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将进攻目标转向南太平洋?日本为什么计划将瓜岛建成南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国人为何也看中了瓜岛并打算派一支部队在岛上登陆?两军对垒,狭路相逢,一场空前惨烈的瓜岛争夺战开演了。茫茫沼泽的丛林中的激战又将如何残酷?
一、暂回广岛湾
此前,日本海军曾坚持“守势军备”这种传统作战方针,夜以继日地进行紧张的训练,但发现日本与英美之间的战争势在难免之后,亦迅即排斥众议,重温其本来使命,认真地致力于制定必胜的作战计划。
日本海军的首脑机关,特别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深知美英的国家实力和国民情况,对于开战一事持极为慎重态度,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思考之后,认为事到如今,只有速战速决方能取胜。“战则必胜”这种说法已成了海军官兵的口头禅。身负全海军和国民所望的山本大将确实是责任重大。
依照周密的计划进行的珍珠港奇袭曾引起国民的一片欢呼,这在一般国民看来,不但是堂而皇之的壮举,而且是一种慷慨悲壮的业绩,然而,对于作战当局来讲,这实际上不啻执虎之尾,是一次重大的冒险行动。这真可以说是依靠“天佑神助”取得的成功,下一步的西太平洋作战也进行得颇为顺利。结果,不管怎样,“对于日本生存必不可少的东南亚资源地带”终于为我所有了。
这样一来,虽说作战是按计划进行的,但实际上,作战当局不知预计了多少困难。
正如常言所说的,事情并不都象想象的那样困难。这次作战收到了奇迹般的战果,同战果相比,损失是微不足道的。正因如此,不单是惑于无敌海军美名的日本国民固然要兴高采烈,就是作战当局也为之欣喜若狂。明治以来,进行了战则必胜的教育,而日本国民也相信这一点。看来,是一种主观愿望——坚信战则必胜的日本国民的不可思议的伟力要在此次作战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支配了战局。
人们之所以看不到日本未来的巨大的不幸和悲剧,究其.根源,就在这里。暗中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任何人也没有公开提出过这个问题。
开战以后的战局如此顺利,于是,比前人们一直担心的第二阶段的作战方向就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在这个问题上曾有过三种主张:1)乘第一阶段作战之余势,一鼓阼气西进,同德国携手;2)东进,同美国太平洋舰队决战:3)南进,切断澳大利亚(盟国的最薄弱的环节)同美国本土的联络线。
究竟西进还是东进?结果在一番激烈争论之下,决定了展开包括进攻中途岛及阿留申群岛西部诸岛的所谓太平洋东正面作战。当时,欧洲战场上德国的攻势业已发生转折,突然间出现了前途难以预测的局面。
中途岛海战是日本海军自建军以来所经历的最大的,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大海战(动员巨大的海军部队,在广阔的海区进行的大规模的作战)。这次海战出乎意料,以日本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如果总结历史教训,可以说战斗是一系列连续失误的过程,结果,失误少的一方获得了胜利。此次海战中,日本舰队的失误太多了,这不禁叫人想到:是不是神的旨意,故意使他们做出这么多的失误呢?这是一次毫无理由的失败。
另一方面,与中途岛海战同时进行的阿留申群岛作战虽然达到了预期的占领目的,但事隔不久,人们就发现这次作战为战局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难以设想的困难。这与其说是作战计划上的失算,莫如说是日方为了掩饰中途岛海战的失败,从政治策略的角度出发,主动地为自己制造困难。
这样一来,以速战速决为目的的第二阶段作战,早在作战之初就遭受到挫折,于是,日方不得已要对作战计划做彻底的修改。
中途岛海战后不久,山本大将就做出了判断:美国舰队可能趁机向阿留申方向进行反击,针对这种情况,他曾企图把全部残存的航空母舰(“瑞鸫”号、“龙骧”号、“隼鹰”号、“瑞凤”号)和包括高速战列舰在内的有力部队集中部署于阿留申群岛方面以迎击敌军,然而,由于他对这种情况注意不够,7月上旬,竟然命令大部分参战部队返回广岛湾。
这一期间,美国早已把飞机和潜艇基地推进到基斯卡岛附近的埃达克和阿特卡两个岛屿并从空中和海上加强反击。
结果,到7月底,日方突然在基斯卡岛一带损失1艘驱逐舰,2艘扫雷艇和1艘大型油船;另外,还有3艘驱逐舰和1艘大型油船受到损伤,而在阿图岛一带亦有1艘驱逐舰沉没、2艘水上飞机母舰和3艘大型油船被击伤。
另一方面,企图攻占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的日陆海军部队虽然登上了高耸的斯坦利山脉并开始进攻莫尔兹比港上面的考科达,但由于遭到敌机的猛烈反击,加之热带病连续发土和补给难以运送,前途不容乐观。
另外,在珊瑚海海战前的5月3日就己占领的所罗门群岛南端的图拉吉岛上派出了大型水土飞机和水土战斗机队进行空中警戒,而在稍后占领的对岸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则正在修建陆地机场。
在其他战场上,除了7月末进行的大洋洲西北部附近的阿鲁、卡伊和塔宁巴尔群岛的攻夺战外,看不出有什么重大变化。
当时,日陆军在缅甸西部进行的作战业已结束,正在研究进攻重庆的方案,然而,海军却主张这次作战最好是暂缓;陆军方面对于海军所提出的在印度和锡兰方向积极作战的设想,虽在作战思想上表示赞同,但在实际行动上却高谈为时尚早,因而,这一方向上的作战暂时还没有可能。
另一方面,在欧洲战场上,德军虽已再次发动攻势并以破竹之势攻陷罗斯托夫,大军已逼近斯大林格勒城下,然而,意大利方面却因燃料不足,军事行动已出现停滞苗头,于是,英德议和的论调,便应运而生了。
二、时间紧迫
日本虽然在中途岛作战中遭到失败,但在当时从量的方面来看,依然可以肯定地说,日本的联合舰队对以美国太平洋舰队为主力的盟国舰队占有优势。在珍珠港被击伤的美国战列舰大部分不能活动,至于航空母舰兵力,我方显然占有优势。
根据日本方面的判断,昭和十七年(1942)7月敌我双方的兵力如下:
日本方面:战列舰12艘
航空母舰大型4(1)艘
小型2艘
盟国方面:战列舰9(4)艘
航空母舰大型9(4)艘
小型
(括弧内的数字表示受伤的军舰数,此外,日本方面的数字不包括旧式小型航空母舰“凤翔”号)。
至于表中没有列出的其他舰艇,就太平洋上的舰只而言,日本方面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不比美国逊色。
只是在海军航空兵方面,双方兵力大致相等,彼此旗鼓相当。
开战以来的战果表明,日本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和飞机均占优势,在西太平洋上绝对占有制空权。
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在马来海面,一瞬之间击沉了英国引以自豪的“威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两大战列舰。除此而外,日军还经常抓住盟国军队的薄弱的防御环节,保持了符合一般战术原则的局部优势。此外,在初期,交战双方几乎以相等的航空母舰兵力进行的珊瑚海海战中,如果抛开战略问题,仅就空战本身而言,日军所取得的战绩也是绝非偶然的。即使在中途岛海战失败之后,日本的航空部队依然相信自己在技术方面占有优势,而且这种自信丝毫没有动摇。不过,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人们常附加一个条件,这就是自从开战以来,日本航空部队经常苦于飞机“数量”之不足。
从航空母舰的情况来看,由于飞行部队业已编成,已经有能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海战了。然而,从战局的进一步发展来看,依然有一个重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作战正面区域之大超出了开战前海军人员的想象。这样一来,北面的阿留申群岛,东面的马绍尔群岛,南面的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以及西南方面的各个地方都急如星火地催促所在基地航空部队派遣飞机和飞行员。关于飞机和飞行员的数量问题是无论如何也要解决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曾考虑过三种对策。
其一,由联合舰队司令部合理地指挥作战,一如既往,经常保持局部优势,这纯粹是作战方面的问题。
其次是增加飞机生产,培训大量飞行员。这是海军大臣。
的任务,是海军省承办的军政事项。
第三种对策是在前两个问题方面求得陆军方面的理解和协助。
山本大将的作法是:在第一种对策方面竭尽全力;为使第二种对策得以实现,频频派遣幕僚去东京向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大将陈述意见,并向海军大臣鸠田繁太郎大将提供资料;关于第三种对策,则是希望军令部总长和海军大臣做出积极努力。
为使美英屈服,最重要的是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这一深藏于山本大将胸中的重大作战方针一直没发生过变化。
《海战要务令》第一页上就开宗明义地写着:
“战斗要诀在于集中兵力和先发制人……”在中途岛海战中,尽管遵循集中兵力的原则遭到了失败,但是,在以后的作战中,仍然要以先发制人之利歼灭敌军。所谓先发制人,系指经常掌握战斗主动权而言,而不一定非要我方先动手打人不可。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经常在作战正面保持优势。以数量方面来看,美英很快就要赶上并超过我军,因此,要想打败美英,时间显得十分紧迫。
因中途岛海战失败而深感内咎,加之由于在敌方争取不到伙伴而感到“时间”紧迫……“知己知彼的山本大将在其生命行将结束的短暂的时刻曾给友人写下了……在下之生命仅最后百日而已……”这样的话,从这句话里足以看出大将心事之沉重。
7月11日,大本营告知山本大将,中途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群岛以及萨摩亚诸岛方面的进攻任务业已废除。
这次作战方针之所以变更,究其原因,石油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八月中旬,大本营曾向联合舰队司令部报告说。昭和十七年(1942)以后,舰艇用重油来源将枯竭。
当时的联合舰队中,一部分参加中途岛海战的部队被派-遣到印度洋方面去,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在这方面已经没有积极作战的可能,因而战势由攻势转为守势。
这样一来,联结阿留申群岛、威克岛,马绍尔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的一线就必须加以固守。而固守乃是日本海军经过多年研究和训练所取得的特长,因而如果照此办理则很可能获得成功。
然而,人们并没有放弃速战速决的希望。要诱使美国舰队尽快按我们的意图进行舰队决战,一定要做好各种准备。
为此,日方加速攻占了上述一线外围岛屿(并设防固守)。具体表现就是攻占与马绍尔群岛相邻的吉尔伯特群岛,瑙鲁和大洋岛两岛,加速构筑瓜达尔卡纳尔基地,加强对莫尔兹比港方向的进攻和强化新几内亚地区作战。当时,有1200名海军守备队和2000名设营队进出于瓜达尔卡纳尔,在该地建筑机场,预定8月6日竣工。
三、南云部队
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新编第三舰队
中途岛海战以日军惨败而告终,其后,在战局业已告一段落的昭和十七年(1942)7月14日,日本海军汲取了这一惨痛的教训,毅然对联合舰队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编。首先,为了加强东南方面作战,重新编成了第八舰队,任命了三川军一中将为该舰队司令。司令部设在腊包尔。改编后,此前在这一地区作战的第四舰队可以尽全力在内南洋作战了。
在这次重大改编中,值得大书而特书的是第三舰队的编成。根据开战以来的经验,航空母舰的威力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尽管如此,此种军舰在日本海军中的地位依然不过是关胁或大关而已。然而,汲取了珊瑚海和中途岛海战的教训以后,航空母舰如今正在被推向舰队之王的宝座。但是,战列舰依然稳坐王位而不肯相让。因此,航空母舰就只能比作张出横纲罢了。虽说是张出横纲,但在有横纲出场的仪式终究不能把航空母舰看作是捧刀随行或鸣锣开道的角色。基于这一思想,对此前仅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编成的第一航空舰队进行了改编,在重新编成的第三舰队中加入了高速战列舰和巡洋舰。
第三舰队的编制中包括:第一航空战队(拥有“翔鹤”号、“瑞鹤”号、“瑞凤”号航空母舰3艘),第二航空战队(拥有“飞鹰”号、“隼鹰”号和“龙骧”号同型航空母舰3艘),第十一战队(拥有“比睿”号和“雾岛”号高速战列舰2艘),第七战队(拥有“熊野”号、“铃谷”号大型巡洋舰2艘),第八战队(拥有“利根”号和“筑摩”号大型巡洋舰2艘),第十战队(拥有“长良”号轻巡洋舰1艘和驱逐舰16艘)。这是一只拥有29艘舰只并配置得当的大舰队。新编第三舰队司令由原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亲任。原第一航空舰队的草鹿龙之介少将被任命为参谋长,其他人员大部调任,新任命的首席参谋为高田利种大佐,作战参谋为长井纯隆中佐,航空参谋为内藤雄中佐。
据说南云中将和草鹿少将之所以继续在机动部队中任职-是出自山本司令的主意,谈到这个问题,人们不禁会想到一个情况。
中途岛海战失败以后,从该海域撤出途中的6月10日,山本长官把当时乘坐“长良”号轻巡洋舰的南云中将和草鹿少将召到“大和”号旗舰上去。“大和”号上的全体舰同都身穿短袖上衣和短裤,山本长官和宇垣参谋长身穿颇为清爽悦目的纯白军装,而南云部队的全体官兵却穿着作战时的黑色衣服。一个个显得面容憔悴,’这种成了鲜明对照的情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草鹿少将站着向山本长官报告战况时,首先说道:
“战斗失策,忍辱生还,唯望哀仇一念。卑职愿亲手雪恨,但不知何以如愿,愿长官赐教。”
他说完低下了头。
“知道了。”
山本长官的回答简短有力。
正如第五航空战队改编为第一航空战队那样,新编第二航空战队系由原第四航空战队按原建制改名而成,角田少将及其幕僚全部留任,笔者(奥宫)的职务也改为第二航空战纵的参谋。
全部在航的航空母舰7月上旬前都在阿留申海面上作裁,因而,返回广岛湾时,已经是7月12日了。
此前曾在中途岛奋力苦战的“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号,”苍龙“号4艘军舰的生还舰员,凡不宜继续在航空母舰上服役的,都下令转到新编第一或第二航空战队。补充的主要是”飞龙“号和”苍龙“号的舰员。他们多数人身上都有或大或小的烧伤的痕迹,看上去实在令人痛心,然而,从他们那里却丝毫看不出士气低落的神情。从航空母舰的飞行员的表情来看,中途岛海战的失败只不过是”运气不好“而已。正因如此,在面临的战斗中,这些人只要一发现敌航空母舰就一定要狠狠地给予惩罚。
飞行队编成后,主要是利用九州基地开展训练。人们所考虑的是再过2个月,包括新舰员在内,又将成为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怀着这一想法,专心致志地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