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女人必知的绝对经验
29112700000010

第10章 礼仪经验(3)

我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事项,以减少辐射对自己的威胁:直接用送话口通话,并让天线高于肩头;有可伸展天线的手机,通话时应完全拉出天线;通话时不要接触天线:在使用手机时,可以采用手机专用耳机,实现远距离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办法;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容易致癌,所以手机响时,一秒后再听手机。

(7)放置到位

女性携带手机、呼机应放在坤包内,不宜握在手里、挂在衣服外面,以免给人不雅或摆阔的印象。

以上是有关电话的种种礼节,作为女性若你能学习它,然后加以运用,必能成为受人欢迎的女性。

看似简单的称呼,其实大有学问

推销员李静为了拓展业务,一天要跑好儿家公司,接洽的对象,多半是科长级的人,偶尔也会见到经理。这一天,李静在接连拜访了好几位科长之后,来到某公司,接待她的是一位经理。尽管彼此都交换了名片,可是一整天的忙碌使得李静有点糊涂,在谈话当中,她还是不断地称呼对方为“科长”。

等她回到自己的公司整理名片时,这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十分紧张地打电话道歉。但那位经理却说:“喔!原来是这么回事,没关系,你不要放在心上!”语气里所表现的豁达,使这位推销员又感激又敬佩。

的确,明明是个经理,却让人叫做科长,平常人总会有点不悦。但是对方不但没有当场提出纠正,甚至事后还安慰李静,可见得是个气度恢宏,胸禁开阔的人,也就难怪李静要佩服不已了!

人际交往中,称呼每天都会用到,这里面的学问也挺多的,掌握它是你在人际关系中应付自如的前提。

1.称呼的原则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称呼语是交际语言中的先锋官。一声亲切而得体的称呼,不仅能体现一个女性待人谦恭有礼的内涵,而且能使对方如沐春风,易于交融双方的情感,为深层交际打下基础。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大舞台上充当特定的社会角色,而称呼最能准确地反映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和尊卑上下,具有鲜明的褒贬性。亲属之间,按彼此的关系,都有固定称呼,自不待说。在社会交际中,人际称呼的格调则有雅俗高下之分,它不仅反映人的身份、地位、职业和婚姻状况,而且反映对对方的态度及其亲疏关系,不同的称呼内容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态。如同是对老年人,就可称老人家、老同志、老师傅、老大爷、老先生、老伯、老叔、老丈,对德高望重者还可称“×老”,如“张老”;切不可称“老头子”、“老婆子”、“老东西”、“老家伙”、“老不死”等。很显然,前者是褒称,带有尊敬对方的感情色彩;而后者则是贬称,带有蔑视对方的厌恶情绪。在交际开始时,只有使用高格调的称呼,才会使交际对象产生同你交往的欲望。因此,使用称呼语时要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1)礼貌原则

这是人际称呼的基本原则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尊重,而合乎礼节的称呼,正是表达对他人尊重和表现自己有礼貌修养的一种方式。在社交接触中,称呼对方要用尊称。常用的尊称有:“您”——您好,请您……;“贵”——贵姓、贵公司、贵方、贵校、贵体;“大”——尊姓大名、大作;“贤”——贤弟、贤媳、贤侄等;“高”——高寿、高见、高明,“尊”——尊客、尊言、尊意、尊口、尊夫人。

(2)尊崇原则

一般来说,汉族人有从大从老从高的心态。如对同龄人,可称呼对方为哥、姐;对既可称“爷爷”又可称“伯伯”的长者,以称“爷爷”为宜;对副科长、副处长、副厂长等,也直接以正职相称。

(3)适度原则

许多年轻女性往往对人喜欢称师傅,虽然亲热有余,但文雅不足且普适性较差。对理发师、厨师、企业工人称师傅恰如其分。但对医生、教师、军人、干部、商务工作者称师傅就不合适了,要视交际对象、场合、双方关系等选择恰当的称呼。在与众多人打招呼时,还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以先长后幼、先高后低、先亲后疏为宜。

2.称呼的礼俗

(1)记住对方姓名

美国交际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姓名是他自己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声音。”“在交际中,最明显、最简单、最重要、最能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人家的名字。”记住并准确地呼叫对方的姓名,会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一见如故。否则,即使有过交往的朋友也会生疏起来。

要记住人家的名字,除了了解和掌握巾外人名的特点以外,一是对需要记住的姓名,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初次见面被告知姓名时,最好自己重复一遍,并请对方把名字一字一字地分别解析一下以加深印象。二是把姓名脸谱化或将其身材形象化,将对方的特征与姓名一齐输入大脑。如有个青年叫聂品,他的名字是“三个耳朵三张口”,这样就易记了。三是把对方的名字与某些事物(如熟悉的地名、物名、人名等)关联起来。四是通过交谈,相互了解熟悉,并在交谈中尽量多地使用对方的名字。五是借助交换名片,并将名片分类整理;或把新结识的人的姓名及时记在通讯录上经常翻阅。这样,结识的朋友就不容易忘记了。

(2)称呼的方式

称呼的方式有多种:其一,称姓名。如“张三”、“李四”、“王娟”等,称姓名一般适用于年龄、职务相仿,或是同学、好友之间。否则,就应将姓名、职务、职业等并称才合适,如“张三老师”、“李四处长”、“王娟小姐”等。其二,称职务。如“王经理”、“汪局长”等。其三,称职业。如“老师”、“空姐”、“乘务员”、“医生”、“律师”、“营业员”等。其四,称职衔。如工程师、教授、上尉、大校等。其五,拟亲称。如“唐爷爷”、“汪叔叔”、“胡阿姨”等。其六,称“先生”、“夫人”、“太太”、“小姐”、“同志”等,这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称呼。

一般在正式场合的称呼应注重身份、职务、职称、职衔;非正式场合可以辈分、姓名等称呼。在涉外活动中,按照国际通行的称呼惯例,对成年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太太,对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年长但不明婚姻况状的女子或职业女性称女士。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职衔等。如“布莱克先生”、“上校先生”、“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对部长以上的官方人士,一般可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总理先生阁下”等。但在美国、墨西哥、德国等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对这些国家人士可以“先生”相称。对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小姐”、“女士”而称“先生”。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其他有爵位的人,可以其爵位相称,也可称“阁下”或“先生”。对有学位、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他们的头衔,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某某将军、某某工程师等。外国人一般不用行政职务称呼别人,不称“某某局长”、“某某校长”、“某某经理”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可以称职务或同志。在美国,人们常把直呼其名,视为亲切的表示,只是对长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例外。

3.称呼的忌讳

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使自己对他人的称呼不失敬意,应避免在对人对事称呼上的一些忌讳。

(1)不要使用绰号和庸俗的称呼

女性不要随意给人起绰号,称呼“哥们儿”、“姐们儿”、“大腕儿”等,这些称呼不仅难登大雅之堂,而且还会给人留下没有教养的女性形象。

(2)不滥用行业性或地域性的称呼

师傅、老板、出家人等带有行业性;使用很广的“爱人”这一称呼带有地域性,在境外或国外往往被理解为充当第三者的情人。

(3)对不吉利的词语和恶言谩骂的词语要避讳

如“死”字,中国人历来就十分忌讳,并另造了一些词来表达死的含义。如百年之后、老了、去世、下世、过世、辞世、病故、病逝、长逝、长眠、仙逝、作古、不在了、远行等等,再如北京地区为了避免骂人嫌疑,将沾了“蛋”字边的东西都改了名:鸡蛋叫作鸡子儿,皮蛋被叫做松花,炒鸡蛋称为摊黄菜,鸡蛋汤叫木樨汤;这些言语忌讳不仅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思想倾向,也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

拜访与迎送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一环。千万要注意礼貌待人

夏娥在北京打工,一天她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朋友小倩说,她现在在北京西站,让夏娥去接她。夏娥立刻请假去接她,问小倩来这儿有什么打算。小倩打着呵欠说:“暂时还没想好,先玩几天吧”。于是,她就跟夏娥挤在一张床上睡了几天,什么也不干,弄得夏娥很不高兴。

拜访如此唐突且没有礼貌是令人讨厌的。也许,有人觉得大家是朋友,无所谓。事实上,无论是拜访还是迎送都是要讲礼节的。

1.拜访礼节

拜访是指本人或派人到朋友府上或工作单位去拜见访问某人的活动,人际之间、社会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总少不了相互拜访。拜访有事务性拜访、礼节性拜访和私人拜访三种,而事务性拜访又有商务洽谈性拜访和专题交涉性拜访之分。但不管哪种拜访,都应遵循做客的礼节。

(1)做客要预约

拜访友人,务必选好时机,事先约定,哪怕你们的关系亲如姐妹这都是进行拜访活动的首要原则。一般而言,当你决定要去拜访某位友人,应先写信或打电话与被访者取得联系,约定宾主双方都认为比较合适的会面地点和时间,并把参访人数和访问的意图告诉对方。一般应避开吃饭和午休的时间,晚上拜访时间也不宜太长。在对外交往中,未曾约定的拜会,属失礼之举,是不受欢迎的。因事急或事先并无约定,但又必须前往时,则应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扰对方;如万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时间约见对方时,则应见到主人立即致歉,说“对不起,打扰了”并说明打扰的原因。

(2)做客要守时

宾主双方约定了会面的具体时间,作为访问者应履约守时如期而至。既不能随意变动时间,打乱主人的安排,也不能迟到早到,准时到达才最为得体。如因故迟到,应向主人道歉。如因故失约,应在事先诚恳而婉转地说明。在对外交往中,更应严格遵守时间。日本人安排拜访时间常以分为计算单位;在瑞典,如拜访迟到十分钟,对方就会谢绝拜会。准时赴约是国际交往的基本要求。

(3)做客要带“礼”

无论到办公室或到寓所拜访,一般要坚持客由主定的原则。如是到主人寓所拜访,作为客人进入主人寓所之前,应用食指轻轻叩门或按动电铃,若是熟人、亲属,可在敲门后立于门口:若是初访或下级,应侧身站在门首的左侧,待有回音或有人开门相让,方可进入。若是主人亲自开门相迎,见面后应热情施礼问好;若是主人夫妇同时相迎,则应先问候女主人好。若你不认识出来开门的人,则应问:“请问,这是×××先生(女士)的家吗?”得到准确回答后方可进门。当主人把来访者介绍给他的妻子或丈夫相识,或向来访者介绍家人时,都要面带微笑,热情地向对方点头致意或握手问好。见到主人的长辈则应恭敬地请安,并问候家中其他成员或保姆,当主人请坐时,应道声“谢谢”,并按主人指点的座位入座。若带有鲜花、果品、书籍等礼物,可在进门之初奉献主人。主人上茶时,要起身双手接迎,并热情道谢。喝茶时要慢慢品饮,果品要小口细嚼,作为女性烟要少抽或不抽。对后来的客人应起身相迎,必要时,应主动告辞。如带小孩做客,要教以礼貌做人,尊敬地称呼主人家所有的人。如主人家中养有狗和猫,作为主人,千万不应表示害怕、讨厌,不应去踢它、赶它。若作为女主人,也应遵循“尊客之前不叱狗”的传统礼节。

(4)做客要衣着整洁

作为女性为了对主人表示敬重之意,拜访做客要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入室之前要在门垫上擦净鞋底,不要把脏物带进主人家里。冬天进屋再冷也应脱下外套,摘下帽子、手套、墨镜,有时还应脱下大衣和围巾。在主人家中要讲究卫生,不要把主人的房间弄得烟雾腾腾,糖纸、果皮、果核应放在茶几上或专用果皮盒内。身患有病,尤其是传染病,不应走亲访友。邋遢之客、带病之客是不受欢迎的。

(5)做客要举止文雅

人们常说,主雅客来勤;反之,也可以说“客雅方受主欢迎”。在做客时,谈话应围绕主题,态度要诚恳自然,如有长辈在座,应用心听长者谈话。在朋友家里,不要乱脱、乱扔衣服。与主人关系再好,也不要翻动主人的书信和工艺品。未经主人相让,不要擅入主人卧室、书房,更不要在桌上乱翻,床上乱躺。做客的坐姿也要注意文雅。

(6)做客要适时告辞

有些女性跟人拉起家常来,能把“凳子”坐穿,惹人讨厌却不自知。要知道“串门无久坐,闲话宜少说。”初次造访以半小时为宜,一般性拜访以不超过一小时为限。造访目的达到,见主人显得疲乏,或意欲他为,或还有其他客人,应适时告辞。假如主人留客心诚,执意强留用餐,饭后应停留一会再走,不要抹嘴便走。辞行要果断,不要“走了”说过几次,却口动身不移。辞行时要向其他客人道别,并感谢主人的热诚款待。出门后应请主人就此留步。

2.迎访礼节

(1)待客要做准备

古人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说明广交朋友,礼貌待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迎访包括迎客、待客两个方面。如何礼貌地迎宾待客,总的原则应是主随客便,考虑周全,讲究礼仪,关怀备至,使来访者有宾至如归之感。

为了让客人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作为女主人你平时就应将办公室、会客室或家里的客厅收拾整洁,以免“不速之客”的光临而手忙脚乱。从迎访角度讲,社交活动中的来访也有礼节性的来访、事务性的来访和私人来访三种。礼节性来访一般时间较短,作为女主人待客要热情、周到,事后还要注意“礼尚往来”;事务性来访,一般时间略长些,作为女主人要想方设法替客人节省时间,并尽可能地使客人满意而去;私人或消遣性来访,通常伴有娱乐性活动和闲淡等,作为女主人待客,应尽量做到轻松愉快。

无论是接待哪一类型的来访者,特别是应邀而来的客人,作为女主人你事先都应做必要准备。包括做好室内外卫生和室内的布置,“洒扫门庭,以迎嘉宾”;备好待客的用品,如糖果、香烟、饮料和水果、点心等;如留客吃饭,还得预备丰盛而可口的酒菜;如有小客人同来,还得预备一些玩具和小画书为了向客人表示敬意,作为女主人应穿着得体。

(2)迎客要热情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如来访者来自外地应按事先约定的时间专程前往车站、码头或机场迎候,接到客人后应致以问候和欢迎,并说一些简短的欢迎词。如果是久未见面的,见面时可说:“久违、久违”;对初次登门的客人,也应到寓所的大院门口或楼下迎接。见面时可说:“久仰、久仰”、“百闻不如一见”;未及亲迎的,可说“失迎、失迎”或“有失远迎”等以示歉意。如客人手提重物,应主动帮助接提,还要关照家人给予合作。接应客人时应面含微笑。握手问候和表示欢迎,这是必不可少的“迎宾三部曲”。

(3)以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