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顺风顺水:花卉摆放与室内收藏参考手册
29109800000021

第21章 古钱币的收藏与摆放(1)

钱币的发展历史

说起钱,没有人不熟悉它,作为货币交换的载体,钱可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钱的起源又从何而来呢?怕是相当多的人说不清楚。关于钱起源的说法很多,按照我们国家传统的教科书上的说法是:劳动创造了货币。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

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不久前,有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关于钱币起源的解释:钱的起源实际上是从性崇拜开始的。有人指出钱最早出现的形式是贝币,据今大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5000多年前,人类尚处在母系氏族社会,至高无上的女权,主宰着社会的一切。人类最初对自身的认识是直观的,生命的诞生,使他们对性器官有着非常敬畏地崇拜。在中国象形文字最初的甲骨文中,“贝”就是女性两条大腿中间的生殖器官的图示。因为天然的海贝,酷似女性的生殖器,所以在母系氏族首领的脖颈上,那一串串的项链,便是由“贝”穿制而成,人类始祖的女性们,对性器官的顶礼膜拜由此可见一斑。

从贝到货币,经历了一个氏族首领赐予到礼品交换的过程。用数颗“贝”穿在一起谓之“贯”,氏族首领将这些“圣物”戴在自己的脖子上,当氏族成员狩猎丰厚、生殖繁茂或与外族征战有功时,氏族首领会从自己的项链上,摘下一枚“贝”赏赐给她的臣民。得到“贝”的人,那是一种荣耀。她可以用这枚“贝”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心爱的人,或者以这枚“贝”换取食物、兽皮、石斧等物件。随着物质的渐渐丰富,人们之间的交换也越来越多,“贝”就有了货币的功能,成为日常生活中交换的一种信物,这就是钱的起源。

另外,民俗钱币起源于两汉时期。它的形成起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古代先民对自然力量造成的灾难感到不可抗拒,对生理现象带来的生死不能理解;其二,对受命干天的君王表现出敬畏和赞颂,对各种宗教产生了信仰与崇拜;其三,对幸福、长寿、多财、多子的祈盼和追求。于是,人们把这种心理和思想,铸造于钱币之上。借货币流通形式和携带方便的特点,使其源源流出,绵绵不断。明清两代,民俗钱币的铸造和流传成鼎盛之势。其内容从吉祥赞颂到雅玩行乐,从婚丧嫁娶到生诞庆寿,从避邪除恶到因果报应,从佛教经文到道教符咒,从飞禽走兽到神仙鬼怪,从花草树木到亭台楼阁,从历史故事到诗词曲赋……几乎涵盖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正是这段时期,大量钱币谱录相继问世,有关民俗钱币的称谓更是名目繁多,而民俗钱币的铸造也日渐精巧,形制各臻其妙,质地五花八门,铭文丰富多彩,纹饰精美绝伦,当然仿铸更是泛滥成灾。

古币收藏之最

老家最远的古币

“老家”最远的是一枚古波斯银币。据研究是古波斯沙珊王朝第15个皇帝统治时期铸造。西吉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东陲重镇,曾发掘出大量的外来钱币。最小的钱币属西汉高祖年间(公元前206年)的“榆荚半两”铜币。铜币如小指甲盖大小,圆形方孔。虽说个头小,但钱币上所刻文字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最“值钱”的钱币是出土于西吉县将台乡等地的汉代“一刀平五千”刀币。这是迄今为止馆藏面值最大的古钱币。该钱币是王莽摄政14年中进行第一次币制改革时的产物,当时1枚“一刀平五千”刀币大约可抵5000枚汉代时期的“五铢”钱币。最珍贵的钱币是一枚清代新疆制币局的“乾隆宝”母钱,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母钱是用来铸币的模型,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最重的钱币是一枚重约350克的清代银锭。最好看的钱币是馆内珍藏的“压胜钱”。“压胜钱”又称“花钱”,起源于汉代。但它不流通,是古人随身携带用于祈福避祸的。根据钱币所刻花纹,“压胜钱”可分为十二生肖类、花卉、鸟兽类等类别。

钱币的分类

据不完全统计,古今中外世界上曾经发行过的钱币近200多万种,属于收藏领域中品种最为繁多的一项收藏品,也是任何人都难以收藏齐全的,钱币爱好者只能采取分类选藏的办法收集钱币。

中国的钱币可分为四个类型:1.古钱类,可从商周时期的刀布币至1912年用翻砂手工铸造的钱币;2.中国近代币,从清光绪后期开始至1949年的钱币(包括机器制造金属币);3.纸币,指清代以前的古纸币及清代以后的银行纸币、钱庄券和临时代用券;4.现代钱币,一般指1949年以后发行的第一、第二版人民币、流通纪念币、非流通纪念币、兑换券和金银纪念币。

外国钱币也可分为四个类型:1.正在流通的世界硬币;2.正在流通的世界纸币,总数约在3000种左右;3.退出流通领域的外国传统币。这种类型的收藏难度较前两种类型要大得多;4.题材性外币,这种类型的收藏爱好者人数比较多一些,其中包括外国纪念币、各国双金属硬币、直径40毫米的大镍币以及各类图案的外币(如人物头像、动物图案、植物图案或奥运会体育图案的外币等)还有钱币收藏爱好者从钱币面值上选择收藏内容。

在各国的货币中有普通货币和纪念币之分。普通货币就是日常大量流通的货币。纪念币是发行国为纪念本国或世界的重大事件,或纪念领袖人物、科学家、艺术家、名胜古迹、珍稀动物等而特别发行的一种货币。

纪念币大多数是金属铸币,也有少量是纸币。在金属铸币中,主要是由贵金属黄金和白银制作,造工精细,图案设计优美。它虽是发行国的国家法定货币,但不参与货币流通。虽有面值,但不按所标面值发售,而是按每枚纪念币所含纯金或纯银量的国际价格,加上一定的铸造费、经销利润进行计价销售。也有一些国家如我国铸行各种流通纪念币。这种纪念币以铜、镍等普通金属合金材料铸造,生产工艺与流通的普通硬币相同。它除具有保存纪念作用外,也按本身币值参与货币流通。纪念币也是一种艺术品,它的发行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所以购买者都是作为收藏品保存的。

另外,根据大多数纸币收藏者的经验,现大致的分类有:

1.古钞:系指清咸丰朝以前的纸币,包括宋、金、元、明、清代咸丰时期的纸币。

2.清末各省官银号及地方钱铺纸币。

3.国家银行纸币。其中还可分为:(1)清末国家银行纸币;(2)民国时期国家银行纸币。

4.各省地方银行纸币。

5.县、市地方银行纸币。

6.商业银行纸币。

7.洋商客钞。

8.日伪政权银行纸币。

9.军事用纸币。

10.乡村政府以及商会发行的纸币:俗称“村票”。

11.私票:系指私人钱庄、钱铺发行的纸币。或称钱庄票。

12.代用券:其名称极多,如代价券、代货券、购物券、乘车券、工资券等。

13.中国人民货币:系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民主政权、政府设立的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应独立成体系。它可分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的人民货币。

14.债券和期票。

这种划分既具有科学性,又便干纸币收藏者按类别对纸币进行归类收藏。

古币收藏之最

华夏古币收藏第一县

中国宁夏西吉县藏有大量的古钱币,上至货币起源的商周,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历代相连,品类齐全,被中国钱币学会及钱币专家、学者誉为“华夏古币收藏第一县”。

地处中原与游牧过渡地带的宁夏西吉县,自汉代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东段北道,商贾游人,南来北往,留下了大量的钱币,西吉境内多次发现“窖藏钱币”。

为了保护古钱币,西吉钱币博物馆于1996年成立,目前已经收藏古钱币20余万枚。在博物馆的展馆里,有距今三千多年前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海贝”,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币“刀布”“蚁鼻钱”,还有稀世之宝王莽摄政货币、古波斯“银币”、西夏“大安通宝”、清代沙特银币等。

古钱币的收藏与价值

中国的古钱币,是历史沧桑荣辱兴衰的见证,也是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其数量品种浩若烟海,在不同品种、不同版别、不同数量中,有习见品、罕见品、普通品和珍稀品之别。

1.怎样沙里淘金,才能收藏更有价值的古钱币

(1)懂得钱币知识

了解中国钱币的历史起源、演变和各类纸、布、贝、钱、铜、银币的概况、沿革、发展、数量等,是收藏古钱币的首要条件。

(2)了解现存数量

“物以稀为贵”始终是价值规律的体现和收藏原则。

(3)明白历史地位

珍稀币不但是货币历史的实物和见证,而且起着承前启后、弥补断代的作用,具有显赫的地位。

(4)认识文化价值

一些构思奇异、材质优良、制作精美、文字隽秀、年代久远、存世稀少的钱币,其价值当然自不待言。但一些并非“绝品”、“孤品”、“罕品”的钱币,甚至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种,也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很高而备受青睐。

(5)掌握观赏品相

不能掌握钱币的观赏品相也属遗憾之事。如一枚古钱币既属珍稀,又有较好的品相和观赏等价值,当然相得益彰。但是如得一枚确属罕稀之品,但表面模糊,锈蚀严重,轮廓缺损,其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2.哪些古钱币才有真正的收藏价值

(1)刀币、布币

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的刀、布、蚁鼻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昂贵。

(2)短命政权钱币

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国,“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平通宝”等,年号短暂,是无价之宝。清代穆宗时期的“祥祺通宝”铜钱,发行不到一年,俗称“短命钱”,相当难觅。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铸有“永昌通宝”,很珍贵。

(3)辽“天显通宝”

四川大学出版的《中国古钱币目录》一书中把这枚钱币定为“孤品一级无定价”。

(4)罗汉钱

康熙帝在西藏平叛时,因军饷不足向当地喇嘛借了铜佛和十八尊金罗汉,铜金共熔铸成钱币,当时在钱币正面留有一标记,“康熙通宝”的“熙”字少一竖,以便日后识别收回,因钱是熔金罗汉所铸,民间称之为罗汉钱。

(5)存世数量少的钱币

唐代叛军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有“得壹元宝”,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便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现仅存一枚的南唐“大齐通宝”及1972年在吉林库伦旗辽墓中出土的“大康六年”纪念铜币,都是珍品。

(6)钱币背文

古钱的鉴别往往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一般来说,钱币背面有月纹、星纹等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有收藏价值。

(7)文化价值高的钱币

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文,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北宋“元祐通宝”对钱,篆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

(8)金、银钱币

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古钱币市场价格相差很大,有些年代久远,如秦半两、汉五铢等,出土数量多,所以价格低廉,有的只需几毛钱便可买到,所以投资者要非常小心。

小贴士

什么是纪念金银币和普通金银币

金属纪念币按其作用区分,还可分为纪念金银币和普通金银币两大类。纪念金银币是以纪念国际、国内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活动、杰出历史人物等为题材,它的质量大多数是精制的,发行量严格限制,预先公布,币面一般标有题材名称,不标成色和重量。另一类普通金银币主题题材的选择不一定是重大的,但一般能表现一个国家特色和文化,如以珍稀动植物、民俗文化、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为题材的熊猫币、生肖币、观音币等。所选题材不轻易改变,一般每年都发行,发行量预先公布,生产质量多为普制(也有精制)。币面一般标有成色和重量。

古钱币收藏小知识

对于古钱币收藏的新手来说,了解一些古钱币的基础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收藏古钱币的一些基本术语

【外 廓】也称外轮或边缘,是古钱币周边凸起的边缘。

【内 廓】古钱币穿孔凸起的边缘。

【钱 幕】内廓与外廓之间的部分。

【穿 孔】也称贯,古钱币中央的通孔。

【方 穿】穿孔的形状为方形。

【圆 穿】穿孔的形状为圆形。

【广 穿】穿孔比一般的要大得多。

【包 浆】古钱币表面的一层极薄的氧化物。

【生 坑】指新近出土的古钱币上的锈色,或出土时间虽长但锈色未遭破坏的。

【熟 坑】指历代流传下来的古钱币上的锈色。

【错 范】范即模型,面、背范拢不准造成古钱币文字易位或穿孔变形。

【异 范】错用两种不同钱币的面、背范铸造出来的错钱。

【合 面】将两种钱币的面范合在一起铸出的两面都有文字的钱。

【合 背】将两种不同钱币的背范合在一起铸出的两面都是背文或都是素背的钱。

【流 铜】铸造时流出范外的铜滴。

【鎏 金】非贵重金属钱币铸成后在表面鎏一层金。

【错 金】古钱币上的阴文文字或图案,用金填补过。

【对 读】古钱币上的文字按上下左右读。

【旋 读】古钱币上的文字从上到下顺时针或转读。

【传 形】上下或左右的文字易位。

【复 式】古钱币面上的文字重复,多出现在两个字的古钱中。

【母 钱】铸造钱币时所用的钱模,按照加式方法不同可分为雕母或铸母。

【雕 母】由技艺高超的工匠雕刻而成,主要目的是用于评审和翻铸铸母。

【铸 母】是用雕母翻铸的母钱。

【铁 母】指铸铁钱用的铜质母钱。

【入骨锈】古钱币上的锈深深渗入钱体内部,坚硬难脱,称为入骨锈。

【隐起文】文字凸起处高低不一,笔画有粗有细。

【铁范铜】用铁钱范铸出的文字、形制都和铁钱相同的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