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用妈妈的信任握住孩子的手
29125500000026

第26章 事情往往并不是表面上所看见的那样

父母往往只喜欢直观地看问题,从而与孩子产生了莫大的隔阂,造成了新的问题

不要让孩子因压抑而产生懒惰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秋游。由于临近周末,所剩时间已经不多,回家的路上,当丈夫了解到孩子没有按预定计划在秋游前把作业赶完时,一路就批评孩子。场面闹得很僵,孩子很沮丧。

回家后,孩子很生气,闷坐在屋里。这时,丈夫又催促孩子赶快做作业。孩子非常不情愿,根本不想做作业,不得已之下,把作业拿出来,爱搭不理的,没把作业当回事,只是简单地、胡乱地在上面写着。我从孩子毛毛糙糙的反复擦拭当中,看出孩子是故意怠惰的,有时干脆把头埋下去,伏在作业本上,完全心不在焉。丈夫不时走到旁边,监督并斥责孩子,气氛十分压抑。

这时,我对丈夫说:“你就别这样了。孩子刚刚受了气,心里很压抑。给她一个缓冲的过程吧,等会儿再做作业不迟。”于是,我来到孩子身边,跟孩子沟通了一下,给她讲了一下爸爸说的合理部分,要孩子理解,也要孩子谅解爸爸的脾气;又讲了孩子做法上的欠缺,让孩子也要注意;也讲了一下孩子的长处,表示了我的理解。然后,带孩子进行了洗漱,又让孩子打了两把电脑小游戏。孩子终于舒缓了紧张的情绪,便默默地坐到桌前做作业了。这次作业做得又快又好,丈夫在检查孩子的作业后,也转忧为喜,对我的教育方法露出了折服的表情。

其实,这只是局部的事例。如果推而广之,不是一样的吗?只不过问题更长远一些罢了。奇妙的是,如果父母们从与我相反的做法上去看待这件事,父母们会觉得怎么样呢?所以,教育的问题,绝不是一个可以任其矛盾发展的事情,必须一步一步地克服每一个问题,一步一步地接近正确的方法。

嫉妒产生于不良的社会关系

有一次期末考试,孩子没考好,当她得知一个要好的同学考了满分的时候,噘起了嘴巴,并嫉妒地说:“有什么了不起,说不定还是抄别人的呢。”

我听见了,狠狠地批评了孩子。我说:“别人考得好,就考得好,你凭什么猜测别人的成绩呢?你这次没考好,只说明你这次考试的状态不好,并不是说平时你就一定学得不好,不至于去嫉妒别人嘛。要把心思用在自己身上,强化自身,为自己而生活和学习,建设自己的文化状态,不要把心思放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没有别人,你同样要生活,而且仍然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创造力、有文化、有自我。既然这样,与别人攀比,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你这不是自找没趣、自己不尊重自己吗?所以你要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过自己的生活,谁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你也不能把别人怎么样。”

是的,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爱攀比的思潮,把孩子自然带进了这种不良的社会影响中,似乎想不比都不行。所以,我对孩子还是理解和同情的,希望她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平抑这种不良的影响。丈夫回家后,我对丈夫讲了孩子的这一状况,让丈夫以后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灌输攀比意识。因为,如果孩子一味地攀比下去,就只会在乎表面的成绩,而不在乎切身的文化建设,甚至于孩子会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只在攀比里打圈,贻害无穷。

在我们的教育里,可能忘记了这角落里的小小的嫉妒,也会有这么复杂的社会关系,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可见,我们的教育问题无处不在。

让孩子的爱恨保证自己的价值

孩子的外婆处事的时候,往往是出于好意,但由于脾气不好,时常对人的态度很差,往往起到不好的效果。孩子在孩子的外婆眼中,肯定是经常犯错误的对象,所以,常常遭到孩子外婆的责骂、刺激的对待方式,让孩子常常感到怒火中烧,常常泪流满面,无可奈何。虽然我们无数次规劝过孩子的外婆,但没有多大的效果,所以也束手无策。

每到此时,我就安慰孩子:“外婆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不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的做法。我们一方面要原谅她、包容她,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规劝外婆的这种错误的做法,要认识到她这种做法的错误性,千万不要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这种做法。当然,这样做,是有一点别扭的,但我们必须这样做,才能够保全我们正常的心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健全。”

丈夫担心我这样对孩子说,会破坏婆孙之间的关系。我说:“必须这样说,才能够保证孩子的价值判断,孩子才不会糊里糊涂地误入歧途。该爱就爱,该讲理时就讲理,做一个自然、健康的人,成就正直向上的品质。只不过要注意一些处理方法,这样既能增加孩子的经验,又能增强孩子的处事能力。”

丈夫似乎还有疑虑,我话锋一转,继续对丈夫说:“比方说,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去反对外婆的这种行为,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呢?如果别人也用这种方式对她,她又该如何办?我们怎能因为血亲关系,就可以在一些问题上得过且过啊,那是集体的不自重啊。”

丈夫听了我的话,也点点头,彻底打消了疑虑。

孩子过分地得到某些东西只能是负担

有一学期,孩子在班上既是小老师,又是大队长,还兼任两学科科代表;同时,两项体育比赛和小制作,一共得了三个第一名,期末考试后又被评为新三好学生。

孩子感觉很好,还得意扬扬地向我们显摆她的成绩,情绪上似乎都有点儿稳不住了,似乎自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对孩子提出什么意见或建议,孩子都很不耐烦,不愿意听取。

我感觉到问题有点严重了,照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将会越来越丧失自我。于是,我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对孩子说:“你得的那些荣誉和成绩,都只能代表别人对你的好感,或是在同学之间比较出来的效果。你始终是你自己,与别人对你的评价没有关系;换句话说,别人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对你产生相反的看法,但你仍然是你自己。所以,你必须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理性地生活,这才是正道。这时,你不会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评价等,一切都还要靠你自己去鉴定、去感受,获得一个真实的想法。过分地得到一些东西其实是一种负担,可以看做是别人对你的过分的情绪上的打扰和影响。因为你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些人,而是整个社会,且最终是你自己。”

我又说:“柯纹,你如果不引起重视,不自我控制,陷入到别人对你引导的漩涡中去的话,你将失去自我,变成一个无能、无品、无德的废人。”

学校给予孩子的这些“权威性”的评价,有时候是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引导和学校自我推崇的标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