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级:继发性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
糖尿病足是怎样发生的?其预后如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人特有的临床表现。多发生在50岁以后,60~70岁患者更为常见。还多见于成年肥胖型糖尿病病程冗长者、血糖经常控制不佳者。
糖尿病足的发生多见于以下情况:
(1)肢体动脉硬化后引起缺血、血流不畅、发生微血管栓塞、局部血流受阻,而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
(2)由于糖尿病患者肢体血管运动减弱,抵抗力降低,某些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局部出现胼胝、鸡眼处理不当、袜子缝线的摩擦、皮肤外伤等均可造成感染。虽然感染不是糖尿病足的唯一发生因素,却是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的继续演变。
糖尿病病人仅有中等程度的血管狭窄者,可在感染的基础上发生坏疽;严重的缺血与感染,可导致患肢不可逆的损害,保留患肢的可能性很小,预后差。据文献报道:糖尿病病人因足坏疽而施行截肢手术者约占10%。相反,血循环正常或轻度缺血,下肢、足部的感染比较容易恢复。则预后较好。如果合并神经性病变,痛觉障碍而延误治疗者,可发生感染性坏疽或败血症,其预后是严重的。
患糖尿病时易并发的皮肤病
糖尿病病人常见的皮肤病有
1.皮肤真菌感染
为糖尿病病人最容易并发的皮肤病,特别是未被控制的糖尿病病人,并发真菌感染者高达40%。此病不易治愈,也常易复发。其主要症状有间擦疹(擦烂)、女阴炎、阴道炎、口角炎,瘙痒难忍,以夜间显著。
2.皮肤化脓性感染
在糖尿病中并发化脓性感染者约20%,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甚者加重糖尿病病情,诱发酸中毒。
3.皮肤瘙痒症
泛发性皮肤瘙痒症见于老年性糖尿病病人,其发病时间、程度、部位都不一样,女性外阴瘙痒更为多见。
4.结缔组织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病有
糖尿病性硬化性水肿、淀粉样变性苔癣、黏液水肿性苔癣。
5.脂肪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病有
糖尿病性黄瘤、睑黄斑瘤、胡萝卜素沉着症。
6.血管性障碍引起的皮肤病有
糖尿病性坏疽、糖尿病性脂肪萎缩、糖尿病性皮肤潮红、紫癜、胫前方色素性斑、糖尿病性大疱、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7.糖尿病性无汗症
末梢神经障碍引起的糖尿病性无汗症。
糖尿病性脂溢性皮炎发生的原因
糖尿病性脂溢性皮炎多发生在原发性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高达37%。其临床特点:好发于溢脂部位及摩擦部位,可见小紫斑皮炎,具有复发性和难治性。
它的发病可能与进食丰富的含酪蛋白食物有关,并在长期缺乏维生素B6的情况下,损害了胰岛a一细胞而产生高血糖,在发生高血糖之前即可出现皮肤含糖量增加。以上事实证明维生素B6的缺乏及过剩的酸性产物堆积,促进了糖尿病性脂溢性皮炎的形成。
何谓糖尿病性骨病
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夏科氏关节、强直性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关节周围炎等骨骼病变,统称为糖尿病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和强直性骨质增生,多见于老年性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常表现为腰痛及骨折。骨关节损伤多见于中年久病的糖尿病患者,男性占58%,女性42%,好发于男性。临床症状为足或者踝关节的肿胀及灼热感,一般多不伴有疼痛。跖趾骨及跗骨受影响时,不伴有症状。骨X射线的特征多见为血管钙化,轻脱臼,软组织肿胀。
本病病因有3种学说:骨的代谢异常学说,缺血学说及神经学说。多数学者支持神经学说。
老年性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老年性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而且病情严重。其并发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随病程延长而上升,随血糖控制而降低。常见的并发症有:
1.心肌缺血
老年性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时,主要为急性心肌梗塞约占60%~85%,心力衰竭约占15%~40%,无痛性心肌梗塞约占24%~42%,休克发生率达26%。预后较差。
2.并发脑血管疾病
常为老年性糖尿病就诊时的第一疾病,易误诊,易诱发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3.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发病率为5%~10%,死亡率为50%以上。早期诊断能降低病死率。
4.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亦是老年性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此外,糖尿病性肾病、眼病、神经炎、皮肤病等并发症也不少见。
老年性糖尿病多属轻型,一般饮食治疗可控制,必要时加服降血糖药,以及适度活动,很少需用胰岛素治疗。
老年性糖尿病增多的原因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一种慢性病,发病者较青年为多。在症状、体征、化验、并发症以及治疗上,与青年患者不尽相同。老年性糖尿病增多的原因有:
1.老年性糖代谢障碍,组织利用糖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反应减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与糖耐量减低呈正比。
2.肥胖者增多,促进了潜在的糖尿病发生。
3.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寿命延长。
4.诊断率增高。老年性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40%,多数为成年期延续而来。
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应注意些什么
1.老年性糖尿病患者以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为宜。治疗标准可以放宽一些:允许24小时尿糖波动在10~20克,饭后2小时血糖在200mg/dl左右,保持无“三多”症状。
2.采用胰岛素治疗时,应避免用混合胰岛素,以使用短效或中效胰岛素为宜。一般每日分早、晚两次注射。
3.由于老年人肾阕值较高,尿糖检查结果不能作为唯一判断病情控制好坏的指标。
4.老年人对低血糖特别敏感,要防止低血糖所引起的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的不同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有以下4个方面的不同点
儿童糖尿病临床表现较成人糖尿病为重,早期不易发现,往往并发较严重的营养不良,并且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2.发病原因不同
小儿糖尿病的胰岛素测定值极低,胰岛素处于绝对不足状态,故易导致胰岛功能衰竭。成人糖尿病的胰岛素含量可稍低,或正常,或高于正常,特别是因多食而肥胖的病人,由于早期代偿的原因,胰岛素的含量反而增多,久之,负担过重,使胰岛细胞的功能不全而发生糖尿病。
3.临床表现不同
小儿起病较急,消瘦和“三多”症状明显,伴有酮症酸中毒,以脆性糖尿病者居多,成人糖尿病发病缓慢,早期有肥胖症状,轻型者占75%以上。
4.治疗方法不同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选用胰岛素和饮食治疗。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故饮食控制不能太严,应随时注意酮症和酸中毒等合并症的发生。成人糖尿病轻型者,以饮食治疗为主,中度者可加服降血糖药物,重型或有并发症者,可选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
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比较复杂,可变因素较多,临床常见的因素有:
1.情绪不稳定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失调。肾上腺素水平增高,血糖升高。
2.饮食过量
血液中游离葡萄糖增多,出现血糖升高。
3.剧烈运动
疼痛、全身麻醉,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可使血糖升高。
4.反应性高血糖
重症糖尿病病人停用胰岛素后,由于高血糖引起高渗性利尿及脱水,血容量减少,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而产生反应性高血糖。
5.低血糖
血浆肾上腺素显著增加,糖原分解加速,血糖升高。
6.突然受寒冷刺激
肾上腺素分泌亦增多,加速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
7.感染
感染等并发症及药物影响(如利福平)亦可影响血糖升高。
糖尿病病人并发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时,术前应如何准备
糖尿病病人并发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时,应在术前3天入院,作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需测定血糖、尿糖、尿酮体、钾、钠、氯、肾功能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中老年人应作心电图,查血脂及血液黏稠度。通过这些检查,以估计糖尿病病情,了解血糖、心肾功能和外科情况。
一般不强求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不要因高血糖拖延手术时间,空腹血糖在160mg/d1以下,24小时尿糖定量低于10克及无酮症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者,很少出现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原来口服降血糖药者,应在术前一天停服,改用胰岛素治疗;原来应用长效胰岛素者,于术前改用普通胰岛素,以便调节胰岛素用量。
糖尿病病人术后处理的方法
术后应尽量鼓励患者自行进食。若胃肠手术不能进食者,应持续静点葡萄糖液,每日摄人葡萄糖总量在150~250克。禁食、静滴持续48小时以上者,应补充氨基酸及电解质,切不可忽视。
一般术后1~3天进流质饮食,4~6天恢复正常饮食。当口服糖类100克/天时。即可停止静脉输糖液,并恢复术前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用量。
糖尿病最易并发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女性糖尿病病人,由于尿道较短、妊娠及导尿等,感染机会比男性多。为了防止感染,应尽量注意讲卫生。在治疗上与一般泌尿系感染相同。如有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抗生素,经肾脏排泄的抗生素应酌情减少用量。值得注意的是,急性肾乳头坏死是一种严重而死亡率高的感染,常导致败血症。
糖尿病假性急腹症的机理
糖尿病性假性急腹症,亦称糖尿病性假性腹膜炎或昏迷前期胃弛缓。常见于糖尿病并发酸中毒的病人。其形成机理如下: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刺激腹膜神经丛,形成了假性腹膜炎。
2.糖尿病昏迷导致细胞内缺钾、酸碱失去平衡、水电解质紊乱,引起肠麻痹和胃扩张。
3.酸中毒的毒性产物刺激腹膜,导致腹膜脱水,腹腔内脏微循环障碍,形成假性腹膜炎。
糖尿病假性急腹症的症状表现
糖尿病假性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起病多急骤。主要症状为:自发性腹痛、前腹壁呼吸运动受限、腹肌紧张、触痛;有的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口有酮味,类似烂苹果味;有的病人常并发软组织化脓性感染、脱水、眼球下陷、血压降低。此时须积极抢救,否则容易进入病危阶段。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的形成原因
糖代谢异常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很大,其形成机理有以下5点:
1.高血脂及胰岛素分泌异常,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
2.血糖持续增高和甘油二脂增多,血黏度增高易引起动脉硬化。
3.山梨醇代谢增快时,血浆脂蛋白容易渗入缺氧的动脉血管壁,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4.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高血压,均易发生血管进行性病变,引起动脉硬化。
5.凝血机制常是糖尿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血小板与胶原纤维的黏着,生长激素促进了血小板聚集,使黏着性提高,脂质增多,斑块形成,最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病人的心脏脉管病变特点
糖尿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硬化发生较早,进展较快,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倍以上,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病人急性心肌梗塞多为无痛性,死亡率高,缓解后复发率高。
为什么糖尿病病人易发生微血管血栓
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凝聚机能增强,血液有不同程度的凝固现象,以致在微血管中发生血栓。此外,患糖尿病时的激素调节机能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血小板凝聚黏附性增高和血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相对缓慢,这些因素均能使血栓形成。
糖尿病病人自主神经病变特点
自主神经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有的病人胃扩张及胃蠕动减弱,食道肌肉收缩功能异常;有的病人吞咽困难。糖尿病病人腹泻多数不是细菌性的而且伴有大便失禁。糖尿病病人程长者排尿不尽,有尿潴留及膀胱扩大,多并发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特点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有的表现为糖尿病性眼病,视网膜出现小血管瘤;有的表现为糖尿病性肾病,肾小球微血管发生结节性硬化;有的表现为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神经滋养血管广泛硬化。以上病变均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其共同特点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并有透明样物质沉积,这是糖尿病病人在病理组织上的一种特殊性改变。
为什么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病人的危险阶段
糖尿病常可导致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这是一种可怕的眼部并发症。主要表现在视网膜上出现新生血管,继而引起玻璃体出血、纤维组织增殖、视网膜剥离等。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因素与糖尿病病程长、发病年龄轻有关,同时与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血脂高有关。眼底视网膜出现一个或多个微血管瘤渗出或出血,常出现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发生之前,因此眼底视网膜病变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阶段,也是糖尿病加重的阶段。淤血、动怒、营养不良,均能引起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为什么最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主要为脑血栓,形成脑血管出血者较少。糖尿病人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血液黏度增高,红细胞集聚增强,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附或血小板相互间的凝集机能也增强等原因所造成的。还有脑部中、小范围梗塞和多发性病灶为多见,临床表现为轻度中风、偏瘫、痴呆、共济失调。
糖尿病与冠心病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有些为糖尿病人的首发疾病。经检查血糖,才诊断出糖尿病。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
有高血压的病人往往易形成糖尿病,因为高血压血管病变、血管硬化、血流受阻,致人体循环障碍、淤血生成,故易发生糖尿病。而且糖尿病病人往往易引起血管病变,使高血压患者明显增多,其心血管并发症患病率高于无高血压的糖尿病病人。所以高血压、高血糖相互影响,故糖尿病人更容易发生脑中风、冠心病、坏疽、肾功能衰竭、眼疾等。有一个现象是,有的糖尿病病人原血压高,后发现糖尿病而血压下降到正常,这是因为原血管硬化成为高血压,但患糖尿病后全身供血不足,精血减少,血管营养不足,散痪不收形成,所以血压下降,但易导致血淤,应加以注意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