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爱
一天,男孩对女孩说:“如果我只有一碗粥,我会把一半给我的母亲,另一半给你。”女孩喜欢上了男孩。那一年他12岁,她10岁。
过了10年,他们村子被洪水淹没了,他不停地救人,惟独没有亲自去救她。当她被别人救出后,他轻轻地说:“因为我爱她,她死了,我也不会独活。”于是他们在那一年结了婚。那一年他22岁,她20岁。
后来,全国闹饥荒,他们同样穷得只剩下一点点面了,做了一碗汤面。他让她吃,她舍不得吃,让他吃。三天后,那碗面发霉了。当时,他42岁,她40岁。
因为祖父曾是地主,他受到了批斗。在那段年月里,她陪着他挨批、挂牌游行,夫妻二人在苦难的岁月里接受了相同的命运!那一年,他52岁,她50岁。
许多年过去了,这时他们调到城里,每天早上乘公共汽车去市中心的公园,当别人给他们让座时,他们都不愿坐下而让对方站着。车上的人竟不由自主地全都站了起来。那一年他72岁,她70岁。
她说:“10年后如果我们都已死了,我一定变成他,他一定变成我,然后他再来喝我送他的那碗粥!”
70年的风尘岁月,这就是爱情。
今日感悟
感动人类心灵的爱,是那种跨越时间、空间的情。付出了真心而获得幸福,这是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又有什么比能得到爱人一生的关怀更重要的呢?
爱情是一种真正的美
美,有一种不需要用唇舌发出声音,分清音节的上界的语言,那是一种不朽的语言,它能容纳人类所有动听的音调,使之变成永恒的寂静;美,是只有我们的灵魂才能理解的秘密,灵魂为它欢欣,受它们影响而生长。在美的面前,我们的思想变得困惑,想给它下定义,用言语来反映它,但是做不到。美是一股肉眼觉察不出的暗流,在观看者的情感与被观看者的实体之间翻着浪花,真正的美,是发自心灵的最神圣处,照亮人体外表的光芒,就像源于果核的生命力,给花带来了色彩,芬芳。这真正的美,是男女在刹那间达成的充分的互相理解,再一刹那间,便产生出一种高于一切情感的爱慕。这种精神上的转变,我们称之为爱情。
今日感悟
爱情是一种高于一切情感的爱慕,是人间真正的美,它发自于心灵的最神圣处,无法用语言去概括它,只能用心灵感受它的魅力。
爱情诊所
为了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一位先生走进了一家取名为“爱情”的婚姻介绍所。
一位工作人员把他领进了屋,对他说:“现在,请您到隔壁的房间去,那里有许多门,每一个门上都写着您所需要的对象的资料,供您选择。祝您好运!”先生谢过了工作人员,向隔壁的房间走去。
里面的房间里有两个门,第一个门上写着“终身的伴侣”,另一个门上写着“至死不变心”。先生忌讳那个“死”字,于是便迈进了第一个门。
接着,又看见两个门,右侧写的是“浅黄色的头发”。应当承认,不知道为什么,男士总是比较喜欢长着浅黄色头发的女性。于是,先生便推开了右侧的那扇门。
进去以后,还有两个门,左边写着“年轻美丽的姑娘”,右面则是“富有经验、成熟的妇女和寡妇们”。可想而知,先生进入了左边的那扇门。
可是,进去以后,又有两个门,上面分别写的是“疼爱自己的丈夫”和“需要丈夫随时陪伴她”。以后还有“双亲健在”和“举目无亲”。“忠诚、多情、缺乏经验”和“有天才、具有高度的智力”。先生都一一作了选择。
最后的两个门对男士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抉择:上面分别写的是“有遗产,或富裕,有一栋漂亮的住宅”和“凭工资吃饭”。理所当然地这位先生选择了前者。
先生还准备继续选择,当推开那扇门时,天啊……他已经上了马路啦!
那位工作人员向男土走来。他交给这位先生一个信封,信纸上写着:“对不起。您的要求太高了,我们这里没有适合您的。”
今日感悟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像这位男士一样完美之至的选择着爱情、事业的呀!岂不知残缺也是一种美,只有珍惜眼前你才不会那么痛苦啊!谁在追求完美的爱情,谁就得不到幸福的爱情。
跨越生死
男孩和女孩是在医院里相遇的,同病相怜,很快便成了好朋友。终于有一天,医院告知他们病情已到无法医治的地步。他们各自回家后病情在一天天加重,但他们都没有忘记曾经的一个约定,那就是写信鼓舞对方。
三个月后,女孩手中握着男孩的来信,带着微笑合上了双眼。痛心的母亲在整理女儿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叠尚未发出的信,其中一封告诉妈妈:她曾和男孩有一个约定,答应和他共同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让妈妈替她履行诺言,并把信陆续寄给他。母亲无法克制自己的感情,决定去见这个男孩,并让他知道有一个女孩要他好好活下去。
找到了男孩的家,她看到的却是桌子正中黑色镜框里一个生气勃勃的男孩。男孩的母亲泪流满面,拿起桌子上的一叠信,哽咽地说,男孩在一个月前已走了,让她替他发出那些给女孩的信,因为有一个与他命运相同的人在等着他的鼓舞……
今日感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也许很多人都不理解古往今来的“痴男怨女”,但仅仅是那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生死之恋,也足以感动好几个世纪。跨越生死的力量,恐怕也只有爱了。
不能省去的字
一名男士在机场告别了妻子便乘飞机去了瑞士。十天后,事办完了,他买好准备回家的票,然后到邮局去给妻子发个电报。他拟好电文,交给一位女营业员,说道:“算算要多少钱?”
她讲了个数目。他点了点自己所有的钱,发觉不够。
“把‘亲爱的’这几个字从我的电报中去掉吧,”他说,“这样钱就够了。”
“不,”那姑娘说,并打开自己的手提包,掏出钱来,“我来为‘亲爱的’这几个字付钱好了,做妻子的可需要从他们的丈夫那儿得到这个字眼哩。”
今日感悟
婚姻是由爱来维系的,哪怕是形式上的表白,也不能省略。作为妻子,丈夫对她说“亲爱的”这三个字必然百听不厌,她也极需要这三个字,所以,作丈夫的一定不可忽视。
守候对方
一百多年前的欧洲,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克莱拉,爱上她父亲的学生舒曼。舒曼19岁,才华横溢,有着艺术家时而狂放时而阴郁的个性,这深深迷住了克莱拉。小小的她惟恐舒曼先爱上别人,央求他说:“请你等我长大!”
后来,舒曼练琴伤了手指,无法圆钢琴家的梦了,只好改学作曲,深情脉脉的克莱拉安慰他说:“我把我的手指借给你!”
不过,这段恋情为老父所阻。老父一怒之下将舒曼告进法院,最后却被法官以“爱情无罪”驳回。
克莱拉和舒曼一共生了8个孩子,生活的压力,加上创作太过耗神,舒曼不到30岁就出现精神不稳的现象,几度住进精神病院。
舒曼的病情日益严重,提早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克莱拉痛不欲生,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任何人接触,最后还是舒曼的学生布拉姆点醒了她,克莱拉忆起当年的承诺,她要把自己的手指借给挚爱的人。从那一刻起,她把一生的岁月都放在四处巡回演奏舒曼的作品上。舒曼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广为人知,克莱拉功不可没。
今日感悟
真正的爱,是不能被任何艰难险阻截断的。只要爱得真、爱得深,所有困难都只是试金石而已。到最后,爱的修炼是否能令人满意,就要看你是否坚持为他(她)守候。
一片最喜欢的面包
一对老夫妇庆祝结婚纪念日。他们的子孙和亲朋好友在礼堂为他们开了个盛大的庆祝会。参加完庆祝会之后,老夫妇带着疲惫的身体和满心的愉悦回到祥和宁静的家中。
他们整天都带着兴奋的心情忙着与朋友交谈,所以一直都没吃什么食物。因此,他们决定在睡前喝杯咖啡,吃些自制的面包和奶油。他们坐在厨房餐桌前,老先生拿出一条新鲜的面包,切下尾端递给结婚50年的老伴。老太太一时之间怒火大发。
她对老先生吼道:“50年来,你总是将面包的尾端切给我,我受够了,你一点儿也不关心我的喜好!”老太太的怒气一发而不可收拾,这都起因于一片面包。老先生坐在一旁,对自己所听到的抱怨惊讶不已。
老太太终于止怒后,老先生小声地对她说:“亲爱的,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片。”
今日感悟
爱情的礼物,不能以其价值来恒量,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把自己最喜欢的送给所爱的人,同时也送出了一颗爱他(她)的心。爱是需要被感动的。
寻找感动
两个人决定离婚。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大矛盾,但他们经常是一点小事都要吵几天。男人赌气搬进了单位,只留女人守着空荡荡的家。
晚上。女人打开电脑,忽然收到一封先生发来的邮件。没有多余的话,只是叙述他刚刚看到的一段生活场景。
单位所在的那条街上有一对夫妻。丈夫是个孤儿,从小靠捡破烂为生;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平时还好,发起病来就想往外面跑。这天,我看到那个丈夫在街上往回拉自己的妻子。妻子往外用力,丈夫往里用力。他俩没有任何争吵,妻子的脸上可见精神病人常有的病癫表情,而丈夫的脸上没有任何无奈与烦躁,神情坦然。
先生继续在邮件中写道:“我看到他们在街上来回拉着,两个人都在用力,路边的人一如既往地大笑着,可是我的泪落了下来。亲爱的,他们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连一顿最一般的饭都成问题的夫妻之间,尚有一个清醒的人懂得守住夫妻之道,不离不弃地走过来,而我们生活无忧、神志健全的人为什么反而做不到呢?”
先生最后写道:“宝贝,我爱你。”
来不及关上电脑,太太披上衣服,流着泪往外跑。她只想用最快的速度,实实在在地拥住她最爱的人。
今日感悟
也许婚姻中的人儿实在品不出更多的感动,但事实上正是因为那些相濡以沫的琐事碎事才让我们偶尔回忆起那些誓言,那些浪漫那些拥吻,那些牵手呵。
把爱藏在心底
1778年1月,白发苍苍的伏尔泰终于回到了阔别50多年的故乡——巴黎。他年轻时由于反对皇帝、敌视教会而被迫背井离乡,一直在欧洲其他国家流亡。
他回到巴黎的消息一传开,整个巴黎都为这位大哲学家的归来而兴高采烈,每天到他寓所来访的不下100人。
几天后,他开始回访的是一个居住在贫民区的老妇人,她是伏尔泰的初恋情人。60年前,伏尔泰向她求爱遭到拒绝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伏尔泰在一座简陋的房屋里找到她时,她的老态和处境使他大吃一惊;而她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这么老了,我简直认不出你了。”
第二天一清早,伏尔泰收到一封信,里面没有一个字,只是一张发黄了的伏尔泰年轻时的画像,这是当年伏尔泰热恋时送给她的纪念品。
今日感悟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往往是属于那些没有显现的。人心中的爱也是如此,没有流露的爱情隐藏在心底的幽暗处,闪耀如宝石,无比神圣。
爱的力量
罗伯特和妻子玛丽终于攀到了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