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对地形进行了仔细侦察,并从俘虏嘴里探得一些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苦心谋划,终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一套策略,向皇帝上奏。
汉宣帝看到赵充国的奏章,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朝廷就平定了羌人的侵扰,西北边境又恢复了安定。
◎成语释义
听说一百次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可靠。
◎故事出处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出处译文
听说一百次,还不如亲眼目睹一次。行军打仗很难进行计算。我想亲自到那里看看,然后再制定精确的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禀报陛下。
赔了夫人又折兵
据小说描写,三国时期的刘备能够娶到孙夫人这样的美女,完全是遵照诸葛亮的安排。
刘备费尽周折,用巧计取得荆州全境。东吴都督派鲁肃过江索取,说东吴在赤壁之战中立了大功,荆州应归东吴所有。刘备漂泊半生,好容易有了荆州这块落脚之地,说什么也不给。
后来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甘夫人逝世,心头一转,就想出一个夺取荆州的计策:假说孙权要把妹妹许配给刘备,孙刘联姻,共同对抗曹操,只是要刘备过江招亲。等刘备来到东吴,就把刘备扣留为人质,用他来交换荆州。
荆州位居长江上游,对东吴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孙权为了得到荆州,就采纳了周瑜的计策,派吕范到荆州说亲。刘备手下的军师诸葛亮猜出这是东吴的奸计,但为了保持孙刘联盟的稳固,还是劝刘备过江应付,并派大将赵云保护他去。
刘备到东吴后,按照诸葛亮的计策,结交东吴老臣乔玄。在乔玄的帮助下,刘备很快得到孙权母亲吴国太的欢心,真的与孙权的妹妹结婚了,婚后两人如胶似漆,感情很深。
周瑜得知孙刘两家的婚姻居然弄假成真,气得要死,但还是觉得如果把刘备留在东吴,他照样可以夺取荆州。
而赵云则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求见刘备,骗他说曹操要率领五十万军队夺取荆州。刘备恐怕荆州有失,就要辞别孙夫人而去,孙夫人深明大义,愿意和刘备一起回荆州。于是他们谎称到江边祭祀刘备父母,向荆州方向逃去。
孙权得知后,恐怕刘备回到荆州难以控制,就命令陈武、潘璋率领五百精兵将他们追回。陈、潘二将刚刚离去,大将程普说他二人见了孙夫人必然不敢动手。孙权勃然大怒,取下随身宝剑,命令蒋钦、周泰用这把剑杀死刘备和孙夫人,将人头提来见他。
刘备和孙夫人昼夜赶路,终于到了柴桑。突然徐盛、丁奉闯出来,不让他们再往前走。孙夫人很生气,把他们训斥了一顿,喝令驱车前进。徐盛、丁奉怎敢得罪孙权的妹妹,只好让开大路。刚过不久,陈武、潘璋匆匆赶到,将孙权的命令告诉了徐盛、丁奉。徐盛、丁奉怕孙权办他们个失职之罪,就与陈、潘二人一起,紧紧追赶刘备。
他们追上刘备后,孙夫人又斥责道:“你们这帮人,为何挑拨我们兄妹不和?我母亲已经同意我们回去,就是我哥哥来,也不能拦阻我们。”说完话,孙夫人下令继续驱车前进。
这时,蒋钦、周泰也赶到,说孙权有令,先杀孙夫人,再杀刘备,违令者斩。于是,他们又合兵一处,继续追赶刘备。
刘备等人来到江边,正要寻船过江,忽然后面追兵赶到。
眼看形势十分危急,只见江边芦苇中有几十条小船飞快划来,领头一只小船的船舱中有一人走出,正是军师诸葛亮。刘备大喜,急忙和孙夫人上船,渡过江去。刘备和孙夫人上岸不久,周瑜就率领军队追来。这时,埋伏在路边的关羽、黄忠和魏延带领军队杀出,把周瑜打得大败,吴军溃不成军。
刘备的士兵一齐大声喊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身上本来就有伤,听到这句话,气得大叫一声,伤口破裂,摔倒在船上。
◎成语释义
比喻不但没占到便宜,反而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故事出处
《三国演义》:“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西汉时期,上邽人赵充国足智多谋,很有才华。一天,汉宣帝传下一道旨意,命赵充国去西北地区镇压羌人的叛乱。他到了西北地区,通过调查研究,觉得用招安的方法比单纯用大军镇压要强得多。他想了半天,坚信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可正在这时,汉宣帝命令西北军队全线进攻叛军。
赵充国很矛盾。依照圣旨出兵吧,只怕付出巨大代价,还不一定会取胜。提出自己的建议吧,岂不是违背圣旨,和皇帝对着干?怎么做都不好。他的儿子是个有心计的人,对他说:“既然怎么做都不好,那就遵从旨意出兵吧,免得引来杀身之祸。皇帝的心思是不可揣测的,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啊!”
赵充国犹豫不决,想起了以前的事情。
以前,赵充国曾经向宣帝提建议,让酒泉太守辛武贤去西北驻守,宣帝没有同意,却听从了丞相之言,改派义渠安国前去驻守。由于义渠安国不懂军事,结果匈奴来犯,汉军连吃败仗。
后来,赵充国又向皇帝提出建议,趁西北地区谷子的价钱便宜,先收购三百万石存在仓库里,以备不时之需。可是汉宣帝舍不得花钱,只收购四十万石,义渠安国又浪费了许多,所以收购一策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正是因为汉宣帝在这两件事上做错了,才导致西北边疆的局势越来越严重。
赵充国想到这些,痛定思痛,说道:“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如今战火未息,黎民百姓还生活在困苦之中,我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主张,将颓败的局势扭转过来。”于是他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力主撤兵屯田,招安造反的羌人。
宣帝接到奏章,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同意了赵充国的建议,改用招抚政策,平定了叛乱。
◎成语释义
形容极细小的差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失:差错。毫、厘:微小的长度计量单位。谬:错误、差错。也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故事出处
《资治通鉴·汉纪》:“失此二策,羌人致敢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出处译文
在这两件事上做错了,才导致羌人敢于叛逆。所谓很小的差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是这样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公元208年,曹操统率人马,想消灭刘备、孙权,统一天下。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劝说孙权与自己联合,共同对付强大的曹操。孙权被诸葛亮说服。结果,孙刘联军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与曹军相遇。
孙权的大将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见到曹军势大,都觉得只有利用火攻才能打败曹军,赢得战争的胜利。
可是,等到要实施火攻计划时,吴军却发现曹军都驻扎在长江北岸。这时正在刮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之计,不但烧不着曹军,反而会烧到自己。周瑜看到这种情况,觉得自己的周密计划已经失去作用,一下子就病倒了。
这时,诸葛亮前来探望周瑜,周瑜好面子,不肯说出自己的真正病因。诸葛亮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事事都料到呢?”周瑜听他话中有话,就问有没有使他病情好转的良方。诸葛亮说他有一个方子,可治周瑜之病,就写了十六个字。周瑜一看,原来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见诸葛亮料事如神,吃了一惊,就问他该怎样破敌制胜。诸葛亮笑了笑,让周瑜在南屏山建起一座七星坛,自己登坛作法,就能借来三日三夜东南风,好助周瑜攻破曹军。周瑜知道能借来东风,立刻眉开眼笑起来,病也好了。他说:“莫说借来三日三夜东风,只需一夜东风就足够了!”
诸葛亮登坛作法后,一天夜里三更时分,外面风响旗动,周瑜刚走出大帐,发现东南风果然刮起。吴军乘机发动火攻,把曹军杀得大败,死伤者数不胜数。曹操见势不妙,只好从华容道逃回北方。
◎成语释义
比喻一切都已准备好,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故事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处译文
什么事情都已经准备好,就只差吹东风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公元73年,大臣窦固奉汉明帝之命,率领军队对匈奴进行征讨。窦固任四十一岁的部将班超为假司马,对他非常赏识。在这次战争中,班超奋勇杀敌,建立了不朽的功绩。窦固大喜,正巧他有联络西域各国的需要,就派班超和参谋郭恂一起,到西域各国去出使。
班超带领着三十六名随从勇士出发,首先到了鄯善国。那里的国王一开始还对他们不错,将他们招待得非常周到。但这样的热情仅仅过了几天,国王就对他们冷淡起来。
班超作出判断,认为一定是匈奴国的使者也来到鄯善国,鄯善王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听谁的。于是他就问接待他们的胡人,在威逼之下,班超证明了自己的判断。班超将这个胡人囚禁起来,又召集三十六名勇士前来喝酒。
大家正在畅饮琼浆之时,班超严肃地对大家说:“我们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就是想建立功业,求得功名富贵。现在匈奴使者一来,鄯善国王就对我们不热情。如果他真的听了匈奴人的话,说不定还会暗害我们。你们知道,不进入老虎洞,就不能捕获小老虎,我们还不如趁早把匈奴使者杀了,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