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29109000000028

第28章 提高修养,自我修炼(1)

我们说先做人后做生意,并不是要求先把人做好后再来做生意,而是强调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人格、讲道德、讲修养。与先做人后做生意对立的,是先做生意后做人甚至只做生意不做人,其要害是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做人的方式对经商而言危害最大。一个生意人必须要在自我修养上做足功夫,否则难成大器。

1.人品修炼:人品是立身之本

人品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对生意的成败影响颇大。一个人品欠佳的生意人,谁又愿与其合作做生意呢?

人世间的人,人品各不同,用单一的道德标准品评人,分出好人、坏人,并不一定公平和正确。人或诚实或虚伪,一时之间,很难分辨。但随着时日的增长,两者分界逐渐明显,一个人是诚实还是虚伪,其日常的言行举止,总会有所表现。

当代著名投资家索罗斯极为重视人品的高下,认为一个人仅仅才华出众是不够的,还要有上等的人品。他喜欢诚实的人,对那些做事自私、不够诚实的人,尽管他们十分聪明,也会请他走人。正如他的朋友沙卡洛夫说:“他是我所见过的最诚实的人,他根本不能忍受说谎。”这是对索罗斯的客观评价。他始终认为,许多生意人,包括一些很成功的生意人,并没有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意,他们只是在投机,一味地投机。

索罗斯说:“对那些才气纵横的经商高手,如果我不信任他们,觉得这些人的人品不可靠,我就绝不希望他们当我的合伙人。”一次,垃圾债券大王麦克·米尔被起诉后,垃圾债券业务出现真空,索罗斯很想进入这一投资黄金领域。为此他约谈了好多位曾在米尔手下做过事的人,想请他们做合伙人。但是,索罗斯发现这些人有某种忽视道德的态度,他最后放弃了这些人。他觉得他的团队有这些人参与他会很不舒服,尽管他们积极进取又聪明能干,也很有经商天分。

索罗斯认为,如果一个人不值得信任,即使这个人拿来世界上所有担保品来作担保,也不要与他共事。

索罗斯之所以如此看重合伙人的人品,是因为他认为,金融投资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不道德的人不愿意承担风险。这样的人不适宜从事负责、进取、高风险的投资事业。他说:“冒险是很辛苦的事,不是你自己愿意承担风险,就是你设法把风险转嫁到别人身上。任何从事冒险业务却不能面对后果的人,都不是好手。”

索罗斯的团队里曾经有一个人私自在一处债券上投资了1000万美元,结果投资虽然赢了利,但索罗斯认为,这个人对自己的行动不负责任。索罗斯后来解雇了这个人品欠佳的合伙人。他认为,投资作风完全不同的人在他的团队里都可发挥用场,但人品一定要可靠。

在商业生涯中,不管你是老板还是经理,牢记“最重要的是人品”这句箴言,有助于你走上成功之道。

2.道德修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做生意赚钱天经地义,但君子聚财必须取之有道。一个生意人的成功,不仅在于赚了多少钱,还在于他如何赚到这些钱。反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出现诚信危机,假冒伪劣层出不穷,关键就在于一些生意人见利忘义,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正如一位职业经理人所说:我在循规蹈矩的行进途中,路边有很多风景,可能是高山或者大川。如果有一天,我放弃了原则,突然想跳出来随便走走,很有可能就回不到原路了。用自己一生的名誉作赌注,实在不值得。因此,为商就要讲商道,就要重“义”,不能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不择手段,毁了前程。

做生意有两条铁打的规矩,一个是诚信,一个是不欺。生意人把诚信与不欺称做天道,认为这是生意人最重要的“义”行。

中国近代第一巨富樊现为后人留下了这样一段话:“谁说天道不可信,我南至江淮北至汴京,走南闯北,也曾遭遇过盗贼,也曾重病缠身,却从未有过一丝担心与忧愁,因为我知道上天了解我做生意时讲究诚信不欺骗他人。做生意时有人盘算如何骗我,我却以不欺待之,所以我的财富在与日俱增,而整天只想骗别人的生意人却是每况愈下。你们说那个人差点骗了我三次,但实际上他并没有骗我。这人虽沉溺于酒色,但却没有对我说谎,他可能不是个诚实的生意人,但也绝不是一个撒谎欺骗他人的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说:“只有坚守‘不欺’两个字,一辈子照此去做,定将会受用不尽。”人们很容易将经商理解为这样一种职业,即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缺斤少两或是漫天要价都属家常便饭。因此,很久以来,人们都把经商之人称做“奸商”。但实际上,经商的天道就蕴藏在范仲淹的这句话里,这就是不欺,欺骗别人可能会一时获利,心理上有一时的满足。但靠欺骗经商的人绝对做不了大生意,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欺骗别人就失去了信誉,而信誉却是为商之人最大的资本,也是最大的财富。

中国国门重新开放后的二十多年以来,抱着增加自己财富的目的来到日本的中国大陆民众,恐怕要以百万人计,有的人终有所得,却也有人竹篮打水一场空。在这熙熙攘攘地要圆自己发财梦的东渡大军里,李晓华或许是一个最耀眼的传奇。他的成功,源于对商机的准确把握,源于坚忍刻苦的奋斗精神,堪称白手起家的典型范例。更难得的是,在多年之后,他仍旧在商界长袖善舞,活跃如昔。现在,他又携自己公司的新产品重返东瀛,试图再展宏图,算得上一棵常青树。

相比之下,另一位曾经在日掘得第一桶金的大人物周正毅的结局则令人唏嘘。李晓华号称“北京首富”,周正毅也曾号称“上海首富”;李晓华的事业起自在日本贩卖101生发精,周正毅也在101生发精上完成了原始积累。但是,巧合仅此而已。此后的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周正毅的风光时期,风头尤胜李晓华,入围福布斯富豪榜的三甲,可最终却身陷牢狱,转眼间称雄一时的商业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李晓华在庆祝国庆暨赛智(日本)公司招待酒会上发表了长篇演讲,向一千多名在日华人听众宣传他的致富历史和成功经验。那么,李晓华的事迹,对于那些渴望着发财致富的人来说,最应该借鉴的一点是什么?

想必就应该是那句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的确,追逐财富,期盼发家,这是人之常情。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里,个人对创造积累财富的努力,也是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即便在儒家传统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古代,老祖宗也肯定“爱财”一样称得上“君子”。所以,很多同胞,抱着改善生活条件、过上更好日子的理想踏出国门,到异国他乡打拼耕耘,不仅无可厚非,甚至值得敬佩。但是,老祖宗在后面加上的四个字,却是这句古训的核心精要所在。求财可以,但要“取之有道”。

这个“有道”之道,具体说来包罗广泛。首先,求财的基本立场是诚信,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没有诚信,固然能小骗得手,却失去了长久发展的机会。就像几年前蜂拥而出的国际电话卡公司,那些用“水卡”欺骗顾客的企业,如今哪还有一家留存?一次性地赚一笔,和稳定持久的收入相比,得失孰多孰少不言而喻。其次,求财还要懂得散财。李晓华在演讲中,非常在意他的另一个头衔“慈善家”。财富取之于社会,更应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这是道义责任,也是最好的形象宣传方式。再次,求财更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罗马非一天建成,急功近利是致富路上的大敌。通过李晓华的演讲,我们也能看出,他的致富从外在看来固然迅疾,但说起扎实的努力,他付出的汗水并不比别人少。他把握时机的本事看似投机或运气好,实则来自他多年的社会观察积累和经商历练。

有经验的生意人说:商场如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从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而且成败的关键是把对手的钱变成自己的钱,把大众的钱变成自己的钱的能力的考验。这正是一般人认为生意人见利忘义的根源所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生存之道。不讲诚信的人,无异于自己断自己的生路!也许你是出于无奈,但应该永远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毅力修炼: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人生在世,做事不容易。万事开头难,开创事业,举步维艰,如果你不能吃苦,恐怕会半途而废。

孟子不是说过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也就是说,只要你经受得住考验,志坚不变,一定能够把生意做好。

印度尼西亚富商林绍良在回忆自己从“单车跑街的小贩”开始干起的经历时,总是教导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要勤苦耐劳,不要背弃吃苦耐劳原则。创业之初,他常常骑着单车,跑到六七十公里外的三宝垄市,在那里兜售咖啡粉。

在20世纪30年代里,林绍良还只是一个小伙计或者跑单帮,出卖劳力血汗的人。他每天必须在三更半夜,大地一片黑暗的时候就起身,用手工磨碎咖啡豆,然后用旧报纸分包成一盎司(100公克),或者半盎司的小包,跑到遥远的三宝垄去辛苦地转售。

吴水阁从十多岁开始谋生,艰苦创业,刻苦耐劳,终于成为新加坡第五大银行的老板,而且还投资到橡胶种植、棕榈油等行业,现在已拥有马来西亚种植园森美兰公司、印尼维基尼亚橡胶公司等。

不管是银行业,还是种植、加工业,吴水阁都勤于深入第一线。他虽然是老板,但每天上班总是比员工到得早。直到快90岁了,他仍坚持每天上班视察业务。他的这种勤劳精神在无形之中对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业之初,往往没有什么资金投入,开创者只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一点地积攒,此外难有别的选择。李嘉诚从当茶馆跑堂开始,王永庆16岁卖米为生,霍英东20岁就有了南沙群岛冒险采海草的经历。他们都是用辛劳的汗水奠定了自己的基业。他们艰苦奋斗的经历,早已演绎为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给了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成为企业奋进的动力。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这是金花集团总裁吴一坚体会最深的一句话。有一回,工厂的170万元货发出以后,对方未能按合同及时结算,又赶上春节,公司职员全都准备拿了钱回家过年,吴一坚为了职员们能过好年,到朋友处借,取出自己所有的存款,及时地发给职员。

腊月二十七,职工们都全部离开了,他却不能回去,爱人的电报、电话一个接一个:“结完婚6天你就去广州,孩子出生时你又在海南,我们女人一生中最需要男人的两个时刻,你都去忙事业了,这过年又回不来,我们怎么向父母交待?”

再坚强的男儿也会止不住泪水的。吴一坚听完妻子电话中的诉说,强忍着泪水安慰了妻子和孩子,放下电话,从来不知什么叫悲伤的吴一坚才真正感受到了孤独和悲伤,他伤心地哭了,孩子的叫声和妻子的哭声时刻在刺激着他,他真想立即回到他们的身边,享受一下轻松和安逸,或者让他们母子二人到海南来共享天伦之乐。但他不能这样做,他身上只剩下50元钱,这50元钱要度过15个日日夜夜,而他的困难又不能告诉家人,害怕给他们增添不必要的担忧。

为了节省,他买了100个馒头,整整吃了15天,放假归来的工人们见到他时,以为他得了病,而他能说什么呢?只能笑迎新年。他曾说过:“我是用自己的经历悟出了‘苦难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苦难能使人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得到真正的锻炼,人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意志最坚强,奋斗的目标也最清晰。”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今天的苦难可能就是明日的辉煌,只要你愿意努力,总会有所成就。”人生的机遇,是在自己的苦苦奋斗中争取来的。做生意难免遇到磕磕绊绊,但对于坚毅的人而言,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翻不过的山。有很多生意人不管所处的环境是多么恶劣,也不管自己的担子有多么重,他们拿出了蕴藏的忍耐力改变了生意当中的被动局面,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经商梦想。

4.意志修炼:吃得菜根,百事可做

对一般人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对生意人来说,忍耐却是必须具备的品格。在商界中,无数企业家最后成为行业之王,他们基本上都是凭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各种做事的细节中磨炼自己,尽管两手空空,最终也能成就大业。

对于坚韧的生意人来说,执著的追求与坚持就是事业成功的机遇。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在困境中这种精神更是他们的优越之处。对于他们来说,身处逆境的情形并不能使他们气馁,此时所需要的是走出困境的办法。

被誉为“经营之王”的王永庆是在逆境中兴办台塑公司发迹的。一个文化知识不多的农民要想在一个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取得成功,除了勇气可嘉外,他那创业的艰难历程也让人叹为观止。

1957年6月15日,台湾塑胶有限公司在高雄举行了正式开工典礼。同年12月,竟然连1公斤塑胶粉都没卖出去。没人愿意买导致销售环节不连贯,制约了产量的提高;产量低导致成本提高,更加没有人愿意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仓库里,积压的产品还是堆积如山。

王永庆当时已把全部家当都押在了台塑上,他认为台塑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有希望彻底解决问题。王永庆经过深思熟虑,认为目前的困境都是因为成本高、价钱贵导致的!如果成本降不下来,那么只有死路一条。只能扩大生产增加产量,实行薄利多销,才能杀出一条血路,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他当时讲:“扩产是台塑的必由之路,台塑的生死存亡,就全在这一次扩建上,我们只有把成本降低到足以和同行竞争,我们才有希望。至于市场,得靠我们用实力去争取,去开拓。我相信,有了价格优势,就等于拥有了开启市场大门的钥匙!”王永庆的一番话,句句在理,至情至性,直把大家说得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连外国顾问都不禁为之折服,钦佩他胆识过人。

1960年,台塑的第二期扩建顺利完成,每月产量激增至1200吨,成本果然大幅度降低,从而具备了到海外市场竞争的条件。凭着这种独特的充满神奇色彩的经营作风,经过几年的奋斗,台塑公司终于控制了局面,在台湾及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并占有了一席之地,王永庆也因此而获得“台湾塑胶大王”、“经营之王”的美称。

强者没有长久的困境。那些生意上获得成就的人,他们的秘诀就在于直面人生的困难。他们在生意上竭尽全力,毫不畏惧挫折和失败,一心要得胜,不知道屈服,以比从前更坚韧的决心努力向前,直至成功。

在20世纪80年代初,包玉刚的航运业虽然已立于不败之地,但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航运业大大衰退,令他不得不考虑改变经营策略。为了要弥补在航运业所负担的风险,包玉刚觉得有“分散投资”的必要,于是萌生了“舍舟登陆”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