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细说万事之谜
29132000000018

第18章 追寻宝藏文物的秘密(4)

一时间,许多真真假假的“藏宝图”应运而生,充斥欧洲,高价出卖,不少发财狂们重金购买,不惜血本。结果呢?不少人或葬身海底,或暴死荒岛,或苦苦寻觅。海盗的遗产成了一个充满诱惑的谜团。

■ 地下陵寝的宝藏

秘鲁政府近年宣布,对古印加奇姻王国首都废墟的地下国王陵墓加以严格保护,不允许人们随便破坏它,并且在严密防卫下,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秘鲁考古学家花费几年时间在此地挖掘。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在4个世纪以前,一个印第安酋长引导一位年轻的西班牙商人古特尼茨,穿过错综复杂、九曲十折的地底迷宫,来到这座地下的国王陵寝,瞬间,这位青年商人被金光灿烂的黄金珠宝照耀得不知所措。

这座陵寝内摆满了黄金珠宝,其中包括一些镶有翡翠眼睛并用黄金铸造的鱼。印第安头人平静地告诉面前这位惊喜万分的西班牙人,只要他协助建设当地的公共工程,这些黄金就都是他的。这对古特尼茨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古特尼茨拼命点头。于是,他返回西班牙时,就已经俨然是一个巨富的姿态了。

至于古特尼茨捞得了多少黄金可能已经无人知晓,但根据1576年的西班牙税收记录记载,古特尼茨不仅向国王密报了这处“小鱼”宝藏,而且慷慨地奉献了900磅黄金为税金,由此可见,他得到了多少财富。

然而,在他之后的无数探宝者却没有这种运气。但又有人提供了激动人心的线索:在当地废墟下面,隐藏有一处“大鱼”宝藏,里面摆满更多陪葬的黄金物品。

此说真真假假,为陵寝蒙上了一层迷雾,而揭开这层迷雾,则有待于那两位秘鲁考古学家的运气了。

■ 金银岛上埋藏的秘密

著名的古典小说《金银岛》讲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探险故事,主要说海盗和船长各自一帮人为争夺荒岛宝藏而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拼斗,在尾声中,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笔财宝隐藏在荒岛的某一处。

《金银岛》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岛为背景写的。该岛位于距哥斯达黎加海岸300英里的海中,曾是17世纪海盗的休息站。海盗们将掠夺的财宝在此装装卸卸、埋埋藏藏,为这个无名小岛平添了神秘色彩。这个荒凉的小岛也是被最多寻宝人彻底搜寻过的一个藏宝地点,在过去的3个世纪里,共有约450支寻宝队登陆这个小岛,在它的海岸挖掘,找寻古代金币。

据说,岛上至少埋有6处宝藏,其中,最吸引寻宝者的是秘鲁利马的宝藏。

1820年,利马市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当被称为“解放者”的委内瑞拉民族英雄玻利瓦尔所率领的革命军即将进攻利马时,利马的西班牙总督仓皇出逃,他将多年搜刮的财宝,包括黄金烛台、金盘、真人般大小的圣母黄金铸像装在一艘“亲爱玛丽”号的帆船上逃走。

不料,到了海上,船长见财起意,杀死了西班牙总督,为了安全起见,船长将财宝藏进了可可岛上的一个神秘的洞穴内。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却一直没有找到适当机会重返可可岛取走宝藏,直至1844年,船长离开人世,留下了一张难辨真伪的藏宝图。

这张图混杂在后来流传的形形色色的藏宝图中,诱惑着众多人前往可可岛,试图找到船长的藏宝。也许太神秘,也许太虚假,也许太隐蔽,这些传说中的宝藏仍然不见天日,它依旧使人着魔。

1978年,哥斯达黎加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决定禁止人们到可可岛上探宝。大概从那以后,探宝人再也不能去可可岛上寻觅财宝了。财宝是已被人找到秘密运走,还是仍沉睡在岛上,时至今日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 南越王的宝藏之谜

秦朝将领赵佗于秦末在岭南建立了第一个封建蕃国——南越国,他始称“南越武王”,后又改为“南越武帝”。他治国有方,不久,岭南一带便逐渐繁荣起来。

公元前137年,赵佗逝世,终年100岁。他在生前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十分周密的安排,选择了迥异于当时习俗的方法——秘密墓葬。据有关史料记载,赵佗在世时搜刮了大量奇珍异宝,死后又将它们都带入了坟墓。

赵佗的墓地十分神秘,其确切地点一直说法不一,而其墓中的宝藏更令许多人心驰神往。三国时期,吴主孙权就曾派人来广州寻宝,但是一无所获。此后,历朝历代又有不少人根据各种记载前来岭南寻宝,但都是枉费心机。

近30多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赵佗墓成为考古工作者的重点考察对象,他们在广州找到了数百座南越王国的墓葬,出土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

1983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广州北面的象岗发现了赵佗之孙南越文王的大型石室墓,此墓凿山为陵,深藏于象岗腹心20米处。

这一重大发现,极大地鼓舞了考古工作者,增添了他们对寻找赵佗墓的信心。以前,大家一直以为赵佗墓会离广州城很远,通过此次发现,大家又有了新的认识,推测南越王墓也可能就在广州城附近的越秀山下。我们期待着南越王的宝藏得以早见天日。

■ “圣荷西”号沉船的珍宝

1708年5月28日,天气晴朗,一艘西班牙大帆船“圣荷西”号缓缓从巴拿马起航,向西班牙领海驶去。这艘警备森严的船上载满了金条、银条、金币、金铸灯台、祭坛用品等珠宝,估计至少值10亿美元。

当时,西班牙正与英国、荷兰等国处于敌对状态。“圣荷西”号船长是费南德兹,虽然他知道英国海军将领韦格正率领着一支强大的舰队在附近巡逻,危险会时时降临。但费南德兹并不把这项威胁放在心上,一则他回国心切,二则他过于迷信偶然性的幸运,竟天真地认为,大海何其广大,不会这么巧遇上敌舰。

“圣荷西”号帆船平安行驶了几天,船长显得轻松自信了,直至6月8日,当人们惊恐地发现前面海域上一字排开的英国舰队时,全都傻了眼。猛然间,炮火密布,水柱冲天,几颗炮弹落在“圣荷西”号的甲板上,海水渐渐吞噬着这巨大的船体。当天傍晚,“圣荷西”号船上600多人以及那无数珍宝全部沉入海底。

沉船地点经无数寻宝者的测定,终于有了一个大概的结果:它大约在距哥伦比亚海岸约16英里的加勒比海740英尺深的海底。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1983年,哥伦比亚公共部长西格维亚庄严宣布:“圣荷西”号是哥伦比亚的国家财产,不属于那些贪得无厌的寻宝者。人们估计,哥国政府已经勘察出沉船的地点了,尽管打捞费用高达3000万美元,但与这批宝藏相比就算不了什么了。打捞结果如何,仍是个未知数。

■ 沉睡海底的黄金船队

1702年,西班牙财政出现赤字,国王菲利普五世命令一支由17艘大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载着从南美洲掠夺的金银珠宝火速赶回西班牙,其间将经过一段最危险的海域。在6月的一天,正当“黄金船队”驶到亚速尔群岛海面时,突然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英、荷联合舰队,面对由15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黄金船队”决定驶向维哥湾暂时躲避。

当时最明智的做法是从船上卸下财宝,从陆地运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但偏偏当局有个奇怪的规定,凡从南美运来的东西必须先到塞维利亚市接受验收。因此,不能从“黄金船队”上卸下物品,侥幸的是在王后玛丽·德萨瓦的特别命令下,国王和王后的那部分金银珠宝还是卸了下来,改从陆地运往马德里。

在围困了一个月后,英、荷联军约3万人在鲁克海军上将指挥下对维哥湾发起猛攻,3115门重炮的轰击,摧毁了炮台和障碍栅,西班牙守军全线崩溃。由于联军被眼前无数珍宝所激奋,战斗进展迅速,港湾很快沦陷。此时“黄金船队”总司令贝拉斯科作出了一个绝望的决定,他下令烧毁运载金银珠宝的船只。瞬时间,维哥湾成为一片火海,除几艘帆船被英、荷联军及时俘获外,绝大多数帆船葬身海底。

这批财宝究竟有多少?据被俘的西班牙海军上将恰孔估计,约有4000~5000辆马车的黄金珠宝沉入了海底。尽管英国人多次冒险潜入海下,也仅捞上很少的战利品。于是,这批宝藏强烈吸引着无数寻宝者。

从此,在近1000海里的海底,一批又一批的寻宝者都在搜索这批沉宝。他们有的捞起已空空如也的沉船,有的却得到了纯绿宝石、紫水晶、珍珠、黑琥珀和龙涎香等珠宝翡翠,有的仍用现代化技术和工具继续寻觅。随着岁月推移,风浪海潮已使宝藏蒙上厚厚泥沙,众多传闻又使宝藏增添了几分神秘,无疑给冒险者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不幸的是,那部分由陆地运往马德里的财宝,在途中有一部分被强盗抢走。这部分约1500辆马车的黄金,据说,至今仍被埋藏在西班牙庞特维德拉山区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

■ 亚马孙密林中的黄金城

在古代,有一个以南美秘鲁为中心的印加帝国,十分强盛,城内所有的宫殿和神殿都是用大量金银装饰而成,金碧辉煌,灿烂无比。

传说中的黄金湖就是哥伦比亚的瓜达维达湖。在17世纪初时,一位印第安族最后一位国王的侄儿向人们描述了在黄金湖畔所举行的传统加冕仪式:当时,王位继承人全身被涂上金粉,如同黄金塑就,然后在湖中畅游,洗去金粉,他的臣民纷纷献上黄金、翡翠,堆在他的脚旁,这位新国王将所有黄金丢进湖中,作为对上帝的奉献。这种传统仪式举行过无数次,可见黄金湖的蕴藏量对人们的诱惑了。

从16世纪以来,对黄金湖的打捞一直没有停止过。据传说1545年,一支由西班牙人组织的寻宝队,在3个月时间内就从较浅的湖底捞起几百件黄金用品。1911年,英国一家公司挖了一条地道,将湖水抽干了,但太阳很快地把厚厚的泥浆晒成干硬的泥板。当英国人再从英国运来钻探设备时,湖中再度充满湖水,这次代价巨昂的打捞归于失败。

1974年,哥伦比亚政府担心湖中宝藏落入他人之手,出动军队来保护这个黄金湖,从此再也无人能够接近这批宝藏。于是,神秘的黄金湖便成为一个无法揭开的谜底了。

■ 神秘失踪的第八大奇观

18世纪初,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心血来潮,异想天开,为了仿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豪华奢侈生活,建造了被他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琥珀屋。

琥珀屋的面积约55平方米,屋内板壁上全部粘上琥珀,下面铺上银箔,整个室内闪烁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美妙光辉。不久,为了讨好俄国,腓特烈一世将这稀世之宝作为礼物送给彼得大帝。此后,彼得大帝病逝,继位的女皇又对琥珀屋加以扩整,使之更加精美、珍贵、华丽,成为皇宫里的一颗灿烂明珠。

相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苏联后,一个以掠夺文物为目的的法西斯组织将琥珀屋拆卸装箱运往柯尼斯堡。战后,苏联的一个寻找琥珀屋的组织根据一个德国人的指点,在波罗的海中打捞起17个箱子,可是,箱内装的不是琥珀屋,而是滚珠和轴承。

在重新研究大量材料时,寻宝人员发现,德国一位研究琥珀极有造诣的艺术教授罗德博士是位知情人。原来罗德不仅从纳粹手中接收了琥珀屋,并亲自为它编排目录,举办过小范围展览,而且在法西斯失败前曾下令拆卸琥珀屋。但是,罗德对琥珀屋的确切收藏位置模糊不清,正当他继续考虑线索时却离奇死亡了。

搜寻队又将线索转向一位名叫库尔任科的前苏联妇女身上,她曾与罗德一块儿共事,并负责保管被认为是包括琥珀屋在内的艺术展品。

这位妇女回忆说,在德军撤退时,一群军人曾歇斯底里地破坏这些艺术品,接着城市又燃起了熊熊大火,那些展品和放置它们的城堡被烧成一片灰烬。因此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琥珀屋是否就混同在这批艺术品中?

线索中断了,但并没有阻止搜寻队的行动,而且不少德国人也纷纷协助寻找琥珀屋,一家图文并茂的杂志甚至登出广告,号召人们提供有关琥珀屋的线索。一时间,从柏林、莱比锡、慕尼黑、汉堡等地来的信件犹如雪片飞向编辑部。

一位青年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情报,他的父亲乔治·林格尔曾是纳粹的军官,具体过问并执行了掩藏琥珀屋的命令,并在生前曾亲口告之,琥珀屋藏在一个名为斯泰因达姆的地下室。这份情报又给人注射了一针兴奋剂,搜寻队推断,琥珀屋至今未转移出罗德博士所在的那座城市,也许它仍在一个地下室里静静地沉睡着。

■ 葬于海底的加州金矿

公元1849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一时间便掀起了淘金热。大批美国东部佬赶往加州挖金矿,他们为一寸矿地而争夺,火并、流血整整8年后,一群群人带着用血汗换来的黄金,准备回家,结束这种残酷危险的日子。

一大群淘金者风尘仆仆,带着他们的妻子、孩子,辗转万里,开始了一次令人恐惧的行程。他们从旧金山搭船到巴拿马,再搭骡车横越巴拿马地峡,最后乘船驶往纽约。

这群人离开巴拿马两天后,也就是1857年9月10日,他们所乘坐的“中美洲”号汽船遇上了意料不到的飓风。这艘小小的汽船载有750余人,吃水太紧,加上遇到飓风,狂风暴雨的袭击使船舱破裂,海水漏了进来。人们发现船帆被强风吹断,锅炉的火熄灭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使这群人感到绝望。

他们组成自救队,妇女和儿童被送上救生艇,全部获救,但423名淘金汉连同那无法估量的黄金却葬身海底。那些幸存者们已无法确定沉船的准确方位,这批加州黄金宝藏的下落成为一个谜团。

有一位著名的寻宝专家名叫史宾赛,他曾有过寻获几艘在美国内战中沉没船只的成绩,对这艘载有黄金的“中美洲”号汽船表现出了强烈兴趣。目前,他已花费了15年时间来寻找“中美洲”号,并深信已找到该船沉落的确切地点,他希望在两年内打捞出这批黄金。史宾赛似乎为解开加州宝藏之谜带来一线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