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脏腑养生五行掌
29056100000007

第7章 静以养气,气和顺了,人也就健康了——内养功与站桩功

五行掌是中医内功中的一种,而内功一般都非常讲究用气。

什么是气呢?人体的气,又称为真气,是诸气的根本,也可称之为正气(与邪气相对而言)。我们可以将真气理解为人体的能量或动力,这种能量遍布全身,我们才能够得以生存。

真气对人体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着脏腑、经络以及其他身体组织正常的生理功能,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它是人体的热力之源,保持着人体体温;它能抵御风、暑、湿、燥、寒、火六邪,保护人体健康;它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对脏腑起到固摄作用;它还能使体内物质发生变化,转化为气或其他精微物质。

所以,我们的身体要健康,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养气。如何养气?《黄帝内经》中说得很明白:“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单说,就是一个“静”字,心静了,无杂念了,人与天相感相通了,真气自然也就跑到你身上去了。

可是现代人大多心浮气躁,如何才能做到虚静,如何才能运行真气呢?这就是五行掌这套功法的意义所在了。内功都非常讲究入静,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求练功者在清醒的状态下,与外界中断联络,排除一切杂念,进入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状态。这种入静的状态,不仅有助于协调和恢复大脑以及内脏之间的正常关系,而且还能抵御外邪,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所以,入静即为人体内的真气自组织凝聚排病气的功能态。因此,在练习五行掌的时候,入静是始终都要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不过,对于初练五行掌的普通练功者来说,入静却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因为在我们的脑子里总是有各种层出不穷的杂念存在。所以,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两种可以助您入静的功法,在练习五行掌之前,先练好这两种功法,待您练习五行掌的时候,就可以把握自如了。

比如我们可以先练一下内养功。它是以吐纳为主的静功功法。内养功强调默念字词、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气沉丹田,以此达到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目的。它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呼吸的操作,来实现形体舒适、呼吸调和、意念恬静,从而起到静心宁神、培补真气的作用。

内养功的姿势包括侧卧式、仰卧式、坐式和壮式四种。

侧卧式:右侧卧于床上,头微向前俯,脊柱微向后曲,含胸拔背。右臂自然弯曲,五指伸直,掌心向上,放在枕上耳前处。左臂自然伸直,五指松开,掌心向下,放于左侧髋部。右腿自然伸直,左膝弯曲,大约呈120°角,左膝轻轻地靠在右腿的膝部。轻闭双眼,也可微睁眼睛,露一线之光。如果练功者习惯左侧卧,两臂与两腿的放置则与上述相反。

仰卧式:平躺床上,下巴轻轻地向下收拢,身体保持正直,两臂在身体两侧自然伸直,十指松开,掌心向下。同样两腿自然伸直,脚跟轻轻相靠,脚尖自然向外分开。

坐式:端坐在方凳或椅子上,头部保持正直,下巴微微向内收,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轻地放于大腿的三分之一处。腰部自然伸直,放松腹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保持垂直,膝关节自然弯曲90°。然后轻轻地闭上双眼和嘴巴。

壮式:基本动作与仰卧式相同,只需要将枕头垫高8寸左右即可。这时候,我们的肩背呈一个坡度,注意要垫实了,不能悬空。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伸直,掌心向内,紧紧地贴在大腿的两侧。

在这四种姿势中,一般来说,最先选择的是卧式。虽然壮式也属于仰卧式的一种,但仅仅适合在练功后期做增强体力之用。当练习卧式一段时间之后,体力有所恢复,就可以选择坐式了。这时,可以单独练坐式,也可以将坐式与卧式交替练习。

讲完了内养功的姿势,接着再给大家说说内养功的呼吸法。内养功的呼吸法比较复杂,要求呼吸停顿、舌动、默念字句和腹式呼吸这四种动作要相互配合。比较常用的呼吸法有下面这三种:

第一种呼吸法是“吸-停-呼”:轻轻地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和呼气,吸气时舌尖轻轻地抵住上腭,并使气体送至小腹,小腹部向外鼓起。吸气后,不要急着呼气,要停顿片刻,既不呼气,也不吸气,最后才慢慢呼出气体,呼气的时候,舌尖慢慢下落,并向内收紧腹部。

此外,呼吸的时候,还要配合默念字句。一般我们可以从三个字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字数,但最多不要超过九个字。而且还要选择那些代表着美好、健康、轻松的词句。比如我们可以默念“自己静”、“通身松静”、“内脏动,大脑静”、“坚持练功能健康”等等。

在默念的时候,要与呼吸和舌动密切配合。我们就拿“自己静”这三个字做例子来说,在吸气时,我们可以默念“自”字,停顿时则默念“己”字,而在呼气的时候才默念“静”字。

第二种呼吸法为“吸-呼-停”:可以用鼻子呼吸,也可以用鼻子吸气,再用口呼气。首先吸气,将气送达小腹部,腹部向外鼓起,然后缓缓地呼气,小腹向内收紧,呼气完毕之后才停顿,小腹部保持不动。吸气的时候,舌尖抵住上腭,呼气时舌头下落,在停顿之时舌头保持不动。默念字句的内容与第一种呼吸法相同。在吸气时默念第一个字,呼气时默念第二个字,停顿时默念剩余的字。

第三种呼吸法是“吸-停-吸-呼”:这一呼吸法较难把握,开始时最好默念三个字的字句,待呼吸匀畅之后,再增加字数。首先,我们用鼻子吸气少许,舌尖抵住上腭,小腹部向外鼓起,同时默念第一个字。然后停顿片刻,停顿的时候,舌尖依旧抵住上腭,腹部保持不动,这时可默念第二个字。再次吸气,这时要吸入较多的气体,并将气引入小腹部,小腹部再用力向外鼓起,同时默念第三个字。最后将气体缓缓地向外呼出,舌尖下落,小腹部也向内收。

在练习五行掌之前,除了可以练习内养功来帮助我们入静,还可以练习另外一种辅助功——站桩功。“桩”有树木深根在地、固定不动的意思,所以站桩功就是指以站式为主,使上身和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势不动,以此集中精神,使人入静的功法。

站桩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流派,所以有很多种功法。其中经常被采用的功法是三圆式和下按式站桩。下面先给大家说说三圆式站桩功。

首先请大家牢记三圆式站桩功的基本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内,微微弯曲两腿,腰背要挺直,稍微向内含胸。然后慢慢地抬高两臂,与肩膀相平,手肘比肩膀略微低些,双臂环抱相对,就像抱着一个巨大的树干一样。两手的十指微微弯曲,就像握住两个球一样,两个手心相对,相距一尺左右。眼微闭如垂帘,漏出一线微光,轻轻地注视两眉间或鼻端。眼睛睁得太大,意念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杂乱,眼睛完全闭上,整个人又可能会感觉昏昏沉沉的,所以眼睛微闭,更有利于思想集中,大脑入静。

等我们把站桩功的姿势调好后,就要开始配合呼吸与意念了。呼吸要尽量做到缓慢、细致、均匀,还要尽可能地拉长呼吸。而意念呢,我们不妨想象在两臂与两手之间都有一个气球,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圈之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36圈。另外,我们还可以想象双脚就像落地生根一样,紧紧地踩在地上,毫不动摇。

接着再给大家讲一下按式站桩功。首先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个手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两手的手指向前伸直,带动前臂与地面平行,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掌心就像要按向地面一样。眼睛可以平视前方,也可以看向前下方两三米之内的某一个物品,这时采用的意守法就是外守法。

您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上面两种站桩功中选择其一。刚刚练习的时候,站立5分钟就可以了,逐渐增加站立的时间,可站到半小时左右。在站立的过程中,如果您发现自己有头晕、恶心的感觉,或者全身冒虚汗,就赶紧停止练功,躺一会儿,就会恢复正常。