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29103800000040

第40章 地质学家李四光

说起李四光,大家想必都不陌生,早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我们便认识了这位伟大的地质学家。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地质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石油勘测开发还处于逆境时期,便有美国所谓的美孚石油公司象征性地在中国陕北一带投资打了几个深井,甚至以此便断定中国是“贫油”之国的结论。生活在那个年代并学有所成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却对此不以为然,他甚至积极而乐观地相信中国石油前景绝不如美国断定的那般不堪,相反可能一片光明。

或许正是有了这些伟大志向,所以生活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李四光才生活得异常痛苦。他的痛苦源于空有一身抱负和才干却无用武之地。在当时的国内大趋势紧逼下,李四光不得不为了躲避战祸而时常东奔西跑。时局的不稳定以及自身生活的窘迫强烈地交织在一起,使这位学者心中饱含心酸和委屈。我常常在想,闻一多先生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之所以被人传颂,或许正是因为他书写出了一代人心酸的历程吧!终于在1947年,对国内环境极度失望的李四光借由去英国伦敦召开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离开了祖国。

爱国是什么?爱国不仅是祖国处于危难之中时能够慷慨就义、英勇献身,还是在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不顾一切阻力毅然投入到祖国的怀抱。李四光便是后者。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不顾国民党的威胁,毅然决定于1959年4月投入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回国后,李四光便积极投身于地质研究工作中。现代我们时常用到划分地域的柴达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名称的由来,则都是在李四光寻找中国石油的过程中而产生的。根据李四光的建议,国家地质部成立了全国石油、天然气普查委员会,并在首次会议上决定将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经过艰苦工作,最终石油普查大队发现了诸多可能的储油构造。

也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从1956年1月下旬开始,地质部派出的93个地质队在多达430名地质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下,历经3年,经过对12个地区进行普查和仔细勘测之后,终于在新疆、青海、四川、江苏、贵州、广西及华北、东北等有希望的含油远景区,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并在柴达木等构造上探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1958年,在“三年攻下松辽”的共同呼声中,地质部终于在吉林省扶余县的一个钻井中,首次发现了一个厚度达50~70毫米的油砂岩层。同年秋天,大庆油田被工作人员发现。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我国东部找油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不懈努力下,国家地质队和石油队的工作人员相继发现了一大批油田。这一系列的发现都无法离开李四光先生的英明指导和辛苦研究。

从1950年回国到1958发现大庆油田,长达8年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回报。8年是多么漫长的一个过程,这仅仅是凭借着坚持就可以做到的吗?如果李四光和其他工作人员心中没有爱国情怀,中国的石油产业就不会有今天!

人之所以能够坚持,我想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信念吧!对于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来说,他坚持8年甚至一生的信念便是爱国!正是有了这一腔爱国的炽热情怀,才促使了他排除万难、不顾一切地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而正是这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才使得他能够在石油开发工作中十年如一日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