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不过,有的人反应迅速,有的人反应迟钝。人们对任何事物的反映,都需经过“思维”的过滤,才能将事物看得透彻,看得清晰。可以说,思维是过滤的关卡,是透析的过程,在这道关卡与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聪明人是如何想的,也可以发现愚蠢的人是如何做的。
1逻辑判断法
这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故事。
德法交战期间,德军有个参谋天天用望远镜观察法军阵地上的情况。令他意外的是,每到上午八九点钟,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个小坟堆上,总会有一只波斯猫在悠然地晒着太阳,而且从来都没有间断过。于是,他报告了指挥官。
指挥官一听参谋的报告,即刻调集了6个炮兵营,地毯式地炮击了那个波斯猫晒太阳的坟场。恰巧,法军的一个旅指挥所就在这里,于是该指挥所就在这次轰击中被彻底消灭了。而这一切,竟然都是那只波斯猫惹的祸,这是什么缘故呢?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众所周知,波斯猫天生娇生惯养,是猫中的贵族。所以,对于法军而言,还真的都是波斯猫惹的祸了。如果不是波斯猫天天出去晒太阳,德军参谋不可能有什么异常情况可报告给指挥官,而指挥官也不可能因此发动如此迅速的轰击,法军也不至于死得“不明不白”了。
2单刀切入法
潼关之战,曹操不敌马超,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大败至渭河边。曹操要渡渭河,到达北岸。但是,马超截断了交通运输线,曹军根本无法安营扎寨。如果迟迟不能立营的话,将会遭遇马超随时发起的攻击。令曹操焦虑的是,渭河北岸根本没有城池可用。
这时候,有一个幕僚建议用渭河的土筑城。曹操于是调用了3万官兵挑土筑城。但是,问题接踵而来,渭河的土净是泥沙,松散得怎么也无法垒墙。那边,马超的兵马不时骚扰,曹操愁得日夜唉声叹气。
那时正好是初冬,严寒将至,连续几日都是乌云密布,时不时还会下雨,这让曹操更觉烦躁。一天,有个隐士求见,问曹操为什么迟迟没有筑城安营?曹操回道:“这里都是沙土,土城一筑就塌,怎么筑?你有什么高见吗?”
隐士笑着说了一段话,令曹操愁眉舒展,当即令士兵们做好准备。没多久,竟然真的建成了土城。暗探立即报告马超。马超亲自察看,大吃一惊,不明白曹操何以一夜之间建起了一座土城,莫非有神仙相助?
你知道隐士说了什么吗?曹操筑城真的有神仙相助吗?
单刀切入,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有选择有考虑地直对目标,以期取得一针见血、立竿见影的效果。曹操当时无法筑城,关键在于松散的沙土无法凝聚。如果能找到一个凝聚的切入点,那么松散的沙土也可变成坚固的城墙了。
3死里逃生法
从前,一个孤僻的岛国,有一个昏庸的国王。他有两个大臣,一个唯利是图,阴险狡诈;一个则廉洁奉公,深得民心。
奸诈的大臣无法容忍廉洁的大臣处处与其作对,想尽办法要铲除廉洁的大臣。于是,奸臣就在国王面前说尽了贤臣的坏话,说贤臣意图谋反。国王偏听偏信,决定听取奸臣的计谋,用抓生死阄的办法杀死贤臣。抓阄方法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两个阄,一个上面是“生”字,一个是“死”字。如果好大臣挑出一个“生”字就能活,否则就马上被处死。
当天夜里,奸臣威胁做阄的人,让他在两个阄上都写“死”字。这样,贤臣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了。然而,做阄的人却偷偷把奸臣的阴谋告诉了贤臣,希望他能够想好脱身之计。
次日,贤臣不紧不慢地抓了一个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却把抓到的阄吞掉了,然后跟国王说了一段话。最后,国王放了贤臣,计不得逞的奸臣只好干生气。
那么,你知道贤臣说了什么让自己死里逃生吗?
贤臣该如何面对横竖都是死的局面呢?是逃避,还是反抗?但都似乎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作用。值得庆幸的是,盒子里只有两个阄而已。这两个阄,决定了贤臣的生或者死。也许,这是风险,也是机遇吧。而当两者同在,则须先舍其一。
4灵活思维法
美国有一个出版商,滞留了一批书,久久无法脱手。
有一天,他突然灵机一动,给总统送去了一本。当时,日理万机的总统不愿意跟他多纠缠,于是随便说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回去便大做广告:现在有总统喜欢的书出售。”一下子,这些书竟然被一抢而空。可惜,没过多久,出版商又有一批滞销书,就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鉴于上过一次当,干脆说:“这本书糟透了。”谁知,出版商又以“现在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为由引起读者的好奇。
后来,出版商第三次送书给总统时,总统便不再做任何的答复。你猜出版商又将怎样做广告呢?
灵活思维,要有活跃的思维,要对事物有极度的敏感性,懂得灵活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撞南墙,更可打开新路径。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人的思想也一样。因循守旧是无法跟上这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的。
5杀鸡儆猴法
南朝齐代,吴兴郡太守王敬则刚上任不久,地方上便接二连三发生盗窃案。
处理了几桩案子后,王敬则发现盗贼作案都是彼此沟通、相互掩护的,而且大多是一个团伙所为。一天,有一家富户押着一个小偷到了郡府。小偷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当时的法律还没有对小偷治罪的先例,王敬则想了一下,便派人传来了小偷的所有亲属。然后,命人把小偷绑上柱子,叫衙役抽打1 000鞭。才到第200鞭的时候,小偷便直喊饶命,众亲属也纷纷跪下求情。于是,王敬则便罚小偷长期扫街。
后来,扫街的小偷答应了王敬则的一个要求。没过多久,城里的小偷都纷纷逃窜。王敬则向小偷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猴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接着才逐步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杀鸡儆猴”。小偷只是团伙中的一个,但是,却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他们已经见识了同伙的下场。
6超脱思维法
清朝末年,云游四海的竹禅和尚来到了北京,被当时在位的慈禧太后召进宫里作画。
有一次,慈禧太后让画家们用5尺宣纸画一幅9尺高的观音菩萨像。那时候,宫里的画家并不少,也各有所长。但是,始终没人敢接画。5尺的宣纸怎么可能画9尺的观音?臣子们都为在场的画师紧张,谁都认为这是一件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然而,竹禅和尚却借研墨的工夫冷静思考,很快就有了主意。只见他挥毫泼墨,竟一挥而就,很快便完成了他的“大作”。慈禧太后看后,也连连称奇。
竹禅是怎么画9尺观音的?
面对难题,与其回避,不如尝试着换一种思维方式。别总是因循着老式的套路,尝试着“不按常理出牌”,用一种超脱的眼光看问题。或许,前方便迎来你所盼望的“柳暗花明”。
7扩展思维法
一天晚上,陈先生和好朋友王先生在房中畅聊。
陈先生想起自己家里“阴盛阳衰”的状况,便长叹了一声。王先生问他为什么叹气,他说:“我是在想,这女人就像是水,男人就像是船,水可载舟,也可覆舟……”话没说完,陈夫人已经破门而入,厉声责问:“结婚到现在,我让你翻过几次船,今天你不说清楚,决不善罢甘休。”
幸好陈先生机灵,一句话便化解了险情。
你知道陈先生是怎么回答的吗?
“水”的确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但是,机灵的人自然会想到,当你执著于翻船多少次的时候,却忘了有些是没有翻船危险的。何况,所言的也不过是对一般而言。结婚了的,没结婚的,原本也不一样。“船”不只可在水上也可在水中。
8变通思维法
1989年12月的时候,台湾的一家报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联系上了大陆的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并派出一名记者前去采访。
李可染是个中国山水画大家,所以这次专访非常重要,容不得记者半点差池。然而,很不幸的是,当记者千里迢迢、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来到了李可染大师的家中时,却发现,大师已经魂归西天,无法接受他的采访了。
由于种种原因,大师的辞世消息当时并没有对外公布。所以,也只是记者恰好碰上而已。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总之,记者看来是白跑一趟了。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记者竟然做出了另一个毅然决然的决定,后来还因此而发了一笔“横财”,并被后人传为一段佳话。你知道记者做了什么吗?
搜集信息资料,从事采访报道工作的人,我们美其名曰:“记者”。这一行业的精英,需要对“新闻”有胜如警犬的“嗅觉”。信息是千变万化的,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必须懂得变通,学会变通,能够变通。
9跟着感觉法
亨曼是美国的保险推销员。有一次,他被分派到美国新兵培训中心推销军人保险。
到了培训中心后,亨曼就向新兵解释了军人保险所带来的保障。他说:“假如发生战争你不幸阵亡了,而你生前买了军人保险的话,政府将会给你家属赔偿20万美元;但如果你没有买保险,政府只需支付给你的家属6 000美元的抚恤金……”
这时,有一个新兵很沮丧地就接了亨曼的话说:“这有什么用?多少钱都换不回我的命!”
眼看亨曼的销售就要走入僵局,聪明的亨曼只用了一句话,便让在场的所有军人当即买下了军人保险。这种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是从来没有人能够做到的。
亨曼是如何达到这种成功率的呢?
确实,命都没了,钱再多又有什么用?不过,如果你只是跟着别人的思维转,不懂得变通,只是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转,又怎么可能会成功呢?而推销员,最忌讳的,也正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很多时候,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也非坏事。当然,跟着的感觉,要有前瞻性的判断前提。
10跳脱桎梏法
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青年乘客在抢着下车时,把陈年的车窗玻璃给撞碎了。
当时,售票员便拦住了青年的去路,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同志,玻璃是你打碎的,按规定,你必须赔偿。”青年很不服气,因为他真的不是有心的。况且,那玻璃本来就年日已久,加之当时上车下车人多拥挤,他又怎么甘心自己负担这个赔偿费用呢!于是,他反问售票员为什么要他赔。售票员倒很耐心地说:“损坏了人民的财产就应该赔。”
听了售票员的解释,青年笑了。然后回了一句话,使得售票员无可奈何,只好任随青年走了。
青年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有人说,思维是一个人的翅膀。善于运用思维,就可以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就可以自由自在、欢畅地翱翔于无限宽广的宇宙中。而这,就需要你能够不为桎梏所累,需要你不钻死胡同。
11绝处逢生法
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就任命江苏吴县人蒯祥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并集中了全国著名的能工巧匠,在元朝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营造新的皇宫。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皇宫已经建造得差不多了。俯瞰那皇宫,只见金虬伏栋,玉兽蹲户,檐牙高筑,金碧相辉,红砖碧瓦,龙飞凤舞,尽是一片皇家豪富和权力威势的景象!实在让人惊叹不已。龙颜大悦的明成祖直夸蒯祥“是当今最巧的工匠”,使得当时的工部右侍郎妒恨有加。于是,在营造最后一座宫殿时,他趁雷电交加之夜,溜进了工地截断了一段尚没完工的金门槛。右侍郎的这一招十分毒辣,因为找不到同样材料补上,金门槛就装不起来,到时候,蒯祥就会大祸临头。
次日,蒯祥发现了断门槛后,确实吃惊不小。聪明的他也预料到了是谁要陷害他。所幸的是,他终于想到了办法补救这个损失。最后,令工部右侍郎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皇帝不但没有怪罪,反而使蒯祥更加名声大噪。
蒯祥是如何补救的呢?
金门槛已经断掉是事实,所以,蒯祥的当务之急不在于去证实谁想害他又或者是报仇,而是想方设法来补救已经造成的“麻烦”。抑制人成功的最大“瓶颈”就是机械呆板,总是束缚在习惯的框架里。最后,也只能一条道路走到“黑”。所以,适当地学会变异求新,才能绝处逢生。
12思路疏通法
在美国,有一个足球体育协会为了满足大批球迷看足球的强烈愿望,打算动工把看台上原本8万的座位扩容到12万。
但是,就在他们准备动工的时候,政府的治安管理部门就发现问题了。通往足协体育场的道路最多只能容纳8万的人流量!可是,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就很可能在大型赛事中因交通堵塞而发生意外事故,甚至还会造成死亡事件。道路管理部门提出,可以加宽道路以扩大容量,但是,政府至少得拿出4 000万美元的经费。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得需要时间来筹备经费啊。
无奈之下,政府治安管理部门只好向市民征集意见,以寻求一个更为稳妥的过渡办法,先解决燃眉之急。最后,采纳了一个音乐家的建议,使得道路的拥挤得到暂时的缓解。
你知道音乐家有什么建议吗?
只能容纳8万个座位的地方,却需要容纳12万的人群,确实是令人头疼。如果拥挤无法解决的话,可想而知,后果是多么的不堪设想!位置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扩充,但是,人群可以用思路疏通啊!
13疯狂思维法
有一个牧人养了一只骆驼。但是,那只骆驼总是懒洋洋的,怎么打怎么骂它都不动。
折腾了一整天,牧人累了,便对着骆驼说:“如果你再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牵到集市上卖了。你这不值钱的东西,我把你只卖1块钱,我发誓!”但是,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1块钱卖一只骆驼的话岂不太亏了?但是,他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既然发了誓,就得兑现啊!
次日,他只好牵着骆驼去市场。一路上,不禁责怪起自己和骆驼,更后悔自己性子太急。1块钱的骆驼叫他如何卖得出手?要是100块还差不多!这么一想,牧人开始有了主意似的。他赶紧跑回家去,抱来一只又老又瞎的猫。然后,把骆驼和猫拴在一起,到了集市上便高声叫卖着:“这么好的骆驼,只卖1块钱啊!来买吧,乡亲们!从没有这么便宜的骆驼,只卖1块钱。”可当有人走过来表示有兴趣时,他却喊出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最终,夜幕降临了,他始终没有把1块钱的骆驼卖出去。所以,当他赶着骆驼、抱着猫回家的时候,便对自己说:“我发誓把骆驼只卖1块钱,我做的每件事都履行了我的誓言,可人们都不愿意买,我的誓言没能实现,这可不能怪我。”
牧人到底说了什么,居然1块钱的骆驼都没人要?
1块钱的骆驼没人要?鬼都不信。可是,牧人的确是叫着只卖1块钱的啊!其实,疯狂一点儿没什么不好。因为,疯狂里边不是冲动,而是胆魄和顶级的智慧。牧人的疯狂,也许因为一时的气话,但是他绝非无知。在兑现诺言的同时,骆驼的确只叫价1元,但始终没有卖出去,这就是疯狂里边所含的智慧。
14离群思维法
19世纪中叶,听闻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后,众人抱着淘金梦蜂拥而至。小农夫亚默尔当时17岁,他也是这支淘金队伍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