐骄纵,曾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从而引起洪秀全的不满。因此洪秀全下密诏给韦昌辉,让他带兵除掉了杨秀清。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是洪秀全让韦昌辉杀害杨秀清的,而是韦昌辉憎恨杨秀清多次欺侮自己,并想取而代之,因而搞了一个突然袭击。

这两种说法都有材料证明,所以无法得出定论。

■ 康有为有没有企图劫制慈禧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维新变法运动。在这个时期,清政府曾攻击康有为等维新派企图围攻颐和园、捕杀慈禧太后,并将此作为他们“大逆不道”的罪状。究竟康有为有没有这个图谋,一直是个谜。

从政变中脱逃的康有为对此一直矢口否认。然而,有不少资料都显示,康有为等确曾图谋围攻颐和园、捕杀慈禧太后。

戊戌政变时,清廷就以康有为犯有“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之罪,通缉追捕他。袁世凯《戊戌日记》说,维新志士谭嗣同在政变发生前夜访袁世凯,要袁世凯派兵围颐和园,并有“不除此老朽,国不得保”等语。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叙述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时,也曾希望利用袁世凯的军事力量,武力制服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

康有为的密友王照逃亡日本后,与犬养毅的笔谈中也曾透露此事。康有为还要王照游说聂士成,率军保护光绪帝。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从日本外务省档案中找到了一个叫毕永年的人的日记。毕永年是湖南长沙人,维新派谭嗣同、唐才常的好友,他在戊戌政变前曾到过北京。他的日记上记载了康有为策动袁世凯派兵包围颐和园、乘机刺杀慈禧的情况。

所以,关于康有为是否企图捕杀慈禧的事,看来不可轻易否定。

■ 戊戌政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八月初六(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实行了变法维新运动,但因慈禧等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而告失败。

慈禧发动政变的根本原因是顽固保守、反对进步。但是,导致政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不同的观点。

绝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9月20日在天津向直隶总督荣禄报告了维新派准备围攻颐和园、捕杀慈禧太后的密谋,荣禄连夜进京向慈禧汇报,导致政变发生。

但有学者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袁世凯是9月21日才向荣禄报告此事的,而政变当时已经发动,所以与袁世凯的告密无关。导致政变的真正直接原因是9月18日御史杨崇伊向慈禧上了密折,透露了光绪皇帝预定20日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消息,慈禧害怕光绪皇帝与外国人建立联系并进而掌握军队,所以发动了政变。袁世凯的告密,只是加重了慈禧随后对维新派的迫害。

■ 罗马帝国覆亡之谜

公元410年,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率领日耳曼蛮族大军攻占了有“永恒之城”之称的罗马城,西罗马帝国由此逐步走向灭亡。但这次事件,并不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真正原因。那么西罗马帝国覆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在公元410年攻克罗马城以前许久,哥特人就在逐渐地沿用罗马人的风俗习惯,而在边远地区居住的罗马人,几百年来,也不断接受蛮族文化的影响,同时日耳曼民族雇佣的罗马士兵也日渐增多,他们当然不会对罗马忠于职守。

因此,阿拉里克于公元410年攻克罗马,并非是对罗马帝国致命的打击。不过,因为那是罗马帝国800年来第一次被打败,心理上的伤害,很难估量,也许比破坏建筑物更加不能挽回。

这个原因使人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阿拉里克攻克“永恒之城”,在历史上一直被看做是罗马帝国灭亡的象征;而汪达尔王盖塞里克于公元454年攻陷罗马时烧杀抢掠更甚的事实,反而不算什么。

最近掌握的证据,对解释罗马因何在公元5世纪被哥特人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攻克,也许帮助很大。1969—1976年,在英国南部赛伦塞斯特展开的挖掘工作中,在一座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罗马人的墓群里,找到了450具骸骨,多数骨头中的含铅量,是正常人80倍之多,儿童骸骨则更加厉害。经初步鉴定这些人可能死于铅中毒。

罗马人对他们的优良供水系统引以为傲,通常都以铅管输送饮用水。罗马人用铅杯喝水,用铅锅煮食,甚至用氧化铅代替糖调酒。吃下如此多的铅,一定会全身无力,吃下大量的铅还有另一个恶果,就是丧失生育能力。

后期的罗马皇帝经常鼓励夫妻生育更多子女,可能是为预防人口减少,虽然并无精确详细的人口消长数字证实有这种现象。即使吸收微量的铅,对生殖能力也有影响,所以罗马人很可能因为喝了含铅的酒和水而致死及致使帝国覆亡。

但这种看法并没有充分的依据,只是根据少量考古资料提出的猜测,这种假设还有待更多资料加以证实。

铅中毒也不可能是罗马城于公元5世纪被攻陷的唯一原因。如果是这样,东罗马帝国为什么能在西罗马被灭亡后,继续存在1000年呢?当然,东罗马帝国仍然能存在,原因很多:边疆不长,较容易抵御,可避免外族入侵。同时,东罗马帝国国内治安维持较好。

但有一件事情也值得人们关注,就是东罗马帝国境内的铅矿较西罗马少得多,所以当地居民只得凑合使用自认为较低劣的瓦锅和陶杯。罗马帝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在哪里?也许还有更多的秘密有待探寻,还有更多的谜团有待解开,人们期待着罗马帝国覆亡的原因早日真相大白。

■ 西班牙“无敌舰队”之谜

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以后,西班牙和英国因争夺一个叫尼德兰的地方,使矛盾达到极致。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英、西两国在海上发生了一次次冲突。158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决定组织一支远征英国的超级舰队,任命西多尼亚公爵为舰队总司令,称为“无敌舰队”。

这时,英王伊丽莎白也动用一切力量对抗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她组建了一只由海盗组成的舰队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展开海上战斗。1588年7月下旬,“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遭到英国海军的痛击,损失惨重。后来在返航途中遭遇风暴,几乎全军覆没。

一个王牌的舰队被一个以海盗为主的杂牌军打败,这种强者败、弱者胜,以少胜多的结局,成为历史学家和军事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至于“无敌舰队”覆灭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有人认为,“无敌舰队”的灭亡乃是用人不当所致,腓力二世原本任命的是当时西班牙最有实力的海军宿将克鲁兹上将为舰队总司令,不料克鲁兹上将却突然死亡,不得已只有任命西多尼亚公爵为舰队总司令。

另有人认为,“无敌舰队”的灭亡是天灾的原因。当时的大西洋风涛险恶,他们的补给品大部分腐烂掉,船只需要修补,很多人生病,以至于后来,腓力二世也对天叹道:“我派‘无敌舰队’是去和英国人作战,而不是去和海浪作战。”

■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