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由于国内某些学校发生了伤害中小学生的事件,一时间,校园周边的安全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切实抓好的头等大事。为此,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的安全保卫。记得我还参加了在温州市召开的全省校园安全现场会,观摩了模拟演练。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样做反而会降低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感,增加学生走向社会的恐惧感。我国历来非常重视校园的安全,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校园都是有围墙的,学校是个封闭、独立的区域。这种管理模式对学生独立走向社会、参与实践,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可谓根深蒂固。校园安保加强了,政府和学校的责任是落实到位了,可无形中又给校园加了一堵围墙,使学生多了一份不安全感,从而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开放校园,让校园回归社会,应是当务之急。
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校园管理是全面开放的。一是校区全开放,没有校园的概念。在美国所有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围墙,社会上的人可以自由进出。著名学府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都是如此。我就读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有两个校区,都是全开放的。本部校区横跨芝加哥第29街到第35街六个街区,轻轨从学校上空穿过,下面就是学生活动中心。两条公交专用道也横穿学校。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分校,只是一幢孤零零的大楼,给人的感觉根本就不像学校,而像国内的一些培训机构。除了教室、餐厅、图书馆外,学校没有公共体育设施,人员可以自由进出。
二是开放公共资源,社会人可以自由去分享。举两次我的亲身经历。芝加哥大学离我就读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很近,只相距25个街区,坐公交车大约15分钟。芝加哥大学是美国的名校,这里出了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几个同学也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到芝加哥大学学习。只要有空教室,就可以随意进去学习,图书馆也对外开放,食堂也是。一次去芝加哥大学时,恰逢该校法学院学生搞活动,我们几个同学混进去,美美地吃了顿开放午餐。西北大学是芝加哥地区环境最优美的学校,位于密西根湖畔,可以说是一个开放的大公园。每逢5~10月的节假日总会有许多人来这里观光和度假休闲。我也被那里的优美环境所吸引,曾多次与同学一起驱车或坐轻轨去那里放松心情、欣赏美景。更不可思议的是校园里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教堂,我们去的那次恰逢教堂里有一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