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谜语趣话
29105100000028

第28章 灯谜历史故事(27)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这副谜联,头一句“本非正人”,是“亻”旁;“装作雷公模样”,取其“雨”字;面字少三,是“而”字;合起来正是“儒”字。下一句“绝无一点良心”是“艮”字,加上“卯”字分开,组合起来拾成“卿”字。此联不仅是绝妙的两个字谜,拆分清晰,而且含义深刻,讥刺贪官嘴脸人木三分。对联虽未明点写谁,但人们一猜就知道是在骂谁,真是神来之笔。

也是在清朝时候,还流传这样一副对联:

一日难支,足下分开两片;

草头割断,此身应受八刀。

横批是:梁上君子。

这副对联是针对湖北汉阳府太守梁鼎芬的。梁鼎芬是广东人,他对老百姓敲诈勒索,干尽了坏事,湖北当地老百姓早就恨透了他,有人就写了这副对联来嘲讽他。对联的上联隐一“鼎”字,下联隐一“芬”字。而“足下分开两片”“此身应受八刀”的含义,又表达了人们对这个贪官的怨恨。横批一语双关,既点出他的“梁”姓、又揭露了他是一位“梁上君子”。真是痛快淋漓,令人拍案叫绝。这副对联代表了百姓的心声,很快就传开了。从此梁鼎芬声名狼藉,朝廷为了安抚民心,不得不撤了他的官职。

儿媳妇猜谜回娘家

传说,清朝时有一户人家,老太太已经过世,三个儿子都娶了媳妇,由老太爷管着这个家。老太爷最怕儿媳们回娘家,因为她们一走,家里的许多事就耽误了。

有一年春节过后,媳妇们照惯例是要回娘家待几天的。老太爷没理由不让她们回娘家,但又怕家里事情没人管,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他对三个儿媳说:“你们要回娘家是可以的,不过,得替我办三件事,谁能办得了,谁就先回去;谁办不了的,就等以后有了机会再回去。”三个儿媳连忙问:“您要我们办什么?快说吧!”

老太爷说道:“第一,先给我点一碗‘永远不熟’的菜;第二,回家后,给我带一些‘骨包肉、肉包骨’来;第三,路过‘人从屋上过,水从屋下流’那村庄时,找到姓‘西北风’的我表弟那里,把我放在他那里的‘包火筒’,‘招风纸’带回来。”

三个媳妇明知公公不愿让她们回娘家,故意难为她们,可平日公公待她们不错,所以也不好意思和公公争辩。三个媳妇就都在那儿冥思苦想起来,大媳妇、二媳妇都一筹莫展,聪明伶俐的三媳妇却笑嘻嘻地走到公公面前说:“我可以办到。”

然后她到厨房煮了一碗生菜,双手端到公公面前。老太爷看了点点头,同意三媳妇回娘家,但必须把另两件事办好,否则一年内不许回娘家。三熄妇胸有成竹地答应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娘家了。

几天之后,三媳妇回来了,她先到公公房间去.拿出一包鸡蛋说:“爹,这是您要的‘骨包肉’。”又拿出一包红枣说:“爹,这是您要的‘肉包骨’。”老太爷一看,一点不差。又赶忙问:“第三件事呢?”三媳妇递上灯笼和扇子,然后不紧不慢地说:“我路过大桥时,就到那个村庄找到了姓冷的表叔家,拿回了你放在那里的‘包火筒’和‘招风纸’。”老太爷一看,一点儿都不差,高兴地笑了起来,连连夸奖三媳妇聪明。

灯谜大师传佳话

晚清的时候,有位叫张起南的灯谜大师,字味鲈,号橐南,福建闽侯人,生于1878年。张起南童年时非常聪慧,读书过目成诵,写文章挥笔立就,10岁就能在灯谜会上独立猜射谜语。16岁补学官弟子,中了秀才。张起南一生工诗、词、骈、散文,毕生嗜好谜学,自称“谜癖”,制谜万则以上,著有《橐园春灯话》、《续橐园春灯话》等,被后人誉为现代“谜圣”“谜语大师”。

相传有一年新春,张起南在辰州任职,看见窗外大雪纷飞,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不禁触景生情,马上巧制了一则字谜:

雨余山色浑如睡。

当时正是元宵节,他便将此谜写在灯上,悬挂在街上,供游人猜射。

有位书生看了好久后,抚掌赞道:“此谜富有诗情画意,真可谓妙极了!”张起南一听,拱手问道:“看来这位公子已胸有成竹,愿当面领教。”

那个书生答礼后说道:“早就听说先生的大名了,今天能当面请教,实在是小生有幸,请听不才赋诗一首:

此花自古无人栽,

一夜北风遍地开;

近看无枝又无叶,

不知何处长出来。

张起南一听,这个书生不仅猜出谜底“雪”,而且能以诗谜猜谜,实属高手,不禁连声称赞:“猜得好!猜得好!”还将自己所著谜书《橐园春灯话》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有位朋友来找张起南玩.当时张起南刚构思好了一则谜语,便说给朋友听:“两行蜡炬已成灰。请打五言唐诗一句。”

朋友听了,沉思很久都没猜不出来。张起南解释道:“这个谜的谜底是唐朝诗人杜甫《月夜》这首诗中的一句诗:‘双照泪痕干’。两行蜡炬——双照,已成灰——泪痕干。”朋友听后,方才恍然大悟。

慈禧出谜戏御宴

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她博学多才,能书善画,书法长于行书、楷书。绘画有花卉等传世。清末同治、光绪两帝在位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揽大权长达47年之久。慈禧太后也很注重养生之道,曾经一度蛰居在颐和园保养身体。

有一天,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长廊里游玩散心,突然觉得有东西迷进眼睛了,泪流不止,就马上命令李莲英传旨太医院的白御医前来看病。等到白御医来的时候,她眼睛里边的东西早就被泪水冲出去了,白御医连说:“无妨,无妨。”然后马上把这个情况记到了医案里,并给慈禧过目,没想到白御医误将“迷”字写成了“谜”字,慈禧看了觉得好笑,就说:“将‘迷’字写成了‘谜’,想必是个谜迷,那我就出个谜语你猜猜看。谜面是《新嫁娘》的诗句:

三日入厨下,

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每句猜三味中药,两天后交卷,猜中有赏。”

白御医领旨,赶忙回家,连夜遍查《本草纲目》《本草拾遗》等药物书籍。很快两天的期限就到了,勉强拼凑了十二味药名,提心吊胆地前去复命。谜底写着:

生地、独活、落新妇;

白及、细辛、制乳香;

防已、知母、五味子;

寄奴、女贞、婆婆纳。

慈禧一看这个谜底,心想:“我本来是信口开河说了个谜语,没想到白御医这么认真,这谜底写得还挺贴切。”就让李莲英赏赐给白御医二百两银子,白御医马上跪地谢恩。

老佛爷莲夜出逃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如惊弓之鸟一般,乔装打扮后就连夜出逃了,一直向西走。

有一天,走到山西永济时,到了一个叫“普济寺”的地方,慈禧觉得这个名字很吉祥,就传旨到寺内休息。

寺内方丈得知太后驾到,马上开门迎驾,太后问道:“这普济寺的香火旺吗?”方丈答道:“回老佛爷,敝寺的天王殿、舍利塔、大佛殿今年重新装修,刚完工。听说老佛爷近日要经过此地,想请老佛爷参加开光盛会,待明日就可为佛祖开光了,敬请光临。”慈禧说:“开光盛会我一定去。”

第二天,大佛殿前香烟云盖,众僧人念动经语,就等老佛爷驾到。一会儿,李莲英搀扶慈禧进入大殿,只见新塑的佛祖盘坐在莲叶之上,右手托着一个寿桃。李莲英献媚说:“老佛爷吉祥,佛祖也为您祝寿呢。”慈禧听了,非常高兴。这时李连英看到佛座前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字,便忙拿过来给老佛爷看,只见上面写着:

连日劳顿气难消,

夜行晓宿路遥遥。

佛仙偶有落难日,

爷们常无乐陶陶。

脱钩蛟龙困池浅,

逃避国难罪岂饶。

太后读过后,一回味,发现原来这个暗谜,这首诗每句的第一个字联起来正是“连夜佛爷脱逃”,慈禧立刻大怒,但已无从查知该诗出自何人之手了。

光绪慈禧猜诗谜

1900年,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攻中国。8月14日黎明联军攻进了北京,京城失守了。

八国联军烧杀抢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慈禧太后、光绪皇帝8月15日早上3点多钟坐车仓皇出逃,慈禧太后乔装打扮,很像个小京官的女眷。一路上淋雨冒风,非常惊险。

皇后知道慈禧平日在宫中喜欢猜谜语,为了迎合老佛爷,就说:“老佛爷,说个谜语让我们猜吧。”

慈禧说:“好,免得寂寞,我说谜语给你们猜吧。”慈禧其实也是怕大家忧郁而病,在路上就更麻烦了,也想猜个谜语给大家排解一下。她想了想,对着光绪说:“皇帝,我说个谜语你猜吧。”

“我可能猜不中,试试看吧,请说一个吧。”

“很容易猜,大家也都听着吧,

一家好好过,怕听五更鸡,

鸡鸣三唱后,白昼失东西。”

光绪在心里把慈禧的谜语默念了一遍又一遍,过一会儿说:“猜到了,这个谜语是说一个已经死了的人。”

“那皇帝说给我听昕。”慈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