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成语典故读本
29131700000037

第37章 生活认知(11)

庄子对曾子虽然穷困却不改其乐的品格非常欣赏,他对曾参贫居卫国时的境遇及品质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他写道:

曾子住在卫国的时候,过着非常贫穷的日子。他穿的是以乱麻为絮的袍子,颜色杂乱难看,手掌脚底则长满了厚厚的老茧。有时一连三天都不能生火做饭,揭不开锅。十年之内没穿过一件新衣服。

曾子不敢整理自己头上戴的帽子,因为稍微一动,帽上的穗带就断为两截。曾子也不敢整理自己穿的上衣,因为稍微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他脚上穿的破鞋,藏了前头就会露出后跟。

虽然曾子这么穷,可他并不因此而担忧发愁。他常常拖着破鞋,嘴里唱着歌,自得其乐。他的歌声就像敲击金石的声音一样洪亮,充溢于天地之间。

曾子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子不能召他为臣子,诸侯没办法和他结交。他不爱名利、富贵,不修边幅,虽然很贫穷,却过着超凡脱俗的生活。

◎成语释义

原意是衣服破烂,生活困难,整理一下衣服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现在比喻顾此失彼,难于应付。

◎故事出处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出处译文

(曾子)有时三天不能生火做饭,揭不开锅。十年之内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他不敢整理自己头上戴的帽子,因为稍微一动,帽上的穗带就断为两截。曾子也不敢整理自己穿的上衣,因为稍微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他脚上穿的破鞋,藏了前头就会露出后跟。

爱屋及乌

据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为人残暴恣睢。当时的西部诸侯长西伯姬昌(周文王)也曾被他囚禁,受尽了屈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觉得天子做得太不像样了,于是带兵伐纣,很快攻破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东北)。纣王感到绝望,在朝歌放火自焚,商朝从此灭亡。

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如何处理殷商的遗民,迫切地摆在了武王的面前。于是,周武王召集群臣,对此事进行商议。

姜尚向武王建议道:“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喜爱某个人,就连他房上的乌鸦也要喜爱;如果憎恨某个人,就连他家里的奴仆也憎恶。我主张把殷遗民斩尽杀绝,一个也不留。”

周武王觉得这样做虽然干净利索,却对稳定局势不利,就问异母弟召公。召公说:“我认为应该杀有罪之人,不杀无罪之人。”武王觉得这样做还有些道理。

周武王又问同母弟周公,想听他有什么高见。周公非常严肃地说:“我觉得应该既往不咎,使殷人有安定的住所,安心于他们的职业。凡是注重仁爱的人,都和他们亲近,和他们和睦相处。”

周武王听了,觉得周公所说实在最为正确,于是就采纳了周公的意见。

◎成语释义

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以至与他有关的事或物。

◎故事出处

《尚书大传·牧誓·大战》:“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出处译文

(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喜爱某个人,就连他房上的乌鸦也要喜爱;如果憎恨某个人,就连他家里的奴仆也憎恶。”

以火救火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颜回想去卫国,辅佐那里的君王干一番大事业。于是,他来向老师辞行。颜回说道:“夫子,我决定离开您,去卫国了。”

孔子问他:“你为什么不选择别的国家,偏要去卫国呀?”

颜回答道:“听说卫国的国君非常年轻,却独断专行,好色昏暴,卫国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满朝文武虽然不乏正义之士,却不敢劝阻国君。我曾经听您讲过,治理乱国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所以我想去卫国当个医生,使国君走上正路。”

“嘿嘿。”孔子听罢,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冷笑,他说:“我看你分明是想去送死,连性命也不要了。你也不考虑考虑,卫国的君主如果肯听众臣之言,何必要你去劝导他呢?他身边难道连一个贤臣都没有吗?就因为卫君非常愚顽,不听贤臣之言,专爱奸人之语,才把卫国弄得江河日下。

“你要是去了卫国,那君主见你与那班奸人不同,可能会迫害你,甚至随便找个理由杀了你。你若想保命,只有顺从他的旨意,学那班奸人,这不是助长了他的恶行吗?我看你此去卫国是用火去救火,使他的威风倍长!”

颜回觉得先生讲得言通理顺,于是打消了去卫国的念头。

◎成语释义

常用来比喻事情非但得不到遏制,其势反而得到助长。

◎故事出处

《庄子·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出处译文

这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叫做愈救过错愈多。

犬牙交错

汉高祖建立西汉政权后,为了使刘姓的统治长治久安,就将很多刘姓子弟分封为诸侯王。到了汉景帝统治时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雄厚。很多诸侯王占据一方,自行其是。其中有七个诸侯王兵合一处,以“清君侧”为借口,想推翻景帝的统治,夺取天下。幸亏汉景帝信任大将周亚夫,才将这次叛乱平定。

但是,汉景帝经过这场教训后,并没有意识到刘姓诸侯不可信任,又将自己的十三个儿子分封为王,让他们占据土地,保卫朝廷。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些诸侯王的力量又强大起来,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汉武帝怕他们起兵造反,决定削减他们的势力,让他们老实起来。

诸侯王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对汉武帝说:“皇上,我们与您是至亲骨肉。当初,先帝分给我们大片土地,这些土地就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着,相互连接。先帝这么办,就是为了让我们可以互相支持,保卫刘氏江山,保持本朝统治的稳固。您若将封地收回,岂不是违背了先帝的一片苦心?”

这些王爷中,以中山靖王刘胜闹得最不像话。他在汉武帝面前哭哭啼啼,说他绝没有造反之意,皇帝这样怀疑至亲,肯定是受了小人的挑唆。

汉武帝听了,只得当面安慰他们。后来,汉武帝心生一计,让诸侯王将封地分赐给自己的子弟。这样,大的诸侯国就被分割成很多小国。诸侯的权力分散了,就没有实力造反了。

◎成语释义

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很不整齐。也指局面错综复杂。错:交叉。

◎故事出处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出处译文

诸侯王是皇帝的至亲骨肉,所以先帝才分给他们大片土地,这些土地就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着,相互连接。这就是国家坚如盘石的要旨呀。

白头如新

西汉时期,大臣邹阳遭到别人的诬陷,被认为有罪。他的顶头上司梁孝王勃然大怒,把他押入监牢,准备判处他死刑。邹阳十分激愤,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不过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不顾生死,愿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王,可是太子丹却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愿意立刻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却说他以石充玉,欺君罔上,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造福万民,却遭到秦二世的忌恨,惨遭杀头之祸。

“因此有一句谚语流传不息:‘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彼此不了解,就算交往一世,头发都白了,也与刚认识时并没有两样;真正相互了解,就算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罢邹阳的信,终于改变了主意,不但将他从监狱中释放,还把他视为贵宾,亲自接见他。

◎成语释义

因为交友情意不投,虽然相交时间很久,但仍然和新的相识一样。形容交情不深厚。

◎故事出处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出处译文

民间有谚语说:“有些人做了一辈子的朋友,大家头发都白了,却还似初相识的一样,彼此并不了解。有些人只在路上相见一面,停车下来,揭开车盖交谈,却似多年的老朋友一般。”所以友谊的深浅,并不在于时间的久暂,而在于了解与不了解。

骇人听闻

隋朝时,太原人王劭读了很多书,而且记忆力惊人,对看过的内容能过目不忘。可是他的人品很糟糕,特别喜欢拍马屁。

有一天,隋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想爬一座高山,却怎么也爬不上去,后来侍从崔彭前来相助,他才登上山顶。文帝把梦境对满朝文武说了,要大家给他圆一圆梦。王劭听后,对皇帝说:“这个梦非常吉利。梦见高山,说明皇上的位置稳如泰山;崔彭好比彭祖(传说他是长寿人物),您得到他的帮助,说明您的寿命很长。”

隋文帝是个爱听奉承话的人,听了这套说词,心里美滋滋的。从此,文帝更加喜欢王劭了。

王劭有时候还会讲一些荒诞怪异的东西,让人听起来感到很惊骇。他说这些话的目的,也是为了拍马屁。隋文帝虽然觉得他的话有点玄,但总是甘心受骗。

有一次,王劭说谎,说在某地发现神龟,龟腹上有“天下杨兴”四个大字,这是隋朝兴旺的证据。皇后独孤氏死了,他又胡说八道,说皇后是“妙善菩萨”转生,受上天所派辅佐天子。她现在不是死了,而是任务完成,回转天界了。因为隋文帝向来对皇后非常敬畏,所以这一下,他的马屁又拍准了。

◎成语释义

形容事出非常或故意夸大其词,使人听了十分惊骇。骇:惊吓,震惊。

◎故事出处

《隋书·王劭传》:“劭在著作将二十年……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

◎出处译文

王劭当了近二十年的著作郎……他写的东西要么文词俗套,要么胡说八道,故意夸大其词,有点才学的都很鄙视他。

美如冠玉

陈平是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他帮助刘邦打天下立了大功。陈胜起义的时候,陈平投奔了魏王咎,后来跟随项羽入关,担任都尉。由于项羽是个有勇无谋的人,陈平觉得他成不了大事,便离开了项羽转而投奔刘邦。

刘邦见他仪表出众,又有才华,拜他为护军中尉。当时绛侯周勃和灌婴等人是跟随刘邦很久的有功之人,看见陈平一来就身居高位,心里非常不服气,他们对刘邦说:“别看陈平仪表堂堂,是个美男子,但是他就像缀在帽子上的宝石一样,外表好看,内里未必有真才实学。”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从不以貌取人,很会鉴别和使用人才。他没有听周勃他们的话,继续重用陈平。后来陈平用离间计破坏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建议刘邦用爵位笼络韩信,都被刘邦采纳。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封陈平为曲逆侯。陈平在汉惠帝、吕后和汉文帝三朝担任丞相之职,享尽荣华富贵。

◎成语释义

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故事出处

《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出处译文

绛侯(周勃)和灌婴对刘邦说陈平的坏话:“陈平虽然仪表堂堂,是个美男子,但是他就像缀在帽子上的宝石一样,外表好看,内里未必有真才实学。”

病入膏肓

晋景公病重,打算聘请医术高明的人来给自己治病。医生还没到来之前,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两个人在自己的肚子里谈话。

一个说:“景公这回请的人,医术十分高明。那个医生来了,会用药伤害我们。这回怎么逃哇?”另一个说:“不用怕!我们待在肓之上,膏之下,那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医生也拿我们没办法。”

第二天,医生到了。他详细地望闻问切之后,叹道:“这个病,我的医术无能为力。因为病根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办法治啊。”医生说罢,面带惭愧之色。

景公听后说:“这是良医呀,所诊之病情与我昨夜所梦完全吻合。”说完,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成语释义

指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

◎故事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出处译文

这个病,我的医术无能为力。因为病根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所以没有办法医治。

五日京兆

西汉宣帝当政的时候,朝廷里有个叫张敞的官员,才能出众。他性情机敏,正直无私,忠心办事。他经常为皇帝出谋划策,皇帝很欣赏他,对他言听计从。张敞非常直爽,敢说敢干,就算皇帝的亲属犯了错,他也敢于批评。

一天,皇太后带着大队人马去打猎,他觉得这种行为于礼法不合,就立刻写了奏章请皇帝注意,皇帝也觉得他说得有理。

张敞在对付小偷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一年山东盗贼作乱,官员们束手无策。张敞听说后,就主动要求去山东做官。汉宣帝正愁没人去山东处理匪患,就答应了。结果张敞在山东没过多长时间,就把匪患治平了。汉宣帝见他有这等手段,对他更加器重,时时想提拔他。

当时京城长安出了不少小偷,百姓们的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个个叫苦连天,而官府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皇帝就派张敞治理京城。张敞深入到群众中搞调查研究,了解了实际情况,就先把小偷的头子抓获,让他想办法抓住自己的同伙,好立功赎罪。

小偷头子为了赎罪,就用摆酒设宴的办法,将几百个小偷一网打尽。从此,长安又变成了太平的世界。

张敞与另一官员杨恽私交不错,二人惺惺相惜。后来,杨恽犯了大罪,被宣帝所杀。有人说张敞是杨恽的好友,因此也该降罪。

当时张敞已经在京兆尹任上做了九年了。他署下有个名叫絮舜的小官,此人见形势对张敞不利,认为这个上司再也当不成京兆尹了,就私自回家休息去了。同事们劝他不要做得太绝,他却幸灾乐祸地说:“这有什么呀,张敞最多能当五天京兆尹罢了。我对他再无礼,他能怎么对付我?”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话很快传到张敞耳中。张敞非常生气,派人将絮舜抓起来,并且在立春前一日将他处死。在行刑的时候,张敞还派人对他说:“你看我这五日京兆尹做得如何?冬月已经完了,你终究要受这一刀之苦!”

絮舜死后,他的家属不服气,向皇帝告了状。皇帝迫于舆论,只得将张敞免职,让他回乡养老去了。但是没过多久,冀州的盗贼作乱,没有人能够平息。皇帝见起用张敞的机会到了,又封张敞为冀州刺史,去治理盗案。

◎成语释义

形容人事紊乱,做官不长久;也可用来形容人们做事情不做长久打算。

◎故事出处

《汉书·张敞传》:“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出处译文

(张敞)最多能当五天京兆尹罢了,他能怎么对付我?

倾国倾城

西汉时期,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李延年很有音乐才华,被召入宫中做了一名乐师。李延年既善于唱歌,又能创作歌曲,结果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协律都尉,很受汉武帝的宠爱。他每次创作的新歌,一经传唱,都能使听众大为感动。

一次,李延年为汉武帝表演,他一面唱歌,一面跳舞,武帝听得直入神。他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歌曲的大意是:北方有一位绝代佳人,全城、全国的人目睹了她的美貌后,都为之倾倒,赞赏不已。这种美貌的佳人再也难以看到。

汉武帝听了笑了笑,说道:“你歌中的绝代佳人,难道真在世上存在吗?”

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说道:“李延年的妹妹就是一位绝世美人,皇帝想见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