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山梦水梦
29120700000018

第18章 村童细事

攒钱

山墩儿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了。爸爸久病,卧床不起,家里的一切担子,全都落在了妈妈身上。妈妈既要在家缝缝洗洗,做饭打杂还耍上坡千活,犁田种地。累得她,背都驼了,过早地衰老下去。

家里有了困难,山墩儿去学校读书,也一天比一天不得安宁了。他要帮妈妈千活,也开始过早地分担起生活的重负。明年就要考初中,这学儿,谁知道还能不能上下去。

山墩儿心里明白:家里一大堆事情,单靠妈妈一人是不行的,她的确已经够辛苦了。所以,一从学校回来,他便脚手不停地忙这弄那,抢着干活。同时,他开始偷偷的攒钱了。

生活在山区,只要你不偷懒,爱动弹,挣钱的。路子,实在太多了。春天,他上坡去割青草,卖给湾里的养鹿场;夏日,他去集市拣杏仁,晒干后卖给镇上的中药铺,秋季,他满山遍野拾桐子,卖给公社的榨油厂,冬来,他到河边溪畔打冰块,卖给区上蚕种站的藏冰库……随着日月的变化,天数的增加,他攒的钱,也越来越多。

他一边劳动,一边利用一切空隙,抓紧时间学习功课。行路上,他在背诵课文,歇气时,他在演算数学,课堂上听讲,就更用心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区里的初级中学录取了。

收到通知书那天,他高高兴兴地在地上翻了几个跟头。欢喜过后,一想,又变得忧心忡忡了。果然,他把通知书拿给爸爸看,爸爸靠着被卷坐在床上,手捧通知书,用他那仅有的文化,一个字一个字地吃了一遍,然后叹口气,说:唉,山墩几,考得不错。孩子,怪你投错了胎,家里供养不起……读完小学也就够用了,下学期,就算了吧。

爸,我要上学,我要上学。山墩儿念了,上前去抓住爸爸的胳膊。

爸爸脸一沉:听话,这么大人了,不操心家里,不错遭为父母饕想,真不懂事。

山墩儿“畸嗵”一声,跪在了床面前,泪水“唰唰”流了下来,要求说:“爸,我不好,惹你生气了。你还是让我继续上吧;我一定好好学,为咱争光。”妈妈在旁边,看得忍不住了,她揉了揉眼睛,走过来拉起儿子,对丈夫说:“他爸,别急,别急呀,再商量商量。”

做父亲的摇摇头,双手绝望的一摊:“眼眉时下,生活都糊不圆乎,有啥办法?一开学,伸手要交学费,就是麻达。”

妈妈长长地出了口气,咬咬牙说:“我熬更守夜,编席子,织草帘,就是脱一层皮,也要为他挣够学费。”

“爸爸,妈妈,你们甭发愁,学费我有。”说着,山墩儿跑回自己睡觉的小屋,从墙缝里掏出一个塑料纸小包儿,拿来放在床上,仔细绽开,只见里面包着一厚叠一角一角用旧了的小票子。

爸爸愣住了,妈妈看呆了,墩却高兴地说:“都是我割草卖桐子,零零碎碎积攒下的,有十块呢,交学费要不了,还可以给爸爸拣几副药。”父亲拉过儿子,一把将他抱在怀里,哽咽地说:“孩子,爸,爸爸太莫用,对,对不起你们啊……”

妈妈抹一把眼泪,说:“他有心。穷家孩子。”

懂事真早,让大人放心。上吧,继续上学吧,会有出息的。

山墩儿留着泪渍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看病

山村实行了责任制,土地包到了户,大人们全力以赴的去务庄稼,夺高产,丢下犁头拿锹把,忙得团团转。孩子们呢,也实行了责任制。

平时,家务活儿主要是妈妈干,一到星期天,就全担在了金玉身上。

今日又是星期天,爸爸上坡挖窝子,妈妈去点种,山湾里的三间石板房里,只剩下了金玉和柱头儿。

金玉洗了碗,涮了锅,上了石炭,然后走出灶房,一边照看弟弟,一边做作业。

柱头儿坐在院坝里,用泥巴捏娃娃。金玉坐在门坎上,伏着柴桌打开作业本。谁不干扰谁,妈妈出坡前,已在姐弟俩之间订了合同,避免互相影响。

作业写了一张又一张,泥娃娃捏了一个又一个。姐,痒痒,痒痒。柱头儿首先撕毁了合霹;但他是迫于无奈。你看,他嘴里喊着,手还柱不停地抓脖子。

挠挠就行了,嚎叫哈。姐姐眼一瞪。

姐姐,不行,到处都痒。真的,不是逗你啊。一柱头儿的脏手,已经伸在衣服里边去挠了。脏手到处抓,也不洗一下,真讨厌,我看。金玉放下手中的笔,走过去蹲在地上,撩起弟弟的后衣,探头一看,不禁吃一惊:只见柱头儿的脊背上,长起了很多红红的风湿疙瘩。她一急,也伸手去帮着弟弟挠;可是,疙瘩越挠越多。

姐姐,痒得很,痒得很呀。柱头儿受不住了。

金玉跑进屋里去,在窗台上看了看,拉开抽屉翻了翻,什么药儿也没有,她又跑出来。院坝上,柱头儿还在叫,声音越来越大了。金玉急得出了一身汗:家里没药,医院又远,怎么办呢?突然间,她想起了小时候,奶奶给她治痒病的土法予。

柱头儿,坐好,我给你看病。姐姐命令道。

“嘻嘻,是,先捏手腕子吧。”听说姐姐看病,柱头儿乐了。他坐在小板凳上,挽起了袖子。堰生诊断是先要号脉的,他曾在乡卫生院去看过病,有过这方面的体会。“哎呀,痒、痒。”忍不住,又叫起来。

为了真象个样子,满足弟弟的兴趣,金玉抓住柱头儿的手腕,摸了摸他的脉膊。

姐,嘻,跳得快吗……哎呀,痒。痒。

“别乱动,把衣裳脱掉。”金玉吩咐一声,然后取来自己写大字用的毛笔和墨瓶。柱头儿真的脱掉了上衣。

金玉醮了醮墨汁,先在弟弟左胳膊上写了:左青龙。“又在右胳膊上写了:右白虎。”姐姐,看病呀,写字儿千吗?弟弟感到奇怪了,禁不住发问。

别问,一问就不灵了。一柱头儿相信,不吭声了。金玉又在弟弟前胸写上:前朱雀。然后转到后边去,在脊背写上:后玄武。写完之后,玢咐说;甭急,等一会儿,字晾干了再穿衣服。丹幸亏是秋天,气候还不太冷,柱头儿等了一会,儿,眼看着字千了,才把衣服穿上。真怪,写了宇儿以后,身上不痒了。柱头儿咧开嘴巴,笑嘻嘻地说:姐,你真能行,会看病呢。金玉心中一阵欢喜,她不禁也相信:弟弟的病,真是自己看好的呢。

站在院坝里,望着遥远的山坡,金玉心里暗想,妈妈回来,一定会夸奖她!

不愿

油射量豹孩子锕,如果凑到一堆儿来,话是说不完的。

这天晚上,一撂下饭碗,他们又来到老椿树下相会了。上一次,大家谈了各自的理想;这一回,有人提议,每个人谈一谈不愿。今后自己不愿做什么人,或者不愿干什么事。看谁说得最好,并且有一条规定:后说的不能与前边说的雷同。

年龄最大的雷雷,首先开了炮:“我呀,今后最不愿意当日本鬼子,他们杀害孩子,尽千坏事,最瞎最瞎,应该千刀万剐!”

孩子们都是电影迷,所以都有同感,对雷雷的这个不愿,异口同声表示了赞同。

女孩子中间,个性最强的菊菊接着发了言:“我呀,今后最不愿当‘四人帮’,他们把许多爷爷、奶奶关进牢房,折磨的半死不活。他们还光喊。口号,不抓生产,整得群众莫饭吃,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几个坏东西。”

老椿树上的大喇叭,经常宣传批判“四人帮”的消息,使这些年幼的孩子,也无形中受到了感染。所以,菊菊的不愿,同样得到了大家的默许。向来不甘落后的铲铲,第三个叫喊:“我呀,今后最不愿当小偷,他们把别人的钱财,偷来变成自己的,不要脸,大懒虫。被逮住以后,大家都往他脸上吐唾沫,才丢人哩。”

铲铲的不愿,也得到了大部分伙伴的赞成。第四个发言的,是兰兰,她说了自己最不愿意千的事儿:“我今后,最不愿意得病,最不愿意吃药,太苦啦。”

孩子们“哄”地都笑了,认为兰兰说的太小。但也有一部分体质不好,容易得病,经常吃药打针韵孩子,对兰兰的不愿表示了称赞……

伙伴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一一把他认为最坏的人,或者最坏的事说了出来。你争我抢,不甘落后,一会儿,大家都说完了,只剩下晶晶一个人。

晶晶蹲在地上,好久没吭声。她在伙伴们中间,是年龄最小的,也是最软弱的。

大家催促她:“晶晶,只有你没说啦,是不是认输,又甘当倒数第一,给我们鞠躬敬礼呢?”晶晶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她抬头望了大家一眼,又低下头,慢慢地说:“我,我不愿意没有爸爸,到处受人欺负……”说着,她的眼睛红了。

晶晶的爸爸和妈妈,几年前就离了婚。那男的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晶晶的妈妈辛辛苦苦挣钱,供他上满了大学。可是他大学毕业分配工作以后,却在城里找了一个更年轻的老婆,一分钱也不给晶晶他们。晶晶和奶奶,都靠妈妈一双手养活,过着凄苦的生活,并且,因为他们家没男人,还经常有人来裁岔子。晶晶在外边,就更抬不起头了。

晶晶的不愿,引起了伙伴们深深地同情。有几个曾经欺负过晶晶的调皮蛋,也惭愧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伙伴们心中都认为:晶晶的不愿说的好。是啊,哪个孩子,愿意失去父母,愿意失去温暖的家呀?

根莲

根莲儿一来到亲生父母家,就不想走了。这里有疼爱她的哥哥姐姐们,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痛痛快快,真舒畅,太让人留恋了。

根莲儿是个勤快的姑娘,一到家,不是帮妈妈做饭,就是帮姐姐洗衣服,总不肯闲下,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哥哥姐姐们舍不得这个妹妹,不想让她回到养父养母那儿去,妈妈呢,基本上也同意。可是,爸爸却沉下了脸儿,一派不高兴的样子。

根莲儿心里痛苦极了:看来,爸爸不爱她。也是啊,自己从小就给了别人,与亲生爸爸很少在一起相处,感情上,肯定存在着很深很深的隔膜。予是,随着爸爸越来越阴沉的脸,根莲儿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了。最后,她简直受不住了,决定找机会与爸爸彻麋谈一次。

这一天晚上,噬罢夜饭,全家人围在火搪遗,一边烤火取暖,一边谝着淡话,无上地下的乱扯一通。无意之中,又牵扯到根莲儿的去留问题,都再次发表意见不让根莲走了。唯有爸爸,嘴上咂吧着旱烟袋,一声不吭,沉浸在一片烟雾之中。爸爸是一家之长,他不应允,别人的意见则不起作用。关键的时刻到了,根莲儿心一横,上前去扯隹爸爸的衣袖,请求说:

爸爸,让我留下吧。

爸爸望了她一眼,仍然不吭声。

“爸爸,你对哥哥姐姐们都好,为啥单不爱我?将我从小给了别人,现在还不让回来?爸爸,我不走了,你答应,你答应吧。”说到这儿,根莲儿双腿一屈,跪在地上,两行热泪,从她的眼眶里涌了出来。妈妈忍不住,也擦开眼睛了哥哥和姐姐们,都气愤地向爸爸发动了进攻。

爸爸从嘴巴上取下旱烟袋,叹了口气,说:“根莲,你站起来吧。孩子,不是父亲不爱你,常言说:手掌手背都是肉呀。为你的事,我考虑了很久,一直感到为难。唉,都怪爸爸糊涂,十几年前,不知道计划生育,养了一大堆孩子,家境又贫寒,生活维持不下去。所以六九年你刚一出生,就让别人抱去养了……都是过身的话,现在说也奠甩了,眼下咋办?我先问问你,你那爸爸和妈妈,对你好不好?你站起来说。”

根莲儿从地上站了起来,揉揉眼睛,回答道:一他们对我,对我倒也不坏。但我总觉得,在咱们屋里亲热,畅快;在那儿冷冷清清,与他们好象隔着一层什么,日子难过……爸爸点点头,说:孩子,你那爸爸妈妈膝无有儿女,从小把你抱去,象亲生一样对待。十几年来,虽没骨肉情,但也有养育之恩。你咋能不回去,伤他们的心呢?再说,爸爸,爸爸我也不能尝己打自己的嘴巴,当初把你给了人,现在人家把你拉扯大亍,我又要回来。人在世上,还得讲点道德、礼义和公理呀。想来想去,我,我不能留下你……

根莲儿一听此话,感到绝望,“哇”地放声哭了,她抱着头,跑进里屋去,伏在床上伤心地嚎啕起来。

妈妈慌了神,不知道怎么办好,连忙跟进里屋去劝慰根莲儿。哥哥姐姐们,觉得爸爸的话毒:毫的道理,也就不便再说什么了。但是,那骨肉分离的伤痕,却深深地留在了全家人的心中。

第二天早上,根莲儿将自己的东西一收拾!用花布单包好,然后走到爸爸面前,说:“爸爸,你的话,我想通了。伤养父养母的心,我也不安宁,做不下去。我,我决定还是回去。”

大家把根莲儿送到村头。爸爸说,“根莲儿,你虽在别人家生活,可还是我们的孩子,今后有啥困难,就打招呼。父母和哥姐们,都把你当自己的人看待,欢迎你常来家里玩。”

根莲儿望望父母,感激地点点头,然后转身,挎起花布包,踏着山边的小路,向远方走去。她的身影,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山背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