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原义是指将植物移动到其他地方种植。所谓移植思维就是将某一个领域中的原理、方法移植到另一个领域里,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某一种事物或某一种特性嫁接到另一个对象上,从而产生另一种结果的思维方法。
334秦宓的“天”辩
公元223年,刘备病故,曹操趁机策动五路大军进攻蜀国。为了防止东吴响应,诸葛亮便派邓芝出使吴国以洗旧冤、结新盟。孙权答应联蜀抗曹,并派张温入川答礼通好。
送行宴上,张温与秦宓发生了一场精彩的“天”辩。
张温问:“天有头吗?”
秦宓回答说:“天当然有头。《诗经》上说‘乃眷西顾’,由此可知,天的头在西边。”
张温又问:“天有耳吗?”
秦宓答:“《诗经》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没有耳哪能听得到声音?”
接着张温又问:“天有脚吗?”
秦宓答道:“《诗经》说‘天步维艰’,没有脚怎么走路?”
不甘心的张温继续问:“天有姓吗?”
你知道接下来秦宓会怎么回答吗?
其实,张温作为孙权派来的通好使臣是理应受到优待的。不过,蜀中才俊实在难容其傲慢。从秦宓的对答如流中就可知道,秦宓其实是有备而来的。所谓天的头、耳、脚,原本确实是不存在的,秦宓不过是来个偷天换日的引经据典。
335聪明的老吏
明代时,安吉州有一个富豪人家娶媳妇。三亲六故和邻里纷纷来贺,有个小偷趁机混进洞房,钻入了床底。
小偷原本打算偷些首饰就走的,谁知洞房却一连三天三夜灯火通明,人员不断。躲在床下的他终于忍不住饥渴,便冒险从床下爬出来拔腿往外逃。当时,新郎新娘看见有人从床下爬出来,吓得魂飞魄散,哇哇大叫。就这样,小偷被抓到了官府。
然而,不管县令怎样审问,小偷始终矢口否认自己是盗贼,还再三申明说他是新娘娘家派来的“郎中”。他说新娘自小就有一种轻病,娘家因为担心所以让他随行,并卧在床底以便及时救治。县令将信将疑,可是,当他拿新娘娘家的事情盘问时,小偷对答如流,并说可以让新娘来辨认。
县令无奈,只好去找新娘。但是,新娘死也不肯出堂对证,连新郎也说情愿输掉官司也不愿爱妻抛头露面。幸好,有个聪明的老吏给县令出了个主意。最后,果然让小偷原形毕露。
老吏是怎么做到的?
新娘不愿意出席,正是小偷所预料到的。如果新娘真的来对证了,可想而知小偷的下场。但是,新娘就是不肯出堂对证啊!怎么办?所以,问题依然归结于“新娘”上。
336赫鲁晓夫巧答代表质问
1953年,赫鲁晓夫出任中央第一书记。1956年,他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秘密报告,揭露、批判了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错误,引起苏联人民及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
有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这时,有人从听众席上递上来一张纸条。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
赫鲁晓夫顿了顿,沉思片刻,接着还是通过扩音器大声地念了一遍条子上的内容。然后,他对着台下大声喊道:“谁写的这张条子,请你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台。”
大家都心惊胆战,不知道赫鲁晓夫意图何在。但是,几分钟之后,赫鲁晓夫却若无其事地救了冷场并巧妙地回答了问题。他是如何回答代表质问的?
面对那种尖锐的质问,作为国家的高层领导人自然不能漠然视之、置之不理的。但是,也不可能多作解释。幸好,人是有脑子的。只要抓住一个突破口,一切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337吸毛器的发明
很久以前,被洗衣机洗涤后的衣服上,总会沾上小棉团之类的东西。那时候,按照科技人员的办法,需增添不少零配件,同时就会增加洗衣机的体积和使用的复杂程度,而成本高了价格自然也会高。所以,他们最终选择了放弃。
问题的存在,困扰着许多的家庭主妇。不过,日本有一位家庭妇女却没有埋怨,也没有发牢骚,反而是越想越急迫地希望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有一天,她忽然想起了自己幼年时在农村山冈上捕捉蜻蜓的情景。她灵光一闪,便想到了一个办法。
然后,她不理会别人的嘲笑,开始了自创吸毛器的不停试验,最后竟真的取得了成功。同时还申请了专利,期限为15年,并获得了高达15亿日元的专利费。
你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发明都是源自某一种经历或者某一种自然现象。妇女之所以有了灵感,是因为她想起了小时候捕捉蜻蜓的情景。捕蜻蜓和洗衣机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但是,仔细推敲,便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338测量莱茵河的宽度
1805年,法国和奥地利两军再度交战,两国军队隔着莱茵河对峙着。
法军统帅拿破仑想要炮击奥军。但是,要准确击中目标,必须知道莱茵河有多宽。最方便的测量办法,当然是坐船实地丈量。可时机不许,此路不通。
怎样测量莱茵河的宽度?站在河边的拿破仑不禁犯愁,踌躇良久。当他再次向对岸看过去的时候,却突然意外地发现:莱茵河对岸的边线在自己的视线里正好擦过头上戴的军帽帽舌的边沿!这一发现触动了拿破仑的灵感,困惑的脸色一扫而光。
然后,拿破仑很快便算出了莱茵河的宽度,并准确发动了猛烈的炮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拿破仑是怎样测量莱茵河的宽度的?
拿破仑能够测量莱茵河的宽度,当然来自他意外的发现:莱茵河对岸的边线正好与他军帽帽舌的边沿线重合。也就是说,当时拿破仑的影子中,自己站的地方离帽舌边沿的距离就是莱茵河的宽。莱茵河两岸不会动,但是,人动而影随。
339大象的重量
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冲。他很聪明,五六岁时便有了成年人甚至是超出成年人的智慧。
有一次,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很雄健,力大惊人。看着大象这个庞然之物,曹操好奇心突起,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当时没有合适的量具。
曹操问群臣有没有其他称量的办法,但是,群臣个个目瞪口呆,谁都想不出什么办法。倒是一旁的曹冲想到了一条妙计,而且很快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是怎么称大象的呢?
既然没有直接可以给大象称重的量具,只能想办法把大象的重量转化到别的物体上。而且,最好那个被转换为与大象等重量的物体可以用量具称。
340日式口香糖的发明
二战后,森秋广作为专务理事加入了日本大阪的一个食品公司。那时候,日本的姑娘都很喜欢从美国进口的口香糖,总是跟着美国士兵后面转。
森秋广很会动脑筋。看到姑娘们对口香糖的钟爱,他便有了自己的主意。于是,他跟经理说:“咱们生产日本的口香糖,销路肯定很好。”
得到了经理的同意后,森秋广开始研制日式口香糖。百科全书对口香糖的解释是:口香糖是橡胶液中加白糖、薄荷的一种具有弹性的食品。但是,在日本根本找不着做口香糖原料的橡胶。而且,要做日式口香糖,就必须摆脱现有产品的束缚。这时候,森秋广注意到了口香糖的一个主要特质——“有弹性”,那么能否找到一种可以替代橡胶的材料?
他们使用松脂和冬青树胶等进行过试验,但都失败了。所幸的是,最后森秋广想到了一个办法,终于成功发明了日本自己的口香糖,畅销市场。
森秋广用了什么办法?
从一开始,森秋广就已把注意力放到“有弹性”上面。于是,他试过了用松脂和冬青树胶等替代橡胶,但都没有成功。所以,这时候,关键就在于找到可以取代橡胶的物质,把它嫁接过来。
341南极造“管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日本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准备在南极过冬时,得想办法用运输船把汽油运到基地以备越冬之需。
不幸的是,当时他们准备得不充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发现所带的输油管根本不够长,可又一下子找不到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而如果那个时候再回日本运过来的话,至少也得两个月。怎么办呢?一下子,这一难题把所有的队员都难住了。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手足无措。
忽然,望着南极的冰天雪地,队长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自己制造管子。这种管子制造方法非常简捷,材料也简单(只要一些绷带和现有的铁管,再加上水即可)。更令人激动的是,再长的管子都能制造出来。你能想到他们是如何制造管子的吗?
探险队制造的管子所用的材料也就是绷带和铁管、水。乍一看,三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联系。可是,他们的的确确就是用这些材料制造管子的!其实,只要没忘记探险队所处的环境,自然也就知道他们如何制造管子了。
342张举焚猪验尸
张举是三国时期句章县的县令。
一次,他接手了一桩“谋杀亲夫”案。被告是死者的妻子,颇有几分姿色。原告却是死者的亲哥哥。原告陈述,弟媳刚回了娘家,其弟弟的房子便起火了。当他要去救弟弟时,只在床下看到被烧焦的尸首。他说弟弟为人懦弱,一定是被行为不轨的弟媳与奸夫合计谋害的。但是被告却说自己冤枉,并要撞死在柱上,幸好有差役拉住,她才免于头破血流。
后来,张举到现场察看。同去的仵作也检验了尸体,仍然没有发现可疑迹象。直到张举掰开死者的嘴,再看到满屋子的灰烬飞旋、余烟缕缕,才忽而若有所悟。
再开庭审查时,张举命人捉来两头活猪,并生起两大堆火。一头猪被杀后才烧烤;另一头则直接在火上烧,直至被活活烧死。
就这样,案子尘埃落定,妇人不得不承认了与奸夫合谋的整个过程。你知道张举是怎么判定的吗?
定案,是要依据的。而依据,肯定离不开死者身上的某一种特性。要知道张举如何判定案件,先仔细回味办案过程中他都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烧猪?为什么同是烧猪却用两种不同的形式?
343面对悍妇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妻子心胸狭窄,喜欢唠叨不停,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是有名的悍妇。但是,每一次面对妻子给自己带来的困窘,苏格拉底总能找到办法为自己解嘲,令人十分佩服。
有一次,他正在跟学生们讨论问题。当大家争论得起劲的时候,妻子突然冲入课堂,气冲冲地对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一会儿,又从外面提来一桶水,猛地泼了苏格拉底一身。
学生们愕然万分,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自己的妻子。谁料,苏格拉底只是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然后风趣地说了一句话,令在场的学生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苏格拉底的涵养和智慧。
苏格拉底说了什么话?
当尴尬已经造成,难堪在所难免,人们也已无可逃遁。这时候,回头怒斥对方,显然有失身份。逃避固然无益,那就动动脑筋来点小幽默,自我解嘲一番罢!兴许,笑声中还让人对你的睿智记忆犹新呢!
344莫洛托夫笑对发难
莫洛托夫是苏联的外交部部长。他能言善辩,善于使用外交手段维护苏联的利益,被誉为外交天才。
在一次联合国大会上,英国工党的一位外交官跟他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辩驳后,仍然不服气。山穷水尽的英国工党的外交官正绝望间,忽然想起了莫洛托夫出身贵族。于是,他灵机一动,便笑着问莫洛托夫:“你是贵族出身,我家祖辈是矿工,我们两个究竟谁能代表工人阶级呢?”
莫洛托夫是如何应对这种挑衅的?
要知道莫洛托夫如何应对发难,可以细细品味英国工党的外交官的话语。两人的出身很不同,一个出身贵族,一个出身底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现在都是外交官。作为外交部的风云人物,常常避忌正面的刀光剑影。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笑里藏刀,而且往往都能一针见血。
345奶牛助战
这是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故事。当时,一支苏联游击队正潜入敌后根据地,奉命炸毁德军的一座重要桥梁。
游击队要炸的桥已近在眼前。无奈,德军看守太严密,桥上有岗哨,桥下有巡逻。正当埋伏着的游击队一筹莫展时,东张西望的维奥多夫忽然发现了德军营区附近的奶牛场,还看到了那里的几十头奶牛。他突地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笑着说:“我看还是请奶牛来助战吧!”
“请奶牛助战?”众人不解,“奶牛能听你的指挥?再说,奶牛和炸桥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维奥多夫并不急于答辩,而是跑到队长身边“叽里咕噜”耳语了几句,队长连连点头称是。果然,没多久,维奥多夫真的招来了奶牛。只见众奶牛发疯似的四处乱窜,路上、山上、桥上……到处都是。不明所以的德军只管围追堵截,兵力很快就分散,桥上只剩下几个士兵。这时,游击队便迅猛登上桥,消灭了剩下的几个守兵。然后,布置好炸药,“轰隆”一声,桥梁便被炸得四分五裂。
当德军意识到时,回头已晚,游击队已经凯旋。你知道维奥多夫是怎样把奶牛引来助战的吗?
战争和奶牛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却被维奥多夫灵机一动而引来了奶牛助战。事实上,维奥多夫的想法是有来源的。德军严严实实守着桥梁,只能想办法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奶牛,则让人想起斗牛场。牛在斗牛场上是那么的英勇神武,斗士又是怎么做到的?可不就是用舞动鲜红的布巾来挑逗和触怒公牛的嘛!
346瓦杜丁妙计诱敌
1943年秋,苏联与德国的德温伯河会战中,苏军鉴于德军反扑厉害,只好下令避实击虚,实行战略大转移。但当时的机械部队太庞大,要在敌人眼皮底下转移得神不知鬼不觉,实非易事。
这天,苏联红军瓦杜丁大将,正沿着德温伯河畔河岸散步。忽然,警卫员指着河边高呼道:“司令官,有人在钓鱼呢。”瓦杜丁寻声望去,甚为疑惑,不明白什么人此时还有这等闲情逸致。更怪的是,那人竟将被大炮炸死的小鸟的脑袋作诱饵!而饿极了的大鱼,却争相啄食着诱饵。这时候,瓦杜丁倏忽间意识到了什么,便命部下弄来一具刚断气的无名尸首,乔装打扮一番。
在后来的交战中,当德军打死了苏军的一个大尉时,德军兴奋地从这个大尉身上发现了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文件,上面写着:“沃罗温日方面军,最高统帅部队命令你们暂停止进攻,就地在布克林转入防御!”这位军官欣喜若狂,马上报告上级。德军最高指挥官下令:“密切注意苏联军队动向!”
当德军轰炸机凌空呼啸着向苏军阵地倾泻无数炸弹时,苏联的红军主力已经转移到了德军防御力量比较薄弱的基辅北侧。这全归功于瓦杜丁的妙计。
你知道瓦杜丁是怎么办到的吗?
德国军官欣喜若狂,是因为他以为苏联红军的传令官已经死在前线,眼见的“绝密”文件为证。但是,正如瓦杜丁看到的怪人钓鱼一样,大鱼争相啄食诱饵,是因为,它们根本不知道那是诱饵啊!
347“羊群”收复易州
公元885年,卢龙节度使李可举派部将李全忠攻打河中节度使王处存。李全忠手下的裨将刘仁恭通过挖地道钻入易州城,使得王处存猝不及防,只好弃城败退而走。
王处存撤退后,日夜刺探易州军情,等候时机收复失地。他得知,李可举的官兵攻下易州城后,易州城鸡飞狗跳,民怨沸腾。那些官兵横行霸道,飞扬跋扈。不是喝得烂醉如泥,就是打家劫舍,无恶不作。
后来,王处存只凭一批羊皮,便使易州城失而复得。你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