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莲花的盛宴
29115800000003

第3章 轮回的苦禅

“六道轮回”作为大足石刻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形象、生动的造像,诠释了佛教的基本义理。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论”。无疑,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隐喻和象征,它直指人的终极问题。

那位蓝面的“无常鬼”,仿佛掌握生死的王。狰狞的面孔,透出不可逆转的威严。车轮样的圆环,似一个暗藏生命的“太极图”,浓缩着生与死的奥秘。又像四季时序的变换,阴阳交替,循环往复。而圆环中那位跏跌坐着的卷发修行者,发出六道光柱,如旭日初升,其道大光。光柱内盘坐的无数菩萨和小佛,昭示着众生皆有佛性。修行者身旁,还雕有猪、蛇和鸽子,分别代表“贪”、“嗔”、“痴”。除此之外,轮盘中还刻有六凡众生轮回相。按照佛家解释,人人都在“六道轮回”中受苦,谁也逃脱不了。

而所谓“六道”,即地狱、饿鬼、畜牲、阿修罗、人、天。佛教的道德价值观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都自有其原由;一个人无论贫富、卑贱、长命还是短寿,也自有先定。人的一切行为既是某一原因的结果,也是某一结果的原因。因为“业”,果为“报”。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正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倘若谁前世好事做得多,来世就会变成人或天;反之,则只能当畜牲和饿鬼。人若不想死后受地狱之苦,唯有广种福田,以期来世修成正果。这也即世人所说的“好人好报”。

学者梁启超曾这样分析业报观:“凡自己所造过的业,无论为善为恶,自己总要受报。一斤报一斤,一两报一两,丝毫不能躲闪,而且善恶是不能抵消的。”《易传》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受这一佛学思想影响,不少艺术家从中获得启悟,创作出了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作曲家郑玮莹,她根据轮回之说,创作的乐曲《六道》,兼具东、西方音乐元素之妙,其旋律犹如天籁,幽雅婉转,静心养性。中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是从“六道轮回”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反响巨大。

如果把轮盘中心那位修行者喻为一只蚕,那六道光带就是蚕吐出的丝。旋转的轮盘使蚕丝将修行者缠得越紧,修行者的心就越坚定,越澄澈。待有朝一日功德圆满,经佛陀的手抽丝剥茧后,那裸呈在阳光下的,便是修行者涅槃后留下的“舍利子”。

我们每个人皆是红尘中一只苦修的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