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糖尿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29111300000002

第2章 常识与荅疑(2)

糖尿病病人的抵抗力差,对细菌感染等的免疫力差,皮肤、呼吸道、泌尿道容易发炎,这是什么道理呢?主要是因为高血糖会直接影响血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使白细胞游动迟缓,在细菌入侵人体后,不能及时赶到细菌感染区,将其围剿、歼灭、造成细菌大量繁殖,而致炎症扩散或炎症变得更趋严重。另外,糖尿病患者修复能力差,肌肉和其他正常组织再生慢,故炎症恢复期也长。

为什么糖尿病病人肺结核的发生率高

糖尿病病人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加快,蛋白质进行性消耗,导致生成免疫球蛋白等的能力减弱,淋巴细胞转化为有免疫保护能力细胞的功能降低,从而使T细胞、B细胞和抗体数量减少,免疫功能大大减退。同时,高血糖状态也会损害血液中的白细胞,使白细胞的游动、黏附和吞噬杀菌能力下降。所以,在我国几近绝迹的肺结核病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增加又“死灰复燃”,结核菌经常乘虚而入,多易发生于年老、消瘦和体弱的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同时存在高血脂的老年人,或是维生素A缺乏的老人。因为血中的脂肪酸升高后,它们代谢后的产物为结核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原料。维生素A缺乏则进一步使呼吸道黏膜的细胞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减弱,易致结核菌感染;感染后又不能迅速被上述的免疫细胞和白细胞杀死,容易深入肺组织内安营扎寨,造成肺组织损害。

糖尿病急性酮症酸中毒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急性酮症酸中毒是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特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由于病人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而身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只能依靠大量脂肪为机体供应能量,脂肪分解的一部分产物为酮体,是一种酸性有毒物质。酮体在体内积聚,就会导致机体过于酸化,并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正常人每餐的饭量多少不一,而饭后。最高血糖总是稳定在180mg/d1以下,2小时后则恢复到140mg/d以下。人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时有波动,一般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较为恒定。这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随着机体的生理需要,而自动调节的结果。由此说明,人体对葡萄糖有着很强的耐受能力。称之为人体正常糖耐量。临床采用口服或静注的方法,给一定量的葡萄糖,以助检查病人的胰岛功能,称其为葡萄糖耐量试验。

当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细胞对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已显示出不如正常人那样迅速有效,表现在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了140mg/d1以上。血中葡萄糖升高,糖耐量曲线异常,这种状态,谓之糖耐量减低。糖耐量的减低,并非都意味着患有糖尿病,而有它一定的限度。但糖耐量异常者,要比正常人更易发生糖尿病,此类病人,应引起高度警惕。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应注意哪些事项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诊断糖尿病有一定的价值。这种试验与肠道中的吸收、体内组织的利用及肾脏处理的能力,都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注意以下事项:

1.空腹时间:10~16小时,上午7~9时开始试验;

2.试验前8小时内,禁止抽烟、饮酒和喝咖啡。但口干时可以饮水;

3.避免异常的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及各种刺激;

4.为免除恶心、呕吐,可将葡萄糖稀释成25%的浓度,再饮入;

5.如口服避孕药物、降血糖药、水杨酸钠、心得安和某些利尿剂等,应在试验前几天停药。

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吗

临床发现糖耐量减低时,不可轻易下“糖耐量减低”就是糖尿病的结论。当然,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曲线是减低的,但是在急慢性肝病、胰腺肿瘤、席汉氏病、阿狄森氏病,也有糖耐量减低现象。甚至有的正常人,也可出现糖耐量减低。因此出现曲线异常,并非都是糖尿病,但从中可以发现真正的糖尿病病人。

葡萄糖耐量试验具有很大的诊断参考价值,但是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最后才能得出正确可靠的诊断。

为什么说糖耐量减低易患心血管疾病

糖耐量减低的病人,对血中葡萄糖处理不如正常人迅速,储存与利用能力降低。糖耐量的异常,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但是临床糖尿病,即使仅有轻度的糖代谢异常,在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开始对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起了促进的作用。

糖代谢紊乱可促发脂肪代谢异常。血中脂质增高被认为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之一,堆积的胆固醇则是形成动脉硬化的重要物质。

由于糖耐量减低,体内代谢紊乱,使血管和血液成分改变,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什么叫糖尿?什么叫肾糖阈?

正常人每日从尿中排出的葡萄糖为32~93毫克,尿糖定性试验不起反应。当尿中每天排出的葡萄糖超过150毫克时,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糖尿。

正常肾糖阈值为160~180mg/d1,但有个体差异。尿糖和血糖的关系也和肾脏排糖阈值有关系,当血糖超过160mg/dl这一限度,尿中就会有糖尿,由此出现糖尿的最低血糖值,谓之肾糖阈。

当空腹血糖≤145mg/dl时,未超出肾糖阈值,故不会出现糖尿。

什么是肾性糖尿?诊断时应注意什么?

肾性糖尿系指有的病人由于肾小管再吸收能力减低,肾糖阈低下,血糖虽正常,但有糖尿。病人无论卒腹或饭后,任何一次尿标本均含有糖,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试验均正常,尿糖定量的多少与血糖高低无关,尿糖不受饮食和胰岛素的影响,无脂肪代谢异常。比如:有一位50岁的女性病人,患慢性肾炎15年,查血糖正常,尿糖常为“++”,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功能未见异常,这种尿糖性质考虑为肾性。

诊断肾性糖尿时应注意,有少数妇女在妊娠期可因暂时性肾糖阈低下而出现糖尿,妊娠超过1个月以后有糖尿者多数为肾性,但须与原有糖尿病加以鉴别,故应进行产后追查。肾炎、肾病等也可因肾小管再吸收功能受损而发生糖尿,应予鉴别。

肾性糖尿可以是无害的,此类病人思想上不必紧张,但其中有可能由于某种致病因素而发生糖尿病,故需定期检查。

为什么有的糖尿病病人血糖增高而尿糖为阴性

出现尿糖,不能单用肾糖阈来解释,目前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肾小球滤过率,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

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和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肾小管重吸收时,便会出现尿糖。如只有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增高,而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浆葡萄糖浓度没有超过肾小管重吸收时,则不会出现尿糖。例如:正常老年人因肾小球滤过率低,葡萄糖肾阈值可增高,所以有些老年轻型糖尿病人,当血糖超过250mg/dl时。尿糖却一直是阴性。

尿量与尿糖有什么关系

由于血中葡萄糖升高,而产生了渗透性利尿,尿量越多,尿糖也越多,尿量与尿糖呈正比关系。为了能正确判断病情的变化,了解一天内尿中排糖情况,可作如下初步估计:

尿糖“+”含糖0.5克/100毫升尿内

尿糖“++”含糖1.0克/100毫升尿内

尿糖“+++”含糖1.5克/100毫升尿内

尿糖“++++”含糖2.0克/100毫升尿内

例1:一病人治疗前,全天尿糖”+++”、尿量2500毫升;

治疗后,全天尿糖“+++”、尿量1800毫升。应如何分析?计算:服药前1.5克%×2500=37.5克

服药后1.5克%×1800=27克

服药前每日排尿糖37.5克,服药后每日排尿糖下降至27克,尿量也明显减少,虽然尿糖定性为“+++”,仍说明病情有好转。

例2:一病人,上午一段尿量为800毫升,尿糖“+++”;下午一段尿量为300毫升,尿糖“+++”,应如何判断病情?

计算:上午排糖1.5克%×800=12克

下午排糖1.5克%×300=4.5克

由此说明:下午比上午尿量减少,排糖也减少。

从上述例子可见,了解糖尿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只看尿糖“+”的多少,还要考虑尿量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的转归。

§§§第二节

什么叫四段尿,怎样留

第一段尿,早饭后到午饭后:

(7:30~11:30)

第二段尿,午饭后到晚饭后:

(11:30~17:30)

第三段尿,晚饭后到晚睡前:

17:30~22:30(睡前)

第四段尿,晚睡后到次日早饭前

22:30(睡后)~7:30

将每段尿分别保留,记录每段尿量;并分别检测每段混合后的尿糖定性,将结果详细记录在册。

空腹、餐后全血血糖与血浆血糖正常值各为多少

正常空腹全血血糖为80~120mg/m1,血浆血糖为65~105mg/ml。饭后1小时,血糖可上升到140~160mg/m1,于餐后2小时恢复正常。所以人们每天三顿饭后,有2小时血糖升高(共6小时),其余18小时都在空腹血糖水平。其临床意义:

1.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200mg/ml时,表示胰岛分泌功能极少或缺如。因此,当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他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2.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20mg/ml、血浆血糖在140mg/ml时,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3.空腹全血血糖在100mg/ml以上,血浆血糖在115mg/ml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倘若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应先做饭后2小时血糖测定。

4.正常人在饭后2小时的血糖,全血血糖不超过100mg/m1,血浆血糖不超过115mg/ml。若饭后2小时的全血血糖≥140mg/ml,血浆血糖≥160mg/ml时,可确诊为糖尿病。

哪些病人适应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正常人一次服大量的葡萄糖,血糖浓度不会超过160mg/ml,2小时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由此,凡临床怀疑有糖尿病而空腹血糖正常者,可做葡萄糖耐量试验;但糖尿病患者,禁止做此项试验。

其具体操作方法:

1.试验前3日进高糖饮食,每日进食相当于300克葡萄糖的糖类食物。

2.抽空腹血1.5毫升,放人抗凝试管内,测定血糖值。

3.服糖100克(儿童每千克体重按1.75克计算)。

4.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各抽血1次送检血糖,忙4时按以上时间测尿糖定性。

哪些病人适应做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不宜口服葡萄糖时,可采取静脉葡萄糖法测糖耐量试验。

操作方法:

1.先测定空腹血糖。

2.按每千克体重0.5克葡萄糖折成50%葡萄糖液,于5分钟内注入静脉。注射后,分别在15、30、60、120、180分钟各抽血检测血糖1次,同时按以上时间测尿糖定性。

临床意义:获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如何区别四次尿糖与四段尿次

四次尿糖:即三餐前半小时和睡前半小时共四次留尿化验,并记录尿糖情况。一般这四个时间都是在家里的,其他时间病人可以外出,不必为留尿而操心。

四段尿次:留四段尿量比较繁杂,可以把这四段时间之内,每一段的排尿次数记录下来即可。因为,尿的次数与尿量成正比关系,排尿次数愈多,排尿量也愈大,故以尿的次数来间接观察病情变化。

临床常选用四次尿糖和四段尿次榆验方法,来观察病情变化,为调整饮食量和药物治疗提供了依据。如果四次尿糖和24小时尿糖值均很高,四段尿次也很多,表示三餐前用药量都不足,或三餐进食量过多,可供临床分析。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是什么

血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称为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比关系,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机体糖代谢的状态。血糖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随血糖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出病人在抽血化验前4~8周之内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水平。

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6%。如果>11.5%时,说明病人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在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合并症中。因此,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指标,来了解病人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的生化检查,在糖尿病学上很有临床参考价值。

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查对临床治疗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