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顺风顺水:花卉摆放与室内收藏参考手册
29109800000015

第15章 青铜器具的收藏与摆放(1)

青铜器具的历史与收藏价值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因是青灰色,所以叫青铜。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青铜铸造的器物。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美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陈设欣赏价值。青铜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纪的夏朝,就已经能生产很复杂的青铜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铜工具、兵器、乐器等。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达到了鼎盛时期,器物的形制和纹饰可谓五花八门。那时青铜器只是上层贵族享用的物品,平民百姓无法享受。直到公元前3世纪,青铜器不再为少数人所专用,而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复杂,若按用途大致可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农具、杂器等。由于青铜器年代久远,海内外各大博物馆都十分注意青铜器的收藏,因为收藏青铜器能体现博物馆的品位和档次。在民间收藏界,能玩青铜器的藏家,一般需要很渊博的知识,收藏者大多为大收藏家。

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件青铜器都是一件艺术精品,独具魅力。其高超的造型艺术如诗如画,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青铜器的艺术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构思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铭文书体。且品相繁多。加之用陶范法铸造,一般一范只铸一器,很少有面目完全一致的青铜器,青铜礼器中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 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增加了中国青铜礼器艺术观赏价值。拓宽了艺术欣赏的视野。

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艺术,当发夏、商、周三代的铜器为代表,其各类之丰富,造型之雄伟,文饰之精丽,铸造之精良,创意之高深,在人类青铜时代独具特色,它的光辉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的演变和进步,有着划时代的功绩和贡献。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中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宝,世代相传。中国青铜器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堪称空前绝后,佳妙至极,它不仅是我国文物宝库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艺术品市场上,青铜器历来是艺术品投资中的龙头老大,且很早就已经确定了。宋代的《宣和殿博古图》中就记载着:“故有得一器其直为钱数十万,后动至百万不翅者。”青铜器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很高。民国时期的北京琉璃厂发大财的古董商就以“吃金石”居多,当时一件周代铜鼎可换一堆康雍乾官窑瓷盘碗罐等器。相比鉴别明清官窑瓷器,鉴别三代青铜器的难度要大很多。这也大大增加了它的利润空间。

小贴士

青铜器的收藏

古代铜器是指青铜时代的铜器及汉代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的铜质器物。中国铜器起源很早。1975年甘肃省东乡县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单范铸铜刀,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在各类收藏品中,青铜器是最早开始被人收藏的。它们流传了上千年,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千百年来每一件青铜器都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故事。现今,青铜器更是收藏的一大类别,瀚海2006年春拍,一件西周青铜簋以236万人民币拍出,此器纹饰精美,历经千年却保存完好,器底内外都有铭文,是研究当时情况的珍贵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青铜器的分类

鉴于中国青铜器历史悠久,品种纷繁,分类旨在更清楚地区别青铜器的性质和用途,以利于研究、鉴赏和收藏。青铜器的分类方法很多,较为流行的是按用途划分为八大类,即:农具、工具、兵器、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其中杂器又分生活用具、车马具、货币、度量衡器和印章等。也有把青铜器简单分成四大类的:一兵器(战争所用的器物);二礼器(祭祀燕享之器物,包括饪食器和酒器等);三乐器(音乐所用之器物);四杂项(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日用器物)。

青铜农具主要有耒、耜、铲、锛、锸、耨、镰等。

青铜工具主要的有斧、斤、凿、锯等。

青铜兵器主要有戈、戟、矛、钺、刀、剑、匕首、殳、弩机、矢镞、胄等。

青铜饪食器主要的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铺、盂、俎、匕等器。

酒器主要有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瓿、盉、枓、勺、禁等。

水器主要有盘、鉴等。

乐器主要有铙、钲、钟、铎、铃、钩、镦于、鼓等。

下面介绍几种青铜器的名称、特点及作用。

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斝: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卣: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盉: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方彝: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勺: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罍: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盘: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簋: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盨: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爵: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

小贴士

古代青铜器鉴定的专著

古代铜器的鉴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有关的文字记载。《韩非子说林下》中就曾谈及齐人与鲁人对铜器真伪的辨识。宋代以后,因文物大量造伪,致使鉴定问题更为突出,并出现了许多有关的专著,如北宋吕大临编辑的《考古图》和随后出现的《宣和博古图》,明初曹昭所著《格古要论》,高濂作《遵生八笺》,直至清代乾隆年间编定的《西清古鉴》和嘉庆初年阮元编录的《积古斋钟鼎□器款识》等。

青铜器的收藏与鉴定

青铜器种类丰富,对于收藏和投资者来讲,决定选择收藏哪一类别是最重要的,可以说每一类别都有各自的专业特点和知识范畴,不能无主见地收藏。因此,进行青铜器的收藏,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中国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贾文忠先生把现在的青铜器市场按价格和投资回报简要分为三类:

1.绩优股:青铜礼器

青铜礼器是立国传家的宝器。青铜礼器种类繁多,工艺精美,尤其是带铭文的礼器,更是追逐搜寻的重点。

2.蓝筹股:钱币、佛像

钱币是目前收藏队伍最庞大的品类,是投资者最易介入的部分。目前钱币市场也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上升空间很大,“精品”原则应是收藏时遵循的主要原则,具有审美价值的钱币永远受收藏界追逐。

3.兵器铜镜杂器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投资者往往忽视其它门类青铜器的搜集和收藏。这就时常出现青铜礼器价位高,买主多,而其它青铜器却很少有人问津。现在,有预见的投资者已开始悄悄把收藏重点向青铜兵器和青铜杂器转移,并且这些“垃圾股”在近十年的身价均涨过10倍。

鉴别铜器,是一件繁琐而艰难的事,铜器鉴定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锈色、手感、声响、花纹、款识、铜质、器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来划分和断定该器年代、真伪和价值。

1.锈色

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的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铜的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洗刷,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舔,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

2.手感和声响

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得就要引起注意了,当然,这全凭经验。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清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3.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则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则清新活泼,富于生活气息,秦汉重实用,花纹少且不及前代精细。另外,还可以从不同时代纹饰图案内容的改变来推断、判别。至于款识,则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优美洒脱,后期多典雅秀丽的波磔体;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还有形似蝌蚪的“笠斗文”,以及图案化的“鸟虫书”;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但也有字体竖笔引长下垂,末端尖锐的“悬篆”雏形;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另外,还可根据铭文字数的多少、内容来判定。

4.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铜器的是底,若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制了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器式、名称外,还要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例如钫,钫是方形,盛器,是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做工、锈色制,为伪品。再如鼎,各代皆有,但若有盖、短的鼎则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

小贴士

鉴定青铜器五要素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锈层复杂,锈色关系互错而有层次,最基层有原氧化层“地子”,用 40%的碱水泡之锈色不脱。

2.古器多有土腥味,仿品则以汗腥、铜腥、酸味偏多,重量较沉。商周古铜敲声沉朴、铜质枯朽易损,断面灰白泛黄,胎体厚度、纹饰镶嵌及造型都必符合时代特征。真品鼻闻舌舔无辛酸咸涩及漆蜡味,用丙酮棉签和香蕉水拭之无反应,锈体结实。

3.真铭文只见琢磨而无刀痕,字内底大、字口小,笔力转折自然流畅,字口内外锈色一致。

4.现代仿品见打磨粗糙锉痕及石膏粘附内胎,锈色是色泥喷漆或酸蚀长理法制成,既无层次变化又显得松糠平薄。

5.三代古器铸造工艺常有三类。模范法见垫片和模块接缝范线,失蜡法器表光洁而精美细致无痕,焚失法制作的铜器表面有细巧纹饰及金银错花图案,很少锈蚀。

青铜器辨伪

青铜器辨伪指的就是辨识一件件具体的传世品青铜器的真伪,即它们是真的古代青铜器,还是后世为牟利而制作的伪品。

青铜器辨伪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即将需要辨伪的器物分别从铜质、锈色、铸造工艺、器形、纹饰、铭文、声味等方面与已知真器逐一进行对比,并参考伪器的各种情况作为反面资料进行考察,从而对该器各个方面的真伪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综合上述各个方面的认识进行整体的分析。这样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反复认真考察几次,最后得出结论。

1. 铜质、锈色辨伪

古代铜器一般是青铜,而伪器有用黄铜的。尤其是古代青铜器已经数千年的腐蚀,铜质已糟朽,其重量比同样大小的伪器要轻得多。这也就是古玩行常说的伪器“手头沉”。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分越大,铜质的灰色色泽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铜器铜质纯净,极少有沙粒。宋仿铜器,合金成分为铜、锡、铅和少量的锌,铜色为黄中泛红。明清伪器含锡成分很少,而铅锌成分增多,铜色皆发黄,但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却是黄中透黄。因此,鉴定铜质的真伪,还要看、足、口沿、底部露铜的质色。

古代青铜器表面的真锈是经数千年自然形成的,有绿、蓝、灰、黑等多种颜色,深沉致密,有金属光泽,风格古朴,分布自然,给人以美感。而伪锈或用酸类快速腐蚀而成,色淡而浮薄;或用酒精调和漆片、颜料做成涂上,色调灰暗呆滞,没有层次感和金属光泽,并且质地疏松,一抠就掉,或用酒精一擦就掉。

2.铸造工艺辨伪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极大部分是用陶范法铸成的,后代未知此法,作伪者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由于当时作伪的人,只讲究器手的外形,还不知道古人铸造的原理的方法,因此,特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于确定青铜器的真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古代陶范铸造的青铜器,表面光洁度好,纹饰甚至纤毫可辨,表面很少有气温孔,更少铜液灌注有到而产生缩孔的情况。而失蜡和翻砂铸造的伪器,经常在表面出现某些砂眼,有的甚至产生缩孔等铸造缺陷。

3.器形辨伪

每一类青铜器,随着时代的不同,都有它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如鼎是青铜器中的大类,自商代二里冈期到汉代,流行的时间最长,但每个时代鼎的形状都有不同的特点。全面掌握时代各类器的形制特点,是青铜器鉴别知识的基础。伪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直接铸造的又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铸造的伪器,它的器形和铭文均有所本,尽管模仿得并不准确,但也有一定水平。第二种则是毫无根据的杂拼,意在作奇,稀见为贵。直接铸造的伪器,有的器形或铭文只有部分有所本,部分故意改了样。如器形有所本,但是却铸上了杜撰的铭文,或者铭文有所本,却铸在毫不相干的器上。拼凑改造的作伪,是水平很低的作伪,如果不仔细观察,也有上当的可能。这类作伪大多是在睦的器物上作部分改造,使人产生新奇感,从而可以获得厚利。

4.纹饰辨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