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财务名言
29067200000042

第42章 心理账户——不是每一元钱对你而言都是等价的

导读小故事

在心里,人们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同的账户内。正常人不会拿自己辛苦赚取的10万元去赌场,不过如果这10万元是赌马赢来的,那么他去赌场的可能性就高多了。一个人会为辛苦赚来的项目报酬制订严谨的储蓄和投资计划,但是对意外获得的钱却有不同的态度。其实只要在自己名下的钱,并不会因为它的来源不同而有性质上的区别。

正常人如果月末得了500元的奖金,可能拿出400元去买心仪已久的领带,把剩下的100元作为零用钱。但是如果获得了5000元,反而没有动力去买400元的领带,也许会将5000元钱存入银行。

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我们的认识和行为决策会有所不同。认识到如此,那么作为子女,每年一次性给一大笔钱孝敬父母,不如分若干次以小额的形式给予,这样能促使他们真正使用这笔费用。

通俗理解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塞勒提出的概念。在一个人的头脑中,会把实际上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划分不同的价值。在经济学账户里,每一元钱都是可以替代的,只要绝对量相同。但在心理账户里则不一样。心理账户让我们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从而作出不同的决策和行为。

生活启示

我们都有两个账户,一个是经济学账户,一个是心理账户。心理账户的存在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决策。经济学账户里,每一元都是可以替代的,只要绝对量相同。在心理账户里,对每一元钱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视不同来处、去往何处采取不同的态度。心理账户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将各期的收入或者各种不同方式的收入分在不同的账户中,不能相互填补;二是将不同来源的收入做不同的消费倾向;三是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数量的收入。

认识到心理账户的存在,了解非理性的效应,就应该明白,钱是等价的。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数额的收入应当一视同仁,作出一致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