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811年
地点:维也纳
演讲者:贝多芬
历史背景
1808年,贝多芬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红颜知己——特雷泽·玛尔法蒂。尽管此时贝多芬几乎完全丧失了听力,但对姑娘的感情仍然不可遏抑,他多次写下了倾诉情感的书信,这篇演说词就是其中的一封自白书,饱含了他对音乐艺术的领悟。
原文欣赏
有关于我的创作的一切情由,在我的感觉中都是那么神秘而不可捉摸。但我急于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主题被自然地放在了面前时,我的旋律就从热情的源泉,不段地涌现出来;我追踪它,再次热情地抓住它;我眼看着它飞逝而去,在一团变幻激情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我又激情满怀,再次捕捉到了它,要我同它分离是不可能的,我只有急急忙忙地将它转调,加以展开,最后,我还是把它占有了——这就是一部交响曲啊!音乐,尽管变化多端,它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与感官生活之间的调解者。我想同歌德谈谈这个问题,他会理解我吗?
把我的意思告诉歌德吧,跟他说,要他听听我的交响曲,他就会同意我这样说是对的,音乐是种无形的东西,目标是向认识的王国挺进。这王国包括人类,人类却不能包括它……“我们不知道认识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被包裹着的种子只有在潮湿、带电和温暖的土壤中才会发芽、思考和表现自己。音乐便是这种带电的土壤;在音乐中,我们的头脑可以思考,可以生活和建设一切。哲学便是头脑带电本质的结晶;哲学的目标是寻求基本原理的基础;头脑是需要借助于哲学才能达到崇高境界的;虽然头脑并不能超越产生它的东西,但它在超越的过程中却会得到幸福。所以,每种现实的艺术创造都是独立的,而且比艺术家本人更有力量,它通过艺术的表现通向神圣。艺术创造和艺术家也只有通向神圣,才能证明神圣的东西在他身上获得了调解。万物都带电,它刺激头脑去创造音乐,创造流动性的、不断往外涌现出来的东西。
我的本性也是带电的,我一定要改变我的智慧不易外露的习惯,为了表达我的智慧,我可以做到心里是怎样想的,口头上就怎样说,写信告诉歌德,问问他是否明白我所说的意思。
演讲者档案
贝多芬(1770~1827)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音乐集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人物,贝多芬一共创作了200多部音乐作品,其中有9部交响乐(最具代表性的是《英雄》《田园》《命运》《合唱》),他将音乐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一种可以抒发美好情感、也可以展现伟大精神的高度。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这样评价这位乐圣——“贝多芬的音乐代表了一种伟大的自由之声,他和他的音乐都无可替代。”
演讲词评论
这篇演讲词中随处可见贝多芬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开篇他就指出“这就是一部交响曲啊!音乐,尽管变化多端,它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与感官生活之间的调解者”。此后,贝多芬用自己的视角给音乐进行了定义——“音乐是种无形的东西,目标是向认识的王国挺进”。贝多芬的演说词思想深刻,比喻精妙,充分诠释了音乐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