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8日至2009年8月13日,在组织的关心下,我有幸赴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其间,除了完成日常学习任务以外,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深入美国的城镇、乡村、社区体验生活;深入政府部门、执法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了解他们的运转、经营情况;走进美国家庭,了解美国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状况;参加了一些美国传统节庆活动,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文化习俗;参加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活动,增长见识、传播中华文化。通过多层面、多角度与美国社会的接触,我对美国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美国的许多先进管理理念、社会文化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回国后,许多朋友向我询问美国的社会状况,很多问题的确一时很难回答,讲不完、讲不透,也很难表述确切。一方面,因为毕竟自己只在美国待了一年时间,而且大部分时间花在强化语言交流和课程学习上,接触美国社会也很有限,比起那些长期在美国工作、学习的中国人来说,只是了解一些鸡毛蒜皮。另一方面,这些年中美之间各个层面的交流相当频繁,国内各个层次的不少领导都出访过美国,有的是学习考察,有的是招商引资,有的是短期培训,还有的是访友探亲;公众也都通过各种渠道去美国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贸易洽谈;在美的留学生、访问学者、中国移民更是不计其数,不管是哪个层面的群体,他们都会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和评判美国社会。尤其是已在美国生活多年、已完全融入美国生活的人,他们更有发言权。不过,话说回来,短时间里去美国考察、观光、商贸的群体,都是带着目的去的,关注的面不会很宽,也只能了解一个大概。本人曾在2006年就访问过美国,当时的印象不深,值得追忆的东西不多。而长期在美国居住、留学的群体,有的已融入了这个社会,对很多东西已习以为常,也很难对美国的文化作出客观的评价。而年轻的留学生,是从校门走出国门的,尽管是在中国长大,但缺乏国内社会生活的历练,对很多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管理了解甚少,故对来自异域的文化的感受也有其局限性。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真实缘由。我想通过回忆在美国学习、生活的一年中亲身经历的点滴琐事,从多年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国家公务人员的视角来比照两种不同文化,来回答朋友们提出的问题,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说真的,回国已快四年了,现在想来,其实美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特别在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国民素养方面。如果撇开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撇开社会生活中不和谐的一面,单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审视和解读美国社会,你会被它高度的社会文明和到位的社会管理工作所叹服。美国虽然历史不长,只有几百年,但美国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塑造,且不说她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美国知名高校之多,科研和学术水平之高,世界公认,人人皆知。让人吃惊的是就是这个历史不长的国度,却非常重视文化的培育、积累、挖掘和弘扬,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普及。美国在文化培育方面可谓做足了文章,置身美国社会,你会处处受到文化的熏陶。另外呢,在美国学习、生活的一年中我真切地感受着异域的文化,很多东西值得回味,也想借这本书,把这些回忆片段串联起来,将完整的一年旅美生活予以珍藏。
郑进达
2013年8月13日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