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守护型婴幼儿保育
29117900000012

第12章 守护型保育中“人”(person)的环境

围绕着孩子的丰富多彩的“人”的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接触孩子的“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孩子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交流的方法,以及如何去表达。同时,还可以学习规范及规则这类的东西,逐渐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保育园生活中的“人”的环境是指保育人员、其他孩子、家长,以及所在地区的人。这些人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影响。但是,不能说在孩子周围有了一群高素质的人,就可以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孩子,绝非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完成的。

围绕孩子的“人”的环境,应该尽量准备得丰富多彩。这样,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去选择环境(=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孩子和孩子

有年龄相近的孩子,也有年龄相差大的孩子,有发育程度比较接近的孩子,也有发育程度完全不同的孩子,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接触不同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原有的各种能力发挥出来,促进孩子的发育成长。

给孩子准备一个可以根据活动内容自发性地组成集体的环境非常重要。

●孩子和保育人员

保育人员的作用不仅仅是看护孩子,接触孩子。同时,还需要起到为孩子创造环境的作用。需要调整孩子和孩子之间,或者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准备好“物”和“空间”等环境。没有必要要求一个保育人员做到所有的一切,而是需要保育人员组成小组,协作分工,共同为孩子准备可选择的环境。

●孩子和家长

家长是与孩子有着依附关系的基本存在。家长往往追求孩子最好的利益,但是,家长并不具备专业的保育知识。同时,在考察了孩子发育的全部过程之后,当今人们所说的“最好”,有时也未必是最好的。这些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保育人员传递给家长,这也是保育人员的作用之一。

●孩子和所在地区的人

小学生、中学生、医生、开店的、工匠、农户等,所在地区的所有人,都是教会孩子自己是社会一员的很好的老师。保育园应该与学校和所在地区合作,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进行各种各样体验的机会。

起点是“大人和孩子”的关系

孩子的感情非常丰富,只有在与深思熟虑的大人之间构筑起紧密的关系,才能够自己主动去玩,去构筑与其他孩子的关系。

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与家长之间的依附关系,与周围的大人之间的信赖关系非常重要,这些会影响孩子的好奇心。但是,是不是没有大人的中介,孩子就不会建立“孩子和孩子”的关系呢?本来孩子就是一种能动性的生物,自己想要与环境建立联系。但是,他们还不能很好地使用东西,也不能建立良好的“孩子和孩子”的关系,和谐地在一起玩。但那不是从大人的中介中可以学到的东西,而是在孩子和孩子的相互关联中学习的东西。为了扩大这种学习,需要大人有一种守护的姿态,在孩子构筑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中做出示范,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大人不是中介人,而是给孩子示范人与人交流模式的“人”的环境之一。

重要的是“孩子和孩子”的关系

我们知道,孩子不是在“大人和孩子”这样的关系中发育成长的,而是在孩子和孩子的相互接触中发育成长的。与其说是保育人员教授孩子些什么,不如说是观察其他孩子,模仿其他孩子,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孩子之间的接触,可以活跃孩子的大脑(特别是前头叶),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育。

表面上看来,是保育人员让孩子们很好地动起来,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引导他们,而事实上,更多的时候,只是保育人员在那里表演,实际上孩子们什么也没有做。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教授孩子,引导孩子,而是应该让孩子成为主角,开展主体性活动。

支持孩子们的自主性活动的根本,是每个保育人员必须很好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发育状況,准备好符合每个孩子发育的环境。为此,有时候需要很亲切地对待某一个孩子。和孩子一起玩,给孩子做出玩的示范,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当孩子们自己开始玩了,大人就应该稍稍远离孩子们,从直接参与,退到守护型参与。这是因为如果与孩子们的距离太近,则只能看到狭小的范围。我们需要在孩子发出信号的时候能够看得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马上奔到那里。保育人员的工作不是给孩子们的活动提供些什么,而是为孩子们准备好无论什么时候自己都可以选择的环境。

我们来看一下吃饭的情景。我们可以看到,在吃饭的时候,同样是1岁的孩子,生日大的孩子会牵着生日小的孩子的手,会领着他找座位,让他坐下。有的1岁的孩子则拿着擦手的毛巾去给所有的孩子擦手。当0岁的孩子噎着的时候,1岁的孩子会给他捶背。

这种情景在保育园很常见,但是,我们是否还是会为“哺乳期的孩子是以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为中心的”这样固定的说法所左右呢?在欧洲等地,主张从0、1岁的孩子就开始自立。在有的保育园,当孩子一个人可以使用勺子的时候,就会让他在吃饭的时候“吃多少,取多少”。

当这些小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免不了有时会挤压在一起,互相碰撞、拽头发等。但是,欧洲的孩子们不会去找保育人员哭诉,而是自己从那里挣脱出来。

保育人员要做的不是抱起没有要求你抱的孩子,或者马上抱起撒娇哭泣的孩子,而是很好地观察孩子的状态。看着孩子是否可以自己挣脱出来?孩子是否一个人可以站起来?而在孩子挣脱出来的时候,表扬孩子。

如果孩子可以一个人解决,就不要伸手相助,这才是保育人员的工作。相反,如果孩子虽然没有哭,却已经发出了信号,我们就不能忽略,必须立刻很好地对应。

吃饭

在哺乳期结束后到自己可以吃饭前,为孩子准备和几个其他孩子一起吃饭的环境,这可以激发起孩子吃饭的欲望,看着其他孩子吃饭,可以学习吃饭的方法。最近发现,食欲和挑食都会受到孩子集体的影响。“吃”不是“摄取”,而是“行为”。

3岁以上孩子的午饭为半自助方式。让孩子自己向值日生说出自己想要的量,由值日生盛给他。设定孩子与他人交流的场景,而不是自己随便挑选自己喜欢的饭菜,自己随便盛。这样,可以通过孩子之间的会话,使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理解对方的想法,以此提升交流的能力。通过这种学习,还可以培养今天自己能够吃多少的预见能力。

座位不固定,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坐下。开始吃饭,要等到所有孩子打好饭坐下来时一起吃,这样早早坐在位子上的孩子就要多等些时候。但是,早早坐下,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位置,可以和喜欢的小朋友坐在一起,在开始吃饭前,可以好好聊天。而不愿意等的孩子,只能选择剩下的空位,但是可以在吃饭前看书,等大家都坐齐了再去。保育人员的作用就是调整桌子的数量,保证不出空位,同时,给孩子们创造可以自然会话的环境。

打架

孩子之间当然会出现打架的情况。打架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孩子通过打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打架时,保育人员应该做的有三点。

1.判断有无伤害和生命危险

如果出现伤害,想要用暴力解决,情绪很激动时,需要把孩子分开,让他们情绪稳定下来。

2.观察当事人能否自己结束打架

如果当事人自己不能结束打架,则应该让其他孩子介入,寻找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的方法。

3.如果第二个方法还不能解决时,保育人员绝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来裁定,而是要给做仲裁的孩子做出榜样,把仲裁的方法示范给孩子们。

和平小桌(peace table)

现在在3、4、5岁孩子的保育室内,有一个孩子们经常使用的角落。角落里放着一张被叫做“和平小桌”的小桌子。

在集体生活中,肯定会有大家齐心合力的好的一面,也肯定会有意见不合的一面。这种时候,就使用这张和平小桌。在那里,孩子们自己写着“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好地听别人说话”。

当与别人的意见碰撞时,即使在瞬间发了火,而稍微过后一些时间,则会平静下来。这张小桌就是为这个目的而设置的。在这里,两个孩子隔着桌子相对而坐,以同样的姿势,同样的立场,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一方站着,或者一方手里拿着东西,可能会令人感到不对等,或者感到有年龄差。

在这里,有时由当事人自己交流,自己解决。有时也会把愿意做仲裁的孩子带过去。3岁孩子打了架,还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就把5岁孩子带去,将写在上面的内容读给孩子们,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程序。

帮忙

孩子的行为,会因在一起的大人的行为而变化。如果有比自己发育迟的孩子,自然地就会充当起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还有,孩子到了大约5岁的时候,就会在觉得自己对别人有用时感到高兴,就会感到自己是朋友中的一员。就会在帮助别的孩子,教给别的孩子的过程中,体验被别人感谢、受到表扬时的心情,孩子们会增加自信,就会更加积极地去与人接触。

同时,通过请别人帮助,让别人教给自己,在自己会做后,还会去教给其他孩子。也就是说,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为自己行为的榜样。

这种情景不仅仅出现在混龄班,也会在同龄而发育程度不同的孩子中经常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